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⑥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一)第一次分离
那时候,小学实行的是五年制,五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已经长到了十二岁,该上初中了。家里边的哥哥、姐姐也长大了,父母已经腾开了手,决定把我从外婆家接回去上初中。
那是暑假的一天中午,母亲回到外婆家,告诉外婆说要把我接回去上初中,外婆坚决不同意。她说:“咱家学校里有初中,在哪上初中不都是个初中吗?为啥非要把小五接回去?
母亲说:“孩子长大了,家里的那个初中在镇上,条件比咱家的好,对孩子上学有好处。”
可外婆就是不听,说什么也不让母亲带我走。
当时,我正在吃饭,母亲走过来跟我说:“小五,听妈的话,跟妈回去上学吧”。
我看看外婆,见她在流泪,不知说什么好。
在外婆家的这么多年里,母亲不管再忙,总要隔三差五地来看我,她每次来,都要给我带些好吃的东西,过年的时候,做了新衣服给送过来。因此,我虽然在外婆身边生活,可和母亲之间并没有生疏感,母子俩情感上没有什么隔阂。但我内心里却是不愿离开外婆的,与她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我已经离不开她了。
在我懂事以前,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叫妈妈,我以为我的妈妈就是外婆,外婆就是我的妈妈。后来渐渐大了起来,才知道我的亲妈妈原来就是那个经常来外婆家看我的女人。
听着外婆和母亲的争执,我不知道到底听谁的好,母亲道理讲了一大堆,外婆就是听不进去,还和母亲吵起来。外婆说:“你要是把小五带走了,我就不活了。”
见外婆这个态度,妈妈没了招,伤心地哭起来。
一旁的外公朝我的母亲使眼色,那意思是说你别急,慢慢来。因为外公最了解外婆的脾气,强扭不行,道理她自己能想通。
外公不像那个年代里其他男人那样,动不动就打女人。外婆性子急,个性强,虽然她从不会主动找谁的事,但遇着找事的人总要争高低。气头上谁也不行,可过了那一阵,等她熄了火,谁对谁错她自己能想清楚。若是自己真错了,她会主动找人家赔不是。外公知道外婆是个讲理的人。
外公的大名叫赵春元,族里弟兄间排行老九,脾气好,说话慢腾腾,走路慢腾腾,天上下了雨,衣服淋湿了,外公也不跑。不管遇到什么事,外公总是那句口头禅:“怕啥了,慌啥哩?”因此,外公还有一个绰号叫“老慢”。
外公和外婆生活了几十年,有时也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闹闹,但不管再吵再闹,外公从不动手打老婆,这对于一个从男尊女卑的旧社会里过来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了。在外婆的村子里,她是唯一的一个没有挨过男人打骂的女人。不仅如此,遇事的时候,外公总还要让着她,两人发生争吵时,总是外公先住嘴。事后外婆想想自己错了,就给外公说好话,外公总是呵呵一笑,还是那句话:“怕啥了,慌啥里”。
外婆嘴不饶人,却心地慈善,与村里人闲话时,常常叹息着说:“唉、我这一辈子算是走运了,嫁给赵老九,人家对我好,没弹过我一指头,还有啥话可说哩。”
外婆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了这个家,她和外公成亲后,从没有提过分家的事,一家人的家务活她总是抢着干,对公婆的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从不犟嘴。外婆的婆婆年轻时是富贵人家的小姐,身边有丫鬟伺候过,身上带有大小姐的脾气,她对外婆很苛刻,但凡外公不在家,动辄就打骂她。后来,外婆的婆婆老了,瘫痪在床上不能动弹,外婆不但不嫌弃她,更是不计前嫌,端屎倒尿床前为她尽孝七年多。村里一些人对外婆说:“你伺候她干啥哩,年轻时她那样对待你,老了也让她受受罪,活该她落报应。”外婆说:“做人应该知报恩,她是我丈夫的妈,我丈夫对我那么好,我应该孝顺她。人老了不容易,谁没有老的时候?儿媳伺候婆婆,天经地义,计较过去的那些事干啥?”就这样,外婆精心照料了她七年多,一直把她养老送终。
……
母亲听了外公的话,在娘家住了两天,她知道来硬的不行,只好等外婆开口。
外婆折腾了两天,两天里几乎不吃不喝,一会儿叹息,一会儿自言自语,最后还是自己想通了。就对母亲说:“闰女,妈想明白了,让小五回去吧。上学是大事,你婆家镇里的初中比咱这强,对小五的上学有好处。我一辈子是个睁眼瞎,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妈就是再舍不得,也不能耽误了小五的前程。你就领回去吧,想他了,妈就去看看他。”
母亲见外婆同意了,心里高兴极了,夸外婆是个明白人。
外婆对母亲嘱咐道:“小五这孩子爱贪玩,你要好好哄着他,对他好一点,回去后要是受了委屈,我可饶不了你。”
临走的时候,外婆又对母亲说:“你可要记着,夏天来了,别让小五热着,冬天来了,可不能让他冻着,记着了我的话,你就带走吧。”
母亲一一答应着。
说完这些,外婆哭起来,她舍不得我离开她呀。
是的,外婆把我从三个月养到十二岁。十二年来,我和她形影不离,十二年来,她对我倾注了多少心血,十二年来,她对我又付出了多少母爱般的柔情啊,她怎能舍得就这样分开呢……
尽管那时候外婆的家里很穷,但有了外婆的呵护,有了外婆的爱,我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
外婆没上过学,不认识字,可她会讲故事,外婆讲的很多故事和童谣我现在依然记得。当然,外婆所讲的那些故事和童谣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这些老掉牙的故事和童谣,是外婆晚上在油灯下一边纺花一边讲给我听的。
秋天的时候,山村里的空气格外清新,秋高气爽的宁静夜晚里,月亮又大又圆,把小山村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一颗颗耀眼的星辰仿佛是在山尖挂着,似乎一伸手就能把它们摘下来。每到这个时候,外婆为了省点油,就把纺花车搬到院子里,彻夜不停地纺花。也是在这个时候,外婆的故事特别多。记得那年七月七日的秋夜里,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金黄的圆月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个大圆球,游动着身子缓缓地升到头顶上。外婆指着天空中那两颗亮晶晶的星星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故事讲完后,外婆告诉我,七月七日的夜晚里,能听到牛郎和侄女在天上说的悄悄话。她笑着说,你快去咱院里葡萄架下听听牛郎对织女说些啥。我信以为真,就钻到葡萄架下面去偷听,可我什么也听不见,只听见成群的小虫子在那里唧唧地叫唤,外婆一下子笑弯了腰。
外婆会讲的故事很多,“梁山伯与祝英台”“劈山救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许仙与白娘子”、“卧冰求鲤”,还有许多狐狸鬼怪的故事。讲到开心处,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讲到伤心处,外婆就落泪。
外婆也教了我许多儿歌,记得最清楚的是“花喜鹊,尾巴长,娶个媳妇忘了娘”。
“月奶奶,黄巴巴,爹织布,娘纺花,小妮子打梭子,呼啦啦……”。“黑老鸹,黑呦呦,我去外婆家住一秋,外婆看见怪喜欢,妗子看见瞪一眼。”
…………
一次,我歪着头问外婆:“外婆,花喜鹊为啥娶了媳妇就忘了娘呢?娶个媳妇干啥哩?”
外婆哈哈大笑,骂了句:“去你老丈母娘的脚,长大你就知道了。”
外婆高兴时,总要这样骂我。
一次,妗子抱着表弟来串门,看见妗子进门,我就大声唱起来:“黑老鸹,黑呦呦,我去外婆家住一秋,外婆看见怪喜欢,妗子看见瞪一眼。”
刚唱完,妗子还真的瞪了我一眼,拍着桌子问:“谁教你的,我瞪你没有?”
吓得我赶紧逃出去,屋子里传来了外婆和妗子的笑声。
……
送我回去的那天,外婆煮了十几个鸡蛋,用一个大毛巾包着塞到妈妈的包袱里。她说:“我没有啥好东西送给小五,就煮这几个鸡蛋吧。”
你可别小看是几个鸡蛋,在当时那可是贵重物,许多家庭都指望卖了它给孩子们买作业本,给家里换盐吃。
马上就要离开外婆了,她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边,贴着我的脸亲了又亲,泪水不停地流出来。我更不愿离开她,也跟着哭起来。
终于上路了,外婆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走远了,她就爬到路旁的土堆上张望,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
(十二)令人愧疚和羞耻的虚荣心
我的初中是在故乡庙街镇上的,庙街是个古镇,历史悠久,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集镇。每月的双日子是逢集,方圆几十里的村民们都来这里赶集,许多农副产品和时令蔬菜都是在这里进行交易的。
这条街的主街道叫青龙街,呈南北走向,与之十字交叉的那条东西街叫万寿路,两条街的门面房大多是旧时候留下来的砖瓦房,也有几座二层的砖瓦木地板楼房。店门是用木板儿一块一块连起来的,早晨开张时把门板卸下,天黑时再一一合上。
听老人们讲,先前街上的所有门店生意都是大地主魏太福家的,庙街解放时,魏太福跑了,这些财产被公家分给了穷人。
街南头,有一座据说是东汉时期修建的娘娘庙,庙街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娘娘庙的旁边,有一口踏有马蹄印子的饮马井,传说是王莽撵刘秀时,刘秀曾在此饮马,后来刘秀做了皇帝,御赐这口井叫饮马井。
历经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到民国时,娘娘庙占地已达十余亩,房屋三十多间。
解放后,娘娘庙收为公有,改办为学校,初期是小学,后来改为初中,学校的名字就叫娘娘庙中学。
庙街离我家不远,只有七里路,但离外婆家却很远,需要翻山越岭几十里才能来。那时山区的道路不好,村里不通汽车,外出办事除了极少人有自行车外,基本上都是步行,那些赶集卖菜的,都是大老远起五更挑担子过来的。
进庙街的必由之路,是一条宽宽的白沙河,河里四季都有流水,河里经常能看到洗衣服的女人和撒网捕鱼的渔夫。河面上没有桥,人们就在河水里放些石头作为过河的垫脚石,偶有骑自行车的人过河,要背着自行车蹚水走,若遇夏天涨大水,就没办法过河了,只有等到河水落。
我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实行了初中三年制。三年里,外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让舅舅借了别人家的自行车,带着她到学校里来看我,从外婆家到娘娘庙中学,要走几十里的山路,许多路段都是陡坡,就算骑了自行车,也得推着走。在这样的山路上空手行走,也能让一个壮劳力累出一身汗,我无法想象我的外婆是怎么走过来的。
外婆那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尽管每到假期的时候我都会去看她,可她还是要翻山越岭来看我。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县城第一高中,这里是全县最好的学校。父亲高兴极了,经不住乡亲们的鼓动,请了放电影的师傅破费在村子里放了两场电影。
县城一高有着近百年的建校史,在我的故乡里很有名气,能考进这所学校的学生,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外婆得知我考上一高后,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家小五有出息了,没有白养他,考了这么个好学校,这娃子真有出息。”
妗子却挖苦她说:“你个老婆子是狗咬猪水泡瞎喜欢,抱外孙不如抱草墩,小五出飞了,还稀罕你这个老婆子,你就等着享福去吧。”
外婆不理她,依旧呵呵笑。
这时的小山村,已经实行了包产到户,推行了联产责任制,家庭副业也活跃起来了,一部分乡村里的能人,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乡镇里开大会,就像从前的劳动模范那样给他们带红花,山乡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还没开学,外婆就把养的猪卖了,羊卖了,正在生蛋的老母鸡也卖了,凑齐了三百块钱送给母亲,让给我交学费。在那个时候,三百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外婆舍得。
其实,当时的学费很低,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可外婆、外公心里高兴,他们愿意这样做。
母亲告诉我,外婆送来的这些钱,不管家里多急用,她都从没舍不得花一分,全用在了我的上学上。因为她知道,这不仅是钱,这是外婆对我的一片心啊!
县城一高的院子很大,院子里栽有许多大树,有几颗特别大的,是百年前建校时老校长亲手栽的。天热的时候,同学们下课时就跑到这些树底下来避暑。
一天上午下课后,学校的大喇叭里播放着广播体操节目,我和同学们按节拍做完课间操后,与几个男女同学一起聚到树底下谈天说地。这时,学校传达室的瘦老头领着一个老太太向我们这里走来。开始时我们没看到,只顾在那里说笑,一直到老太太快走到我们身边时,才发现她好像在找什么人。
老太太看见学生就打听,一个女学生用手指了指我说,那个穿白衬衫的就是刘海涛。
刘海涛是我上学后父亲给起的名字。
我吃了一惊,这才发现,原来是外婆来了。
外婆怎么会跑到县城来呢?我一时弄不明白,对她的突然到来,我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那天,外婆依旧穿着她那件穿了几十年的系着布扣的黑色粗布长衫,由于天热出汗多,黑布衫上有许多浸出来的白色汗渍,因为长途跋涉,她身上弄得脏兮兮的,看上去像个讨饭的。
外婆显然也看见了我,他蹒跚着脚步满脸笑容地向我走来,同学们的眼光一下子聚到我脸上,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看着这个讨饭似的又小又矮,胳膊上挎着花包袱的老太婆,我感到很丢人,我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外婆,她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场出现呢。尽管她就是我心目中亲爱的外婆,可我却不愿立即去认她,楞在那里不说话。
外婆还以为自己认错了人,冲着我叫了起来:“小五,小五,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外婆呀”。
我这才嗯了一声,算是对她的回答。
身边的同学不知咋回事,一个个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也有人乜斜着眼睛看热闹。
是的,她就是我的外婆,就是那个连晚上做梦我都会经常梦到的外婆,是那个给了我母亲般大爱的外婆,是那个卖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供我上学的外婆,可当她真的来到我面前时,我却不愿去认她。
也许你会奇怪,这不是你的外婆吗?你为什么不去认她呢?说来可笑,那时正值青春期,我在班级里又是经常排名第一的尖子生,老师们喜欢我,同学们羡慕我,慢慢地我就有了虚荣心。
更使我得意的是,当时我们班里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生对我有好感,一次晚自习后,她故意跟在我后边,把夹有一封信的本子送给我,转身就跑了。我平时对她也有好感,看了那封情真意切的信后,心里很激动。青春期的少年虽然还不懂什么是爱情,但我那时觉得,这就是我的爱。不过,那时候的男孩、女孩交往很简单,两个人偶尔偷偷地坐在操场的暗影里说说话,总还要隔着一段距离。
外婆到来时,偏偏这个女生就在我身边,我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又老又穷的外婆呢,虚荣心马上作怪起来。我涨得脸红脖子粗,不愿去认外婆,她喊了我好几声,我却装作不认识她。
外婆马上明白过来,对领她过来找我的那个传达室的瘦老头说:“大兄弟,你回去吧,我是刘海涛一个村里的邻居,她妈让我给他捎点东西来,我一会儿就走。”
外婆这么一说,传达室的老头就走了。身边的同学和我的女友似乎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愈发感到无地自容,真想钻到地缝里去。
正在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跑回了教室,总算是给我解了围。我没有马上离开,低着头站在那里不说话。
外婆尴尬了一阵子,叹了一口气说:“小五啊,外婆明白你的心,你长大了,有思想了,外婆不该跑来给你丢脸,我来没有什么事,就是想你了来看看你。这包袱里是我给你新买的'的确良’衬衫,还有让你妗子给你织的冬天里穿的毛衣,还有两条新裤子,还有你最喜欢吃的烙馍,是白面做的,炕得干,放几天不会坏的。又给你煮了一些咸鸭蛋,你就慢慢吃吧。城里离家远,来一趟不容易,你长大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只顾读书,累坏了身体。”
说完这些,外婆就不再说话了,她把包袱递给我,擦着眼泪走了。
我追了上去,拦着外婆责怪道:“外婆,你的心意我领了,我都这么大了,不用你再操心了,以后不要来看我了!”
说这些话时,我有些心怯,声音压得很低,生怕别人听见,更怕外婆骂我没良心。可她不但没有骂,还冲我笑了笑,显出一点也不生气的样子,只是没有再说话,就这样离开了。可她没走几步,就又回头朝我张望,那眼光,依旧是那么地慈祥……
外婆走后的几天里,我一直被这件事情折磨着,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知道不该这样对待她,也感到愧对了她,都是那时的虚荣心在作怪呀。
尽管那时已经实行了包产到户,人们不再饿肚子,生活有了大起色,过年也能够多吃几天白面膜了,但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是需要花上十几元才能买到的,一般人还是穿不起的,外婆竟然舍得给我买,我却这样去对待她。
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每当想起这件事,我真想狠狠地抽自己几个嘴巴,骂自己太混蛋。但这件事一至到外婆去世,她都从未对任何人讲过,包括我的外公,我的母亲,我的父亲,这件事,似乎只有外婆和我两个人知道。
放假回去的时候,母亲说,外婆又给你捎来好吃的啦,外婆又给你卖新衣服了,外婆又给你送零花钱了……
听着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如刀割般的难受,但我却没有勇气给母亲讲外婆去学校看我的那件事,我无法想象母亲知道后会怎么样。
我知道,外婆以后不会再来学校找我了,但我也知道,外婆依旧在想着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外婆依旧省吃俭用给我买东西,不再去学校了,她就把该送的东西送到我的家里来,让母亲转给我。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外婆已经离开了人世,尽管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但我仍然感到无地自容。
我真想去给外婆道歉,我真想去向外婆请罪,可我却再也见不到我的外婆了,留下这件事,永远在心里谴责着我。
外婆,你恨我吗?外婆,你能原谅我吗?(未完待续)
--End--
审稿:张简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党栋,男,笔名一凡夫,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短篇小说》、《丑小鸭》、《山东文学》、《故事会》、《鸭绿江》、《参花》《青年文学家》、《唐山文学》、《散文》、《奔流》《北方文学》等刊物及报纸发表文学作品150余篇。出版有随笔集《和你没商量》、《青青校园》、散文集《我和我的村庄》,长篇小说《追梦》、《足疗》、《村魂》等文学作品。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⑤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④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③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②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
党栋 | 剃头匠老刘
党栋  |  槐叶情
散文界 | 党栋:永不凋谢的花朵
党栋  |  故乡
党栋  |  平民二月河
党栋  |  桂花吟
党栋  |  三伯
党栋:拥抱冬天
读篇好散文|夜行秋雨中
作家专栏 | 党栋 :村魂(26——29 大结局 )(文末附小说往期链接1——25)
作家专栏 | 党栋 | 足疗(32,33  大结局——小说连载)(文末附小说往期链接1——31)
张勇 | 村魂之呐喊与寻绎 ——党栋长篇小说《村魂》赏析

(0)

相关推荐

  • 老屋寄怀

    老屋寄怀 文: 铁林 〈一〉 断墙残垣屋宇衰 柱歪梁斜门半开 椽折瓦塌见天日 荒草葳蕤无需栽 几案床第罗蛛网 家俱杂什落尘埃 闭目追思忆故旧 往事如风皆入怀 〈二〉 遥想当年话闸开 五十多年记忆在 老 ...

  • 垂觉

    "快去睡觉了"!我大声对刚做完家庭作业的儿子说.儿子慢慢离去,我母亲"快去垂觉了"的声音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每次叫儿子睡觉的时候,这句话都会如约而至,在心中回荡 ...

  • 道不尽 对外婆的怀念

    外婆,清明节快到了,无论天气怎样,我都会回乡下去祭拜您的. 您4 岁时就被父母送与外公家做童养媳,6 岁时被外祖父一根扁担挑着,一头箩筐里装着外公,另一头箩筐里装着您,从山东逃荒来到黑龙江.在黑龙江一 ...

  • 吴展:十几万公里的母爱

    生命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目的 我站在母亲身后 看她虔诚地对着菩萨磕头 她斑白的头发刺痛了我的眼 我突然也想跪下 向她磕头 十几万公里的母爱 吴 展 外婆一共生育了七个子女,母亲排行老六,也是最小的女儿 ...

  • 武 斌:【我的大舅】

    文/ 武  斌     图/源自网络 我的大舅 ◎  武  斌 我离开高家庄的时候大约六七岁,又随了已经先回到娘家的母亲,开始一段在舅家的生活,大约七八个月的时间. 舅舅家村庄是一个叫陈闫的村子,和高 ...

  • 三 柳 : 外 婆 桥 月 亮 船

    外婆桥 月亮船 文/ 三柳 前天下午接到母亲的电话,外婆去世了,我收拾了东西就匆匆忙忙开车回家. 昨天一大家子几十人聚在一起,忙活一天诸事完毕,外婆也永远静静地躺在山脚下了,与青山绿水相伴.九十岁无疾 ...

  • 乡村那些事:表哥的一封家信(作者 张相义)

    我的外公外婆没有儿子,母亲小时候,就被当男孩子养,让她进私塾读书.外婆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母亲就在娘家跟外公.外婆一起过日子.送走了外公外婆,母亲就把奶奶也接过来我们一起生活. 我们村都是同姓,村里人 ...

  • 很多学校都不要的龚民,为什么在12岁时,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2009年,12岁的龚民参加了高考,并取得了639分的好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和中山大学同时录取.他也因此成为了那一年的新闻人物.如今已过去多年,他的现状又如何呢? 1997年,龚民出生于湖北 ...

  • 1872年,高尔基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到外...

    1872年,高尔基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到外婆家,开始了虐心的童年.有一次,高尔基只是染错一块桌布,外公狂叫一声,恶狠狠地一把抓起幼小的高尔基,往凳子上一扔,鲜红的血从高尔基脸上流出来,外公还不解气,狂吼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一)青石坡,我的家 青石坡是个小山村,这里是外婆的家,也是我的家. 村子不大,散落地住着几十户全是土坯茅草房的人家.村子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朝南的一面是一片低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②

    ‍ ‍ ‍ ‍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三)鳖急了会咬人 我的童年虽然很少与父母和哥哥姐姐在一起,却因着外婆的宠爱而幸福快乐着. 那时候,我有一群小伙伴,"大头".&qu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③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五)外婆的往事 外婆生于一九一六年腊月二十八,属龙的,娘家住在离外公家三十多里外的一个叫李家洼的深山区,祖上几代都是佃户,穷得叮当响.外婆的母亲生了六个闺女,但她还要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④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七)善良的外婆 记得有一年冬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寒冷的早晨里,一个讨饭的叫花子来到外婆家,他看起来有六十多岁了,穿得破破烂烂的,胳膊上挎着破篮子,手里拉着竹棍,腰间束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⑤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九)山村趣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在外婆的小山村里长到了七岁,在外婆的呵护陪伴下到了上学的年龄. 外婆小时候家里穷,一辈子没上过一天学,她说自己是个睁眼瞎,一个字都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⑦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三)外婆的唠叨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省城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有了工作,离外婆家更远了.我已经好几年没见到她了,许多个假期我都想去看望她,去看看那个留下我童年梦幻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⑧(完)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五)记忆里的包袱 一天,外婆在收拾她带来的旧物件时,翻出了一个陈旧的花包袱.我乍一看有些眼熟,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思索着在哪里见过它.忽然,我想起来了,这个包袱就是外 ...

  • 杜 锋丨那山 那人 那情

    父亲几十年一直在林场工作,我自小就跟随父亲生活在大山林海中.至今脑海中还依稀浮现着我和父亲在严坪林场虞关工区.聂家湾检查站.通天坪检查站生活的情形,隐隐约约,模模糊糊,记不大清楚.记得清楚的已是6岁那 ...

  • 王光海 | ​爱的颂歌 美的旋律——读党栋《那山,那人,那情……》

    爱的颂歌  美的旋律 --读党栋<那山,那人,那情--> 文|王光海 人间至爱是亲情.党栋的<那山,那人,那情-->记述的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回忆自己在外婆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