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梁 | 人情世故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人情世故

文|孙君梁

豫西南有一座大山叫朱廉山,在山脚下有一个不出名的村庄,人们都叫它朱家河。朱家河却没有一家姓朱的,全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就有二十多个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有。这山和村子以朱姓命名,可能与朱元璋有关。

村东头吴进算是小户人家,几代单传,到他这代大的是个闺女,谁知老婆肚子争气,这次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老吴心里美着呢。老吴准备杀猪宰羊,好好喜庆喜庆。

“周老先生,我家喜得犬子,咱这有风俗,我家也想待几桌子客,麻烦您老先生后天过去招呼招呼”。老吴尽量用显得文气的话语,温和而又缓慢地说给周老先生,边说边将手里的香烟递过去。

周老先生是村里的大支客,平时也喜欢说公了事,在村子里颇受待见。

周老先生将老吴递过的香烟用手挡了过去,并没有去看老吴堆笑的脸,很平静地说:“我戒烟好几年了”。

周老先生并没有明确答应给老吴家帮忙。这个村子有个规矩,求人帮忙在见面时必须先发香烟,人家接受了你的香烟,表示愿意帮忙,如果拒绝,就表示不愿意帮这个忙。

老吴一脸的失望,因为这个村子每家红白喜事都是请周老先生做大支客,如果再从其他村子请人帮忙,那会让左舍右邻们笑话的。

“周老先生,您看,我家过去也没有待过什么客,我这老来得子,您就看在娃的面子上,帮这个忙吧。”

老吴还是第一次这么低声下气地求人办事,这时已顾不上再文里文气了。

说起老吴,这老吴外号叫小诸葛,在村里也是少有的能人,识字会算,家里有不少像《论语》之类的四书五经,算得上村里的文化人,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春节期间为乡里乡亲写春联也能收入个千儿八百元。

这朱家河姓杂,都是过去战乱年代逃难的人在这里落脚,已经没有了朱家本户人家,族户之间也都是和谐相处,童叟无欺,无论谁家红白喜事待客,全村都会随礼入席。早年生活艰难,每户份礼也就是两元钱,现在条件好了,份礼上涨到50元,大方的或有交情的人家会是一百二百的不等,大家会带着全家人口高高兴兴地参加宴席,每当这日子就是朱家河的大聚会的日子,全村老少喜气洋洋,直吃得肚子滚圆,直喝得昏天黑地。人们不怕送礼,整天巴望着哪家有喜事能大摆宴席。人们不仅仅图个吃喝,关键也图个乐呵,穷乡僻壤的,平时的冷清让宴会成了人们凝聚交流的好机会。

可是每次都看不到老吴家的人。老吴是聪明人,他常说:“你们拿两块钱去送礼,猪肉才五毛钱一斤,两块钱能买四斤猪肉,这四斤猪肉包成饺子,一家人能吃好几天,我才没那么傻呢,去了你们去,我家不去。”

时间久了,人们也习惯了老吴家的精打细算,邻居们即便路过吴家,也不会再攀扯他家一起赴宴的。

老吴这时还站在周老先生面前,右手抽出的那根香烟,一直还是用三根指头捏着,不知道是再放回烟盒子里,还是放在周老先生的八仙桌上的好,就这样怔怔的站着,仿佛如果周老先生不答应,就要一直站下去似的。

周老先生微微地睁开眼,依旧静静地说道“你先回去吧,后天儿我到中午过去就是,你回去准备你的酒菜,还有桌椅板凳。客人和桌数你自己有数。”

“多劳您了,多劳您了,我这就回去安排”。老吴边说边将捏着的那根香烟,小心翼翼地放在周老先生的八仙桌上。当跨出周老先生的家门槛,老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想,不管怎样人家毕竟是答应了,尽管有些委屈,可为了吴家的面子,觉得受这委屈值得。

老吴回家之后,两口子坐下来把亲戚朋友,还有村里的老老少少,板着指头算了好几遍。村里一百多户人家,每户平均三个人,就是三百多个人,加上亲戚朋友,就有三百五六十位客人,平均每桌坐十人,也需要三十多桌,每桌平均需要三百五十元的酒菜钱,一共需要开支一万两千多元。老吴又合计一下能收到的礼金,村里每户平均一百元,就是一万多元,再加上亲戚朋友,礼金收入两万多应该没问题,减去酒席招待开支的一万多,还要净赚一万多。想到这里,再看看自己襁褓中的大胖儿子,老吴忍不住笑出声来。

老吴家的喜宴如期进行,烟酒肉菜,桌椅板凳,大厨师小帮手,摘菜老妈,端菜跑堂,老吴一一安排停当,只等客人登门随礼入席。老吴是忙前忙后,满脑门子的汗珠子也顾不上擦一擦。

灶厨那边,大厨师早已将大块的猪肘、鸡鸭、浑鱼、酥肉和丸子放在蒸笼里,烧火的大妈不停用鼻子嗅着从蒸笼冒出来的肉香味,那些饥肠辘辘的客人们的口水也是止不住地流到口外。

眼看日已偏午,除了七大妈八大姨的亲戚陆续赶到,村子里的赵钱孙李,还有左右邻居,都没见动静,老吴手搭凉棚四处张望,只见周老先生不急不慢地走了过来。

“周老先生到。” 有人大声喊着。

老吴急忙迎上去,满脸憋得通红。

“周老先生,这是咋回事,我请乡亲们来喝杯喜酒,这会儿一个也没见,这人都去哪里了?”老吴说起来已有些结结巴巴的不利索。

“他们都在家里。”  周老先生压低了声音,显得有些神秘。

“他们都在家干什么?”老吴急切地问,并用手搀扶着周老先生的胳膊,像抓到了一根稻草。

周老先生提高了嗓门说到:“他们都在家包饺子哩。咱不等了,现在开席啰——”

周老先生话音刚落,老吴瘫坐在地上,喃喃地说“包饺子,包饺子……”,似乎明白了什么。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孙君梁,原籍河南邓州市。法律职业里追求着仁德、无畏和睿智,在刀光剑影下,内心最柔弱处却默默开着一株文学的花朵,孤而芳香。

(0)

相关推荐

  • 童 年 往 事

    --谨以此文追忆我的故乡和我的童年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从来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也曾经历过这样那样的人和事,有的人见过面吃过饭,一转过背也就忘了:有的人即便工作关系在一起经年 ...

  • 【脸谱乡亲】其一:曾祖父

    当世上还流传着你的故事,生活中却已经没有你的痕迹,你就成了一个传说. 我出生在豫西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子有一个奇怪而又普通的名字--尚沟.四周是全是连绵起伏的山脉,高高低低,就像是交错缠绵的无数条巨 ...

  • 【水芹妺子】/孙辉

    <水芹妺子> 作者/孙辉 一 水芹妺子要嫁人了,消息传开,整个村子都炸了,说啥的都有:"听说要嫁给邻村西头吴老贵的儿子".还有人说:"这吴家祖坟上冒的是啥青烟 ...

  • 【文学陕军再进军商洛篇——新时代商洛作家再进军专版之 刘立勤】小小说:爷爷的村庄(外三篇)

    ▲题图为授权专用,未经许可,不得引用 刘立勤,镇安人,供职于县政协,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百优作家计划"资助作家.在<青年文学><萌芽><南方周末 ...

  • 故里阑珊‖文/拾柒公子

    故里阑珊 最近得到一个消息,俺们村,要被邻村合并了.忽然觉得,岁月残忍.我的小村庄是真的,老了. "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细细想来,故乡也就只陪伴我走过了18年人生 ...

  • 哑巴大爷

    ♣ 李代广 这是立冬以来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整天,树上的叶子落了一地. 下班后走进小区,我决定给远在500里之外.仍住在村子里的父母打个电话.到城市工作的这20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几乎每个 ...

  • 很多人都很能喝酒,你见过喝白酒最厉害的人,能喝到什么程度?

    在我们村子里,就有一个很能喝酒的人,我们都叫他周酒仙,他的酒量大得惊人,能喝下4.5斤50度以上的白酒,在村子里,遇到红白喜事,能把村子里的男人都喝得趴下,因为这么大的酒量,真的可以说是无敌. 他就是 ...

  • 民间故事:樵夫欺负寡妇,不听老先生劝告难逃一劫,幸能知错改过

    古时候在宁波府鄞县,有一个樵夫叫罗大力.他人如其名天生神力,能抡起一百五十斤重的开山大斧.或许正是因为他天赋异禀力气大,使得他为人得意忘形,仗着自己力气大,常常欺负别人.村子里的人见到他都得绕道走,生 ...

  • 淡然一壶间(躬耕)(孙君梁)

    2021-05-24 19:32孙君梁 孙君梁 人生一路匆忙,总是风雨兼程,这匆忙之中能静静地坐下来喝一杯香茗成了一种奢望,这风雨兼程也多是为稻粱谋,自知俗气,对于茶的高雅常常望而却步. 所以,我总在 ...

  • 孙君梁 | 百花洲里寻《花洲》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百花洲里寻<花洲> 文|孙君梁 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尽管距离邓州市的花洲书院也不过几十公里的路程,开上车也就不过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可要走进去游览一番却不 ...

  • 孙君梁 | 青春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青春 文|孙君梁 从无知的孩童到懵懂的少年,青春的脚步已悄悄走来.我们在无声的春雨夜悄无声息的成长,却丝毫没有听到青春到来的脚步声. 我们只看到柳树在春天里发出嫩嫩的鹅 ...

  • 孙君梁 | 奶奶和她的草屋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照片说明:慈祥的奶奶] 奶奶和她的草屋 文||孙君梁 昨天下了一场大雪,望着白茫茫的一片,忽然想到了故乡遥远的过去,想起了奶奶和奶奶草屋屋檐下那长长的冰凌. 奶奶说过她 ...

  • 孙君梁 | 学车随想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学车随想 文|孙君梁 我天生愚钝而且胆小,对机械类从小就敬而远之.小时候,闲暇之余也就是看些小人书或向阳花小儿杂志之类.也估计就是十来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心 ...

  • 孙君梁 | 饺子的味道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饺子的味道 文|孙君梁 说到吃似乎有点俗了,但在世俗的世界里,吃也是人类的第一要务,民以食为天,这是永远没法改变的道理和铁律. 前不久和农村老家的人在一起吃饺子,才听到了 ...

  • 孙君梁 | 牛眼鹅眼看美文 ——李治国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牛眼鹅眼看美文 --李治国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文|孙君梁 今天我有幸能参加这个作品研讨会以及能加入邓州花洲文学团队,首先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扬娴娉老师,前几年我在网上看到了杨老师写的关于邓州作协张天敏主 ...

  • 孙君梁 | 《认识了你》

    组诗<认识了你> 文|孙君梁 (一) <相遇> 当重门深锁的心 -----被扣开 那如涌的歌喉 跳过遥远的相望 那歌声 是我热情的问候 相识昨天 犹如一千年 这场美丽的际遇 如 ...

  • 孙君梁 | 灯台·童谣·瞎话儿

    灯台·童谣·瞎话儿 文|孙君梁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吱,叫奶奶,奶奶木有来,猫儿跑哩快,吓得咕噜滚下来!"小时候的童谣,直到现在还在幼儿中间说唱,只是版本有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