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做决策,人真的要失业了吗?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个体是保证社会健康发展和运作的“神经元”。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纵深,“像人一样聪明”的技术或机器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景的科技领域。
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是目前业界广泛认同的人工智能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认知智能作为第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将逐步实现机器能够主动思考并采取行动,全面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工作。iPIN作为国内认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创始人杨洋表示,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希望通过破解和人有关的密码,从而逐渐去让机器能够协助人类管理这个社会。iPIN的名称也满含着杨洋对认知智能技术的信心,i代表个体(individual),pin代表密码(pin code),即以人的密码打开智能技术的大门,去探索如宇宙般浩瀚的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奥秘。
\ 破解人的“密码” \
在人工智能行业,每个微小的分支都能自成体系、都能随着研究而不断纵深,而各个微小的分支又彼此独立,这也是为什么AI领域的技术显得如此高深的原因所在。
然而,这些与没有任何相关知识基础的普通受众距离甚远的技术知识,正成为许多主打人工智能的创业型公司宣传产品的噱头——仿佛“越难懂就越高级”。这些不厌其烦地宣传技术、大谈特谈数据的人工智能企业,被杨洋笑称为“太不接地气”。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多数普通受众而言是非常晦涩难懂的,对于行业中的企业而言,应用才是拉近人工智能产品与用户之间唯一的“钥匙”。
那么iPIN到底是以怎样“接地气”的切入口走进人们的生活呢?“人工智能+决策”是杨洋的出发点,他认为,决策本身就是一个与人和社会密切相关的行为,而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意义在于,一个人在完成一项决策的时候,会受到外在因素和内在经验的影响,在面临多重选项的时候,iPIN能够帮助他们去分析和评价每一个选项,然后提出契合自身特性的建议。
iPIN通过独立研发的人工智能AI平台,让使用者可以在网站和手机软件上快速使用。该平台主要面向两个主要群体,一是个体,二是企业。前者辅助个人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决策,比如高考志愿填报和职业选择,平台的“智能”体现在,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去计算和分析每个学校、每个职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其详细的就业数据,得到详细的分析报告后为使用者找到最适合的一个。
另一项是面对企业发展的决策,因为企业的发展更为复杂,所以决策所涉及的维度更多,如财务、人力资源、法律、销售与营销等。目前,iPIN已经成功的进入大型的招聘机构,其人才多维分析和匹配技术,使得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筛选效率提高10倍,精准度也达到普通关键词搜索的20倍;iPIN还为国家第一梯度的某商业地产公司设计了招商系统,为商圈内数以千计的店铺选择最匹配入驻的商户。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企业决策时,能够避免以人的过往经验和惯性思维进行决策,改变以往企业管理层以经验判断来定战略的方式,让企业决策更加科学。而人为什么会依赖经验来决策呢?因为有太多的信息是人脑无法分析的,也分析不过来,所以人们的大脑才会搜寻过往的经验来对事物进行判断,另外,逻辑的出现也是如此,因为人的大脑计算力不够庞大,逻辑就是根据人的过往经验而组成的一套相对固定的“算法”,来帮助人们决策,但是这些逻辑并不是完美的。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智能化的平台拥有强大的计算力,就像AlphaGo的获胜之道——强大的计算力不需要逻辑思维的辅助,就能够仅仅依靠计算得到最优解。
\ 科技的魅力 \
与许多初次创业的年轻人不同,iPIN已经是杨洋的第三个“孩子”了。早在2004年,在美国攻读物理学的杨洋开始第一次创业,但物理学这门学科并没有让他释放出百分百的热情。他开始尝试,并选择了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外贸行业,借助当时在美国学习生活的经历,和当时在深圳的一众朋友做起了跨境电商,也让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几百万人民币。
但与此同时,他却发觉金钱与成就感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他更多地开始思考自己的企业到底能够为社会带来何种正向的动力和帮助。于是,第二次创业,杨洋选择了一条新路——早期自由职业平台:搜活网,为求职者和项目、企业提供对接服务。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人和项目、企业之间的信息匹配效率很低。
为了解决信息匹配效率问题,杨洋来到美国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攻读信息学博士,这也是他由此在认知智能领域“无法自拔”、进而创办iPIN的伊始。
2013年,由科研团队起步,iPIN逐步开始有了自己的工程师团队、产品团队、销售和市场团队。在iPIN的成长道路上,最复杂最漫长的要属产品验证阶段了。杨洋解释道,因为iPIN平台是在了解用户需求和痛点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考,去反向验证相应的技术能否实现针对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是无法进行快速验证、也不存在任何同行经验借鉴的。传统型的验证方式是用一个概念型的demo去获取市场的反馈,相对而言成本较低。而一旦将产品真正完成并投放到市场里去做真实的测评,所需的验证周期十分漫长,所以直到今天,iPIN仍在对平台进行验证与优化。与此同时,杨洋也在带领团队完成一些标杆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
杨洋坦言,自己也曾面对过不少的质疑:“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凭什么你能做成?”但相比于运气论,杨洋认为真正的高科技公司一定是唯“实力论”的,因为任何成果都是在足够的技术积累下的产物。特别是像人工智能这类前沿科技,研发的酝酿期或许会很长,但是一旦能够挺过这段困难时期,或许就是迎来企业爆发的时间点——这是科技公司的劣势,也是科技公司的魅力所在。
“人工智能浪潮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疯狂的一次。”杨洋感叹道,因为它影响面如此之广、影响度如此之深。之前的互联网革命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只是将人类沟通和信息传播的效率提升到极致,而人工智能是深入到生产环节变革的,它在视觉、听觉等各个领域改变生活和工作效率,再过若干年,人工智能的门槛将会越来越低,将会真正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 机器or人,谁在管理?\
AlphaGo成功挑战柯洁的结果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人类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路上究竟该如何自处?杨洋对此也有自己的一番思考,目前,iPIN已经开发了“AI+法律”模块,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法律领域的辅助决策。但是,已经发生的案例却让杨洋在思考的同时多了一层隐忧。
早在2013年,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拉克罗斯市发生过一起qiang击案。犯罪嫌疑人驾驶着车辆向某房屋开了两qiang,之后,警方找到了嫌疑车辆,并逮捕了车内31岁的埃里克·卢米斯(EricLoomis)和他的同伴,同时警方在车子里发现一些qiang支。本以为是人赃俱获,但仔细彻查后发现这两人根本不是qiang击案的罪犯,而是在qiang击案罪犯弃车逃跑后,埃里克及同伴顺手把这辆车给偷了。
原本,这件案子并不复杂,但是在埃里克接受了一个叫做COMPAS的软件系统的提问后,法官宣布,判处埃里克长达8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根据COMPAS的测试,被告被认定为“对社会具有高危险性的人”。COMPAS是一个能够帮助司法人员做出判断的人工智能AI系统,它通过向被告询问137个问题,然后经过公司设定的复杂算法,最终得出一长串数据,里面包括他的孤僻程度、犯罪型人格的得分、危险指数等。COMPAS在美国很多个州中都被使用,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威斯康星州,该地区特别鼓励在法庭上使用COMPAS给犯人做出评估,协助司法人员进行判刑到假释的判断。
通过这样的案例,杨洋谈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思索。智能机器测评的过程中,实际上是通过对过往由人决策的案例进行学习和研究,其实是对人的判断的一种“学习”,但是这种通过学习而获取到的判断就是科学的判断吗?人工智能机器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而人对于机器辅助工具产生依赖后,对自主决策的要求却降低了,人就放慢甚至停止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脚步,导致自身判断能力的弱化。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机器作为辅助工具却被放大到了主要决策的角色上,那么到底最终是谁在管理这个社会,人还是机器?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思考科学技术背后的社会意义,被杨洋认为是如今新一代企业家不可回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