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祭祖要烧纸——论烧纸的来历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祭祖要烧纸——论烧纸的来历

我们中国人有个习俗,一些节日或是办丧事都要烧纸,比如清明节、三月三、九月九、7月15、过年等等,都要去祭祖,而祭祖都要烧纸,如果要问及为什么要烧纸,大多数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从老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

很少有人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从一开始,人们为什么会去做这件事?这件事因何而起?这期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要聊这个话题,得先从纸的发明开始。在东汉的汉和帝时期(公元89年-106年),一位叫蔡伦的太监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在蔡伦之前就已经有了,但是做出来的纸质量不行,蔡伦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这就像瓦特改良蒸汽机一样,在瓦特之前,就已经有了蒸汽机,瓦特只是改进了而已,并不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蔡伦发明纸张的时候,人们对纸张的需求并不大,因为当时的书籍主要还是以竹简为主。

所以他生产了大量的纸张,卖不出去,全部堆在作坊里。蔡伦夫妇为了处理这些纸张绞尽了脑汁,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诡计来劝说人们相信。这个诡计就是让人们相信这些烧掉的纸在灵界会变成钱。

这个故事呢,在民间传播的时候被篡改了,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蔡伦的哥哥蔡莫和他的妻子慧娘。烧钱的来历故事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个叫蔡伦的人,发明了纸。人们争着买纸写字,他的生意做得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看上了这项生意,就让丈夫蔡莫去找蔡伦学习造纸。

蔡莫去的时候,妻子一再交代说:“少学几天赶紧回来,我们能早点赚钱。”蔡莫去到蔡伦那里,学了三个月就回来开了加工厂。因为造的纸太粗糙,卖不出去,堆得满屋子都是,两口子望着这些纸,你看我,我看你,发愁的很。

慧娘是个很聪明的女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丈夫耳边嘀咕了几句,就让丈夫按她说的去办。到半夜里,蔡莫放声大哭了起来。邻居们不知道蔡莫家出了啥事啊,过来一看,是慧娘死了,已装进了棺材。

蔡莫见邻居来了,继续放声大哭,抱来一捆草纸,在棺材前烧了起来,边烧边哭边说:“我跟着弟弟学做纸,学艺不精,做出来的纸不好,没人要,竟把你气死了。我要把它全部烧掉,以解你心头之恨。”

他哭着,烧着,烧完了又去抱纸,抱来又烧。烧着烧着,只听棺材里有响声,他装作没听见,继续烧,继续哭。又烧了一阵,只听慧娘在棺材里喊:“快把棺材打开,我回来了!”

这一下可把周遭的人吓坏了,只好壮着胆子把棺材的盖子揭开。慧娘坐起来,还拿腔作调的唱着:“阴间钱能行四海,纸在阴间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唱完后,又说:“我在那里天天让我推磨,丈夫给我送了钱,小鬼们为了几文钱,都争着帮我推磨。

后来判官也知道我有钱,也向我要,于是我把丈夫送的钱给了他很多。他就偷偷地把我放了回来。”

蔡莫听了妻子的话,装作不明白地问:“我没有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正烧着的纸堆说:“那就是你给我送的钱,咱们人间拿铜当钱,它们拿纸当钱。”

蔡莫一听,又跑去抱了两大捆草纸,边烧边说:“判官啊判官,你把我妻子放了回来,我感激不尽,我再给您老送两捆钱,你可要宽待我那爹妈啊,可别叫他们受苦,没钱花了我还给你送。”

说着,又去屋里抱了两捆草纸烧了起来。邻居们受了他们的欺骗,认为烧纸真有那么大的好处,都忙着掏钱向蔡莫家买纸,去各自的祖坟上烧了起来。不到两天,蔡莫家堆满的草纸全卖完了。从此,留下上坟烧纸的习俗。

传说慧娘死而复生的那天是7月15,所以,至此以后,每年的7月15、清明节等,民间都流传着烧纸的习俗。

这个故事,被后人以讹传讹,传了两千年,最后变成今天的习俗。

如今这个习俗又演变成一套仪式,比如要烧香、要放鞭炮,放鞭炮的意义是召唤,就是召唤他们回来领钱。

在我们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里,我们坚信去世的亲人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通过给他们烧纸、放鞭炮这套仪式来建立联系,这个仪式就是一种沟通方式,并且坚信,给他们烧的纸,他们能收到。

烧纸习俗起源于商人为招揽生意而精心编制的骗局的民间故事,虽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并没有减少普罗大众对这一习俗的热衷。

而且还演变成了我们的信仰,很多人说我们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其实不然。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祖先。

西方人去教堂拜上帝,乞求上帝保佑。中国人去祖坟拜祖先,乞求祖先保佑,这就是我们和西方人在信仰上的差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