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隆有:《左传》“三杯酒”

刘隆有

打开专记春秋史事的古典史学名著《左传》,读着读着就觉有一股酒气袭来,愈读愈浓,有的段落竟有些浓得化不开了,让人陶醉,让人扼腕,让人拍案叫绝,让人长歌当哭。其间,尤以田敬仲完与齐桓公、栾 与子重、寿子与急子间的三杯酒最富人文情怀,也最为感人。

田敬仲完与齐桓公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公元前672年春季的一天,齐国大臣田敬仲完在家中请齐桓公饮酒,正喝到兴头上,天却黑了下来,齐桓公命田敬仲完点起火把继续喝,田敬仲完拒绝了。他说:臣下只想在白天请主上喝酒,没有打算晚上还继续,所以不敢奉命。说罢,就恭恭敬敬地把齐桓公送出了家门。

这事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不好理解。不过就是想多耗一会儿时间多喝几杯酒而已,不要说下级对上级,更不要说臣下对国君,就是一般的主人对客人,也不好断然拒绝的,至于吗?但是,在那个上层社会盛行长夜之饮,耽酒误事、酗酒成风的时代,田敬仲完此举却有着破恶习、正世风的示范意义。当时有德望有学问的君子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赞道:“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说田敬仲完请人饮酒,表达了敬意,完成了礼仪就结束,不放纵过度,不因酒违礼,是仁义之举,是伦理道德在社交饮酒中的完美体现。这个评价很快被社会公认。从此,“酒以成礼”就成了人们社交饮酒自觉追求的一种境界和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这个故事在春秋时期广为流传,遂生出几种不同版本,因为人们太喜欢其中蕴含的鉴戒意义了,而管仲又比田敬仲完名气大得多,所以后来的《吕氏春秋》记载此事,就用管仲取代了田敬仲完,故事也讲得更细了。一次管仲请齐桓公喝酒,暮色已降,而齐桓公酒兴正隆,就叫人去拿火炬,要与管仲来个长夜之饮。管仲是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的第一功臣,又比齐桓公年长许多,被齐桓公尊为“仲父”,所以管仲对齐桓公的拒绝就比田敬仲完来得干脆明了,在说了我只请您白天喝,并没请您晚上接着喝后,就下了逐客令:“君可以出矣。”齐桓公不高兴了,说:仲父您已经老了,寡人还能和您同乐几回呀,请允许夜里接着喝吧。管仲诚恳地告诫齐桓公:主上错了。“夫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任何事情都有个限度,过分重视感官享受就会放松道德修养,沉浸于享乐之中就会生出莫大忧患,厚此必然薄彼,樂极必然生悲。年轻时不警惕就会虚度光阴,老年时不警惕就难保晚节,我和主上都应勉力作事,“若何其沉于酒也?”这不禁让齐桓公想起此前一次醉酒的经历。那次太没节制,喝得晕晕乎乎地,把头上的冠都弄掉了。国君所戴之冠,乃君权神圣的象征,自己却当着众多陪酒大臣之面醉酒落冠,也实在太过失态,太有损于君上风仪了。这种不堪回首的举止,怎么能一再出现呢?齐桓公对管仲的罢宴,自然不好拒绝了。

究其实,若按《仪礼·燕礼》所记西周宫廷的宴饮礼仪,齐桓公的要求并不违礼。西周以至东周初期,宫廷宴饮原是可以白天黑夜连着来的,并且规定,天一黑,宴会大厅的东西台阶上,都要有专职人员高举火把,庭中和门外则要点起更大的火把,照耀得大厅内外一派通明,以畅酒兴。参加宴会的人们还可以喝醉,并且可以乘着醉意,在乐工演奏的名叫《陔》的乐曲声中,拿起自己席前没吃完的肉脯走下堂,在出门时赏赐给敲钟的乐工,颇似西方近代以来的小费,然后带着醉意出宫回家。尽管西周初年鉴于商纣王酗酒亡国的教训,曾对贵族饮酒作过严格限制,在我国最古老的文献汇编《尚书》里,就收有当年的限饮酒令,但无论古今,再严厉的宏观强调,也没有具体而微的制度和行事仪节来得实在,像《仪礼·燕礼》所述这样的礼仪行之既久,必然促成酗酒之风。所以当田敬仲完和管仲对饮酒礼仪进行革新,赋予礼以全新而积极的内涵,对齐桓公的君命断然加以抵制的时候,齐桓公这位明君也就欣然采纳了。

如果说历来为史家盛称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征伐方面的具体事功,那么倡导“酒以成礼”,就应是其在代天子制礼作乐方面的具体事功之一。由田敬仲完、管仲和齐桓公倡行,由君子概括升华的“酒以成礼”,革除了传统社交饮酒礼仪中的不文明成分,而代之以“伸志行理”的伦理原则,为一个新时代的礼乐文化高调开篇,也将华夏古老的酒文化推向高度文明。今天,当各种时尚的“酒文化”铺天盖地,变着把戏出奇翻新,野花渐欲迷人眼,令人莫衷一是的时候,只要知道我们的文明史上早就写出过“酒以成礼”四字,什么叫恶俗,什么叫高雅,立马就一目了然了。

栾鍼与子重

据《春秋》记载,在公元前722至前481这二百四十二年间,列国之间共发生战争四百八十三次,《左传》对一些重大战事记述尤详,按从前的流行说法,“春秋无义战”,从人文伦理角度来看几乎没一件事值得称道,但晋、楚鄢陵之战中栾鍼向子重进酒却是一个辉煌的例外。

《左传·成公十六年》记,公元前575年农历五月三十日,著名的鄢陵之战爆发,晋、楚两国国君亲率大军,为争夺诸侯霸主地位而战。两军正杀得不可开交之时,担任晋厉公护卫工作的晋将栾鍼发现,面前楚军阵中的那面军旗,原来是楚国令尹子重的。与自己的军队拼死相斗的原来是子重率领的楚国左军!子重应该就在前面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在栾鍼心中荡起一片温馨。

栾鍼曾出使楚国,受到子重的赏识和热情接待,彼此都对对方留下不错的印象,特别是其间的一次对话,让栾鍼常记在心。那是谈到晋、楚两国所崇尚的勇敢精神时,子重问栾鍼:晋人之勇,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栾鍼答道:“好以众整”,喜好军风整肃,行止有序。子重又问:还有呢?栾鍼答:“好以暇”,忙而不乱,从容不迫。自晋文公与楚成王之时起,晋、楚两国为争霸天下,已厮杀了整整一个甲子,这时候当着敌国重臣之面,谈论本国尚勇精神,照一般逻辑,无论如何都应大谈甚至只谈好杀斗勇、众志成城之类,咋也轮不到栾鍼称道的这些。栾鍼却别具只眼,唯论从容斯文,颇有一千六百年后苏东坡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三国周郎儒将风仪。事实上,好杀斗勇之类,在尚勇精神中,还只属于较低层次,而威武文明之师,才是不可战胜之师,栾鍼是把晋人尚勇精神推崇到了最高境界。

栾鍼独擅高格,一般粗人武夫不会买账,能欣赏者,唯有人文素养较高的知音,子重恰好就是,他虽然对晋人之勇是否已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尚持怀疑,但对栾鍼能这样表述尚勇精神却颇为赞赏。如今子重就在对面,君子相见,礼当进酒,也正好以之向子重证实自己当初所言不虚呵。栾鍼向晋厉公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目前虽说我们两国正在交战,但倘若对好友不通使问候,就不能算是整肃有序;碰到事情异常就说话不算数,就不可谓从容不迫。我如今无法脱身出使前往,请另派人代我出使去向子重进一杯酒。晋厉公同意了,当即派使者前往楚国军中向子重进酒。

晋军使者见到子重,子重正亲自擂鼓指挥楚军作战。使者恭敬有礼地说道:我们君王缺乏做使者的人才,而栾鍼又正持矛护卫在君王身边,不能前来慰问您的侍从,只好让我来进酒。见到晋军使者,子重先是一惊,很快就明白:两军激战,还如此礼仪周全,当今之世,也只有栾鍼了。他不禁感叹道:栾鍼先生出使楚国时,曾和我谈到晋人崇尚的从容不迫,行事遵礼,如今使者前来进酒,一定是这个缘故了。子重恭敬有礼地接受了晋军使者奉上的酒,一饮而尽,然后依礼送走使者,继续擂鼓指挥楚军冲杀。

这天,晋、楚两军从早晨开战,直杀到满天星斗还未停止,拼杀得異乎寻常的激烈。但这小小花絮却以其儒雅的君子风度、经典的礼仪举止,让残酷的战争生发一丝人文的温馨。随着历史的进步,鄢陵之战中别的一些被旧史家极尽渲染的故事也许会魅力渐减,而栾鍼进酒这个细节却无疑会魅力日增。

寿子频敬急子

公元前696年,卫国人发动政变,将刚才做了三年国君的卫惠公赶下了台。《左传·桓公十六年》在追叙政变原因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酒故事。

卫惠公的父亲卫宣公是个荒淫乱伦的色鬼,先是与其父桓公的小老婆夷姜私通,生了个儿子,取名急子,并立为太子。急子长大成人,卫宣公为急子迎娶齐女为妻,因见这个齐国女子十分美丽,遂自娶之,号宣姜。宣姜跟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寿子,小的叫朔子。急子的母亲夷姜失宠,上吊死了。宣姜和她的小儿子朔子又向卫宣公讲急子的坏话,卫宣公父夺子妻,本已担心急子恨他,再经宣姜母子进谗,遂设计要除掉急子。他命急子到齐国出使,密令刺客在齐、卫交界处守候,待急子经过时将其杀掉。寿子和朔子虽是同母所生,两人德行却全然相反,朔子奸邪,而寿子正直,富于正义感。寿子得知卫宣公要暗杀急子,就将这个阴谋告诉了急子,劝急子逃走。急子愚忠,宁愿被杀,也不愿违背父亲的意愿。寿子一心要救哥哥,见急子如此,便暗下决心,要替急子去死。在为急子出使齐国饯行时,寿子捧着爵,连连向急子进酒,心中血化为杯中情,一杯又一杯,满满地进上去;急子呢,既已决意去死,更被弟弟的深情感动,也就来者不拒,杯杯见底,硬是喝了个酩酊大醉。寿子乘机将急子出使所用旗帜插到自己车上,向刺客守候的地方驰去。急子酒醒,从后面赶来,见寿子已被刺客当成自己杀了,对刺客说:他们要杀的是我,与此人无关,请把我杀了吧。刺客于是又把急子杀了。两个哥哥都被杀,朔子顺顺当当做了太子,进而继任国君,就是前面说到的卫惠公。

这个事件在历史上十分著名,卫宣公的荒淫无耻,朔子的阴暗奸邪,寿子和急子的手足深情,在秦汉时期的文史作品中都有生动的记述,《诗经》里的《新台》、《二子乘舟》,即专门为此而作。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史书中所记寿子向急子的进酒,杯杯都以生命相许,都令天地动容。笔者阅读所见,这是人间最深情最凄美的一次进酒。

(0)

相关推荐

  • 荀子日课091丨齐桓公、管仲那些不受人待见的荒唐事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开始<荀子日课>第91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 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九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齐桓公即位  ◇齐鲁乾时之战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 [涉及人物] ◇雍廪.公孙无知.齐桓公.公子纠.召忽.管仲.鲍叔牙等 [涉及国家] ◇齐.鲁.莒等 #原文 [经] 九年春,齐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陈公子完出奔齐国 ◇鲁庄公如齐纳币 [涉及人物] ◇鲁庄公.公子御寇.高傒.公子完.颛孙.齐桓公等 [涉及国家] ◇鲁.陈.齐等 #原文 [经] 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shě ...

  • 趣读左传 |郑老师,带给你不一样的国学打开方式

    编前介绍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僖公十二年

    #提要 [主要事件] ◇楚人灭黄 ◇周襄王讨王子带,王子带奔齐 ◇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 ◇周襄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受下卿之礼 ◇陈宣公去世 [涉及人物] ◇齐桓公.管仲.隰朋. ...

  • 仲父是什么意思

    仲父是什么意思 2020-09-21 仲父,古代称父亲的大弟.或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同时还是对管仲的尊称. 古代对父亲的兄弟有四种称呼,分别是伯仲亚季,伯是大伯,仲是二伯或者二叔的意思,亚是三伯 ...

  • 管仲荐贤

    管仲荐贤 [出处] [原文]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 ...

  • 【每日黄诗】 2017年10月31日:《管 仲》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好诗. 黄亚洲的举荐,不讲人情关系,入得法眼,惟优是举.若将一年3 ...

  •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朱敦儒 |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南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 ...

  • 【榜上诗家】金永波||劝君畅饮三杯酒,莫要空流一寸光。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金永波:男,195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普通大学本科中文系毕业.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自21世纪以来有1000余首诗词在各省和 ...

  • 佛佳读词: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毕业三年有余,自媒体满天飞的今天,低级趣味的文章泛滥,高级品位的文学缺失,沉溺久了,最近心思甚是浮躁,因而打算读点真正有营养的东西,我这也才意识到,自己是一枚纯正的中文系硕士. 于是,决定每周读一首宋 ...

  • 万丈红尘三杯酒 千秋大业一壶茶

    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 红尘中纷纷扰扰的事情,在三杯两盏淡酒里谈过;世上任何的霸业雄图,午后一壶茶里消磨. 茶是一种生活,酒是一种生活.都是生活,即使相差太远,也有相通的地方. <望江南· ...

  • 人生,不过是陶渊明的三杯酒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 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尤其以<饮酒>二十首组诗著称. 陶渊明的饮酒是越饮越明白的, 饮着饮着就看破了人生的真相. 他的饮酒诗里不仅融入了对生活的热爱, 还蕴含了 ...

  • 雪中恭送三杯酒,同与春归醉一场。

    偶感寄语 千古风月,繁华褪尽,聚散离合,谁对谁错?一世情缘,曾经红颜,谁的劫难?一缕新愁多少恨,千丝旧怨梦魂牵.一曲绝唱的悲欢,唱醉了流年,唱乱了芳心,唱痴了隔世的情缘,心动了你情我愿.年年花开,已是 ...

  • 糗事搞笑闺蜜冷笑话,闺蜜喝酒不爱去第二场,三杯酒下肚后!

    糗事搞笑闺蜜冷笑话,闺蜜喝酒不爱去第二场,三杯酒下肚后!

  •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斧头

    大圣的小宇宙      第418篇原创文章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没有什么事儿是一场酒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场 文/ 大圣 公元960年大年初三一大早,赵匡胤从宿醉中被人叫醒. 掌书记赵 ...

  • 爱唐宋词:“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一般认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敦儒,另外一个是辛弃疾. 苏东坡是新词风的开拓者,这当然是肯定的,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甚至是他开拓了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