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散阏汤=桃红四物汤 四逆散汤 的应用
血府散阏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汤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如有痰咳症状,则加
瓜蒌和薤白
另加射干以治咽喉肿痛
所有药辅以甘草调和之
http://www.100md.com/index/0L/50/jx/t1/Index.htm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中医院儿科 张波 孙师钢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小儿,久咳(喘)辨治。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方由当归15,生地黄15,桃仁20,红花10,枳壳10,赤芍10,柴胡5,桔梗5,
川芎7.5,牛膝15,生甘草10等十一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传统上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症笔者根据祖
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在用其药,延其理,更其量,加其药的指导思想下,对血府逐瘀汤加味,用于临床治疗小儿咳喘日久不
愈,颇感得心应手,现小结如下:
方药辨治:
⒈组成:柴胡10,当归10,生地黄10,桃仁7.5,红花5,赤芍7.5,枳壳7.5,川苇5,牛膝7.5,桔梗7.5,黄芩10,知母
10,山栀子10,川贝母7.5,茯苓10,清半夏7.5,陈皮10,前胡10,生甘草5。
⒉ 配伍:方中应用血府逐阏汤活血行气,黄苓,知母,栀子,川贝母清肺胃及血中伏火,前胡,陈皮加强行气之力,利用
血行气畅则痰活的机理,加二陈汤,以收化痰之效。
⒊ 证候:咳喘日久,咳声不利,每诱因(寒,热,咸,甜)而发,夜重日轻,咳喘夜不得平卧,午后低热,面色潮红,唇部
红赤或紫,纳差,大便坚或数日一行,小便黄,脉涩或细数,舌赤红或绛红,苔黄滑而腻,舌下脉络青紫,淡紫粗长或紧束细
短,甚或怒张弯曲,多数有小结节,指纹青紫或紫滞,以风关者多见。
⒋ 注意:本方论为活血之剂,久服易伤血耗气,故而应中病即止,逐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一类以善其后。另外在
用药量方面应不拘泥于本方用量,应根据患儿情况,随证变化。
病案举例:
崔某,男,3岁,病案号01002。
咳嗽月余近一周并加重,伴有微喘,入夜尤甚,经西药点滴半月余热退身冷,而咳加重,现咳喘不宁,睡时易醒,易张口呼
吸,面色红润,午后时有低热,唇红微暗而干,大便隔日一行,行时哭啼不安,便后渐止,小便黄而量多,舌红苔白滑,体胖大
有齿痕,舌下脉络粗短而青紫明显,脉涩。
查:血常规:WBC6.0×10/L,S0.63,L0.37。胸透:心肺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痰瘀闭肺。
治疗:活血顺气,清热化痰。
方药:柴胡5,当归5,生地黄5,赤芍3,桃仁5,红花2.5,枳壳2.5,牛膝5,川芎3.5,桔梗5,黄芩5,川贝母3.5,知母
5,前胡3.5,茯苓5,清半夏2.5,陈皮5,生甘草2.5。2付每日1剂分5~8次温服。
二诊:上症减,夜卧安,每于白天大量活动出现咳嗽,痰多,纳差,便易出而日行二次,舌红苔润滑,脉滑,指纹淡且微
紫。方以获荟5,陈皮2.5,前胡5,法半夏3.5,大力子5,黄苓7.5,知母5,甘草2.5,二剂每日1剂分3~5次温服。
三诊:上症减,偶尔清晨微咳,纳可,二便正常,口干喜饮,舌红苔淡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方以沙参5,玉竹5,石斛
5,炙杷叶3.5,桑叶5,玄参5,生地黄5,麦冬7.5,扁豆3.5,黄芩5,川贝母5,生甘草2.5。二剂每日1剂分3~5次温服。
四诊:服药后,无咳嗽,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可,病告愈。
讨论体会:
王清先生提供“气通血活”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并开拓了辨“无形血瘀”从瘀血论治的新方法,他认为,久病为血
瘀,它药无效为血瘀、怪病为血瘀,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痰瘀同源理论,应用本方治疗小儿咳喘之日久,获效非浅。
《丹溪心法,咳嗽》谓:“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血证论,咳嗽》亦说:“痰饮为瘀血所
阻,则益冲犯肺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究其理而言,气属阳,血与水属阴,气血水火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兹生,在正
常生理情况下处理平衡状态,血液、水液的正常运行都有赖于气的作用,正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行水亦行”
的关系。如果气的功能失常。推动乏力,既可形成血行瘀滞,也可导致液停而痰聚,这就造成了痰湿与瘀血并存的病证。
血府逐瘀汤为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诸活血化瘀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古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川芎、牛膝、桔梗组成,有行瘀活血、疏肝行气、缓急止痛之功,主治胸中血府血瘀。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现概述如下。
1 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1.1血管神经性头痛孙氏[1]以当归、生地、牛膝、红花、枳壳各9g,桃仁12g,赤芍6g,川芎、桔梗各5g,柴胡、甘草各3g为主方,左侧痛甚者加栀子、黄芩、羚羊角粉;右侧痛甚者加独活、细辛;痛连巅顶者加藁本、细辛;挟痰热者加胆南星、法半夏、天竺黄;肝阳
上亢者重用牛膝,加钩藤、石决明;久病气虚加太子参、黄芪;久病入络者加全蝎、蜈蚣、细辛。治疗103例,显效49例,有效4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1%。
1.2 瘀血头痛 毕氏 [2] 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157例,痊愈145例,好转12例。
1.3冠心病耿氏等[3]给治疗组(30例)服用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生地黄、当归、牛膝、赤芍、川芎、枳壳各9g,桔梗、柴胡、炙甘草各6g,4周为1个疗程。较对照组(20例)常规服心痛定、消心痛,严重发作含服硝酸甘油为优,P<0.05。
1.4脑萎缩冀氏[4]给治疗组(58例)每次空腹口服血府逐瘀胶囊2.4g,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每次口服喜得镇2m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对照组为43.2%。
1.5高脂血症徐氏[5]给治疗组(32例)每次服用血府逐瘀胶囊6粒,每天2次,对照组(30例)每次服用藻酸双酯钠,每次50mg,每天3次。2个月为1个疗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张氏[6]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头汗、顽固性低热、遗精获良效;简氏[7]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胸痹、胁痛、胃痛、腹胀疗效好。
2 在伤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2.1 颈椎骨质增生岳氏[8]予桃仁、红花、川芎、柴胡、枳壳各9g,熟地黄24g,当归、赤芍、白芍、桔梗、牛膝各12g,葛根30g,威灵仙18g,甘草3g,治疗1例,效果满意。
2.2脑外伤后遗症宋氏[9]以当归、生地、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牛膝、桔梗、柴胡为基本方,血瘀阻络者加白芷、三七、土鳖虫、苏木、泽兰、远志、菖蒲、炒酸枣仁、乳香、没药;血瘀兼气血两虚者加丹参、首乌、黄芪、白术、枸杞、竹茹、砂仁;血瘀兼肝
郁火旺者加胆草、栀子、黄芩、杭菊、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天麻、钩藤、葛根;血瘀兼肾气虚损者加黄芪、党参、升麻、枳壳,同时配服附桂地黄丸,4周为1个疗程,治疗72例,治愈52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
2.3 慢性前列腺炎姜氏[10]用桃仁2g,红花、当归、生地黄、皂角刺各9g,川芎、赤芍各10g,牛膝、柴胡、枳壳各6g,甘草3g,加减:少腹会阴部或睾丸胀痛加橘核9g;尿道涩痛或有尿不尽感加木通9g,泽兰10g;尿三杯试验示有红细胞加白茅根30g;尿末时有白浊滴出加贯众10g。治疗86例,痊愈26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4%。
2.4腰椎间盘切吸加胶原酶溶核术后腰痛孔氏[11]以当归、生地、桃仁、赤芍各15g,川芎、枳壳、牛膝各12g,红花、柴胡、炙甘草各8g,桔梗10g为基本方,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12g,田七12g;瘀血明显者加丹参15g,穿山甲15g,蜈蚣2条(去头足);下肢麻木者加
独活15g,木瓜10g;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20g,减柴胡、枳壳。7天为1个疗程,治疗50例,显效4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另外,上官氏 [12] 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黄褐斑效果颇佳;师氏等[13]报道用血府逐瘀胶囊治乳腺增生、面部黄褐斑、慢性泌尿系感染获显效;吴氏[14]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乳腺增生,外伤性精神病,输尿管结石,顽固性荨麻疹效果
显著。
3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3.1子宫内膜异位症林氏[15]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药并随证加减:月经先期加黄芩;月经后期生地黄改熟地黄,加白术;月经期酌加肉桂、炮姜、小茴香、香附;月经有血块、盆腔有包块加三棱、莪术、丹参;腹痛甚加五灵脂、炒蒲黄、延胡索;乳房胀痛重用柴胡,加
川楝子;心烦加栀子、莲子心,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8例,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2.8%。
3.2产后缺乳郑氏等[16]用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各10g,川芎、桔梗、柴胡、枳壳、香附、炮山甲、王不留行各8g,甘草3g,治疗1例,疗效极佳。
4 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
4.1视网膜静脉阻塞鲍氏等[17]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桃仁、川芎、牛膝、枳壳、柴胡、桔梗各10g,红花12g,当归尾、生地黄、赤芍各15g,甘草6g,另三七粉5g冲服)加减:年老体虚伴头痛头晕、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者去枳壳、柴胡、桔梗,加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知母等滋阴补肾;伴心烦易怒,口红舌干者去枳壳、桔梗,加石决明,夏枯草、草决明等清肝泻火;伴眼胀、心烦闷、胁胀痛者去桔梗,加郁金、泽兰、白芍等疏肝平肝;有视网膜水肿者加泽泻、车前子等利水消肿。治疗32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7.5%。
4.2慢性喉喑李氏等[18]予柴胡、红花、牛膝各12g,枳壳、生地、赤芍、木蝴蝶、桃仁各15g,浙贝、海浮石、南沙参各20g,桔梗10g,甘草6g,一般20剂后,诸症消失。李氏等还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耳胀耳闭,鼻窒,疗效亦颇佳。
5 在疑难重症中的应用
徐氏 [19] 治疗肺癌切除术后合并心房颤动1例,用药:血府逐瘀汤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用药2天后,诸症悉减,复以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扶正固本调治而收功。徐氏还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眩晕,白血病合并左臀血肿收佳效。
6小结《医林改错》中的“血府“是指胸心部位,胸心为上焦,是心肺之所居客处,是人体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大本营,是贯注全身血脉之源,血脉的运行依赖心之所主,肺气之动,气血在脉道中的循行靠心肺二脏所主气血功能来完成。血府逐瘀汤所治病证可归纳为5大类:(1)瘀症病变:如头痛、胸痛、腰痛等;(2)情志病变:胸胁病症、干呕、呃逆、焦躁、心烦易怒等;(3)睡眠改变:夜眠梦多、失眠、心悸等;(4)发热汗出:如午后低热、发有定时,心中烦热、汗出等;(5)组织或器官肿块:如乳腺增生、前列腺肥大、皮下血肿等。以上5个方面病证分析其病理变化均为气滞血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府逐瘀汤可医治全身各个部位之血脉瘀滞病证,只要有瘀可据,就可用本方治疗,因而广泛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病证、久治不愈之症,但临床时需要随症灵活加减,切中病机,标本兼治,虽非原方主证,却往往收到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玉文.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3例.湖北中医杂志,2002,22(3):30.
2 毕金明.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157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2):43.
3 耿军.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2):43.
4 冀中慧.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脑萎缩临床观察.北京中医,1999, (5):62.
5 徐建欣.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62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2000,(2):64.
6 张达方.血府逐瘀汤临证拾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1):48.
7 简小兵.血府逐瘀汤的临证治验.吉林中医药,1999,(6):49.
8 岳哲.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河南中医,1999,19(4):60.
9 宋海银.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遗症7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0,16(2):41.
10 姜长贵.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6例.河北中医,2000,22(3):201.
11 孔祥廉.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切吸加胶原酶溶核术后腰痛50例.湖南中医杂志,2000,16(3):28.
12 上官林鹏.血府逐瘀汤新用.河南中医,1999,19(4):62.
13 师军华.血府逐瘀胶囊临床新用.北京中医,2000,(1):62.
14 吴依娜.血府逐瘀汤新用.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2):128.
15 林霞.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河南中医,1999,19(4):49.
16 郑玉波.血府逐瘀汤临证心得.北京中医,2000,(1):33.
17 鲍广义.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河南中医,1999,19(5):48.
18 李惠敏.血府逐瘀汤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陕西中医,2000,21(3):135
19 徐晓阳.血府逐瘀汤在疑难重症中的应用.河北中医,2000,22(3):191.
作者单位:341000江西省赣州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30)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的非常实用的理血方
剂。本方有祛瘀而不伤血,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故临床运用极为广泛,疗效亦
相当肯定,实为中医理血之经典方剂。
药理研究
近年来,作为临床常用的理血方剂,血府逐瘀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已取得很大
的进展,这为该方的临床运用与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具体而言,本方的药理作
用有:能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有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
功能;能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血系统,防止血栓形成,能改善
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力,减轻炎
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局限化,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能改善神经
营养代谢,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能抑制结缔组织代谢,减少瘢痕形成及粘连;
能降低机体反应性,起到镇痛作用;能抑制肿瘤生长;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临床运用
◆冠心病
是心血管疾病中极为常见的病变,中医辨证多为“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
,血府逐瘀汤是本病首选方剂之一。本病症状表现为心胸满闷疼痛,痛有定处,
痛如针刺,日久不愈,舌质暗红或紫暗,脉涩或结代。治宜化瘀通络,行气止痛。
临证使用本方时,要点一是应加入党参、黄芪以补心气之不足;二是如血脂高应
加山楂、蒲黄、丹参以降血脂;三是心律不齐者应加甘松、桂圆肉、苦参等以养
心复脉;四是兼痰湿者可以用本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施治。
◆风湿性心脏病
现代医学对心脏瓣膜疾病已有较全面的认识及手术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对本
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本病症状表现以心悸气促、头晕眼花、胸闷心痛等为主。
辨证要点为,辨证上应认真分析病情,治法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主,兼以化
痰平喘治疗;风心病兼哮喘病人多肺肾两虚,施治时合生脉散或参蛤散施治效佳;
施治时期应选择在缓解期,急性期患者则应中西医结合诊治。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现代医学认为肝炎、肝硬化为肝脏充血、瘀血所致,这与中医理论之肝藏血,
脉络瘀阻是一致的,故临证施治本病应当以活血为先,血府逐瘀汤正是改善或消
除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肝功能的良方。临证施治要点:一是治
宜活血通络、利湿退黄,使用本方应加茵陈、茯苓、白术等通利水湿、清退黄疸
之品;二是肝硬化腹水应再加泽泻、大腹皮等药进一步加强化湿行水之力;三是
病情虚弱者另加黄精、菟丝子及黄芪以补养肝血。
◆血管神经性头痛
本病亦是临床常见病症,且因症状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临
证施治亦较为棘手,根据“血瘀不通则痛”的论点,运用血府逐瘀汤论治本病,
常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临证施治要点是应以活血祛瘀、调气破血立法,化裁
之以白芷、川芎、细辛、元胡等通络止痛药物。
◆神经衰弱
本病常见症状为严重失眠,精神不振。根据“补虚逐邪,宁心安神”的论点,
近年来许多中医临床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本病获得显著疗效,且功效神速。临
证施治要点:一是辨证治宜活血安神,调理阴阳,化裁时应加入茯神、远志、百
合、郁金等养心安神、调理阴阳之药物;二是本病患者常可见胃脘胀闷,纳呆恶
心等胃纳不佳之症,此时应加白术、莱菔子、山楂、谷麦芽等药以健脾益气,消
食化积。
◆痛经、闭经
妇女以血为用,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瘀则出现痛经、闭经等妇科病症。
血府逐瘀汤及其类方对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适应症为:
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无,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或有血块,经净后
疼痛消失。施治要点:一是应加入元胡、香附、赤芍等药以加强其止痛之力;二
是应辨其寒热,或佐之以栀子、夏枯草、益母草等清肝热之药物,或加入小茴香、
干姜、肉桂等温经散寒药物治疗。另因本方能施治女性月经不调之症,又根据现
代药理研究中本方对女性卵泡发育成熟、受精卵着床及精卵结合均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的论点,使用本方治疗因月经不调所致的不孕证,亦常能取得满意疗效。
王氏创制本方,初始是为“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症而设的,但随着中医学
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活血化瘀法的应用范围已是极其广泛。除本文所举的8种
常见适应症外,本方还能在如肺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精神分裂症、粘连
肠梗阻、卵巢囊肿等病变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正如“怪病、难病、久病从瘀
从痰论治”之观点,临证中,对于许多疑难病症,具体如某些突发病症又找不出
明显病因者、久病而前方皆不应,百方不效及治之无一效者、有明显的新近或陈
旧性外伤者、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的神经官能症者,均可试之以本方治疗,
或可收到异常满意的疗效。
关于血府逐瘀汤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体会的原因,关于血府逐瘀汤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体会的相关知识。 主题词 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如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首名方,该方由枳壳、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牛膝、桔梗、生地、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除可治疗属于血府血瘀的头痛、噎膈等近20种内外科病症外,笔者根据其病机,将其广泛应用于妇科、皮肤科及治疗各类杂症均疗效显著,现分述如下。
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乳痞患者,36岁,已婚。初诊2004年6月5日。主诉:乳房结块5年。5年来患者每遇行经第2天,头痛剧烈难以忍受,非用杜冷丁针剂不能缓解,乳房结块疼痛。扪之两侧乳房均可触及蚕豆大痞块数个,压之剧痛。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增大压痛。舌红边有紫斑,苔薄白。证属瘀血阻滞。治则活血化瘀,消癥化痞。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味:五灵脂、穿山甲、红藤各15g,蒲黄、归尾各12g,桃仁、红花、丹皮、赤芍、香附、橘核各10g,川芎、台乌各6g,败酱草30g,每日1剂,连服8剂。6月14日月经来潮、胸闷、腹胀减轻、头不痛、经量较前增多、无血块,继上方再进15剂,乳房痞块明显变软变小,压痛减轻。嘱用原方巩固疗效。
按:本例证属瘀血重症已形成痞块,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这里的血是指瘀血,故欲消痞块必先祛瘀血。用膈下逐瘀汤,取其活血力强,祛瘀力专,气血调和,痞脉通畅,痞块自然消除。
月经后期患者,女,22岁,未婚。初诊2004年6月10日。主症:月经推迟,经行腹痛4年。患者4年前经常冒雨涉水,经期受寒,使月经推后,现40~60天一行,伴腰酸腹痛,经量多且有血块,块下则痛减,经前乳房胀痛,白带量多、色黄,质稠腥臭、大便干、小便黄、舌暗红,苔中厚黄、脉弦数。证属气滞血瘀、瘀久必化热。治以祛瘀止痛,兼清热通腑。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当归、川芎、牛膝、香附各9g,大黄6g(后下),益母草15g,鸡血藤2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6月17日自诉月经来潮,无腹痛感,经血仍有块,大便已通畅,嘱原方继服3剂。遵上方在每次月经后25天开始连服6剂,坚持3个月治愈。
按:本例月经推后,经行腹痛,黄带量多腥臭、小便黄、大便干、脉弦数、舌红、苔黄厚,这是由于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用血府逐瘀汤既能祛瘀止痛,又能理气清热。方中大黄后下能清热通腑,加益母草、鸡血藤活血补血。连用3月,治愈4年痼疾。
在皮肤科的应用
慢性湿疹患者,女,26岁,农民。2005年8月12日初诊。患湿疹20年,四肢及躯干皮肤粗糙变厚,奇痒无比,搔抓后流水。曾用多种内服外擦西药,仍日渐加重。月经后期而至,经血色暗有血块,大便秘结。查上、下肢伸侧、腰背部大片粗糙肥厚伴苔藓样化,有鳞屑、痂、皮色变为黑褐色。脉沉细,舌暗有齿痕,苔白,舌下静脉曲张。用血府逐瘀汤加白鲜皮30g,乌蛇10g以增强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服药6剂。痒感明显减轻,大便通畅。又服6剂后,痒感消失,皮损变薄,月经如期而至且无血块,后服6剂复诊已愈。
结节性红斑患者,女,30岁,干部。2004年5月5日以下肢出斑块疼痛1个月初诊。1个月前曾发热、头痛,继而双下肢伸侧出现斑块,如核桃大,疼痛明显,压之更甚。脉沉细、舌暗红苔黄,用血府逐瘀汤加元胡、黄柏各10g,6剂煎服。5月10日二诊时结节变小,色变淡,疼痛明显减轻。三诊时结节消退,疼痛消失,嘱再服上方6剂以巩固疗效。
按: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在皮肤科临床上可广泛应用,效果甚佳。皮肤病中,各种肿块,赘生物、结节、条索、皮肤粗糙、肥厚、出血瘀斑,鳞屑增多等皆为血瘀之证候。可见唇舌暗红、发紫或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粗大曲张,也属血瘀证。
在杂病治疗上的应用
颈椎病患者,男,53岁,干部。2004年1月30日初诊,颈背部疼痛,引及右臂疼1月余。在当地县人民医院颈部拍片示:第5、6颈椎增生,提示颈椎病,经牵引治疗及服西药(药名不详),病情变化不大。患者饮食、二便均正常。查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气滞血瘀,治宜理气化瘀、活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其中赤芍12g,其余均用10g,加丹参30g,蜈蚣2条,全蝎10g,水煎服,服12剂后背部及右臂疼痛明显减轻,在前方基础上加香附、郁金各12g,继服24剂,疼痛消失,停药观察,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因颈椎增生,阻滞气血,不能运行于颈背部,致使气血亏虚,无力推动血行。血液瘀滞,又阻气行,使瘀血气滞相兼,经络不通而出现颈背部及右臂疼痛。“舌为心之苗”,瘀血之痛必先反映于舌,故见舌质暗红,有瘀点。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理气,加全蝎、蜈蚣、丹参以通络止痛,加强活血之功。服12剂后疼痛减轻,切中病机,继用前方,加重理气之品,使气血流通,诸症消失。
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女,34岁,干部。2004年2月5日初诊,自述1年前因剧烈呕吐引起下颌骨脱位,曾多方求治,在兰州医院附属医院等检查,造影示:关节盘前移。关节镜提示:双侧下颌关节瘀血。1年来感觉双侧面颊胀痛,下颌抽搐,服西药片剂(药名不详)及止痛镇静药物,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要求服中药治疗。患者现感双侧面颊胀痛,张口、说话困难,下额抽搐,纳食差,每日300g,大小便调和,查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滞。证属瘀血阻滞,治以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香附、郁金各12g,丹参30g,蜈蚣2条。6剂水煎服,服药后面颊部胀痛及头痛均明显减轻,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变化,坚持服药治疗。面颊部疼痛及头痛、下额抽搐、全身抽搐症状消失,继服中药巩固疗效。
按:本案系下颌关节脱位引起气血流通不畅,日久血液瘀滞,不通则痛而出现双侧面颊疼痛症状。若血流不通、蓄积内停,则可变生诸病。因此即应理气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香附、郁金活血理气,加蜈蚣、庶/虫虫通经止痛,病证相符,证治相投,故起良效。(文章出处:《中国社区医师》)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活血化瘀经典方,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笔者以辨证为原则,运用该方于临床,常获满意疗效,今举验案3则。
1冠心病心绞痛
蒋某,男,47岁,工人,1999年3月15日就诊。患者主诉心前区反复发作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时间3~5min,每日3~4次。向左肩放射,常因劳累或情绪不畅而加重。曾口服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治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近日来因所欲不遂,情志刺激,胸闷心前区刺痛又发,伴有心悸、两胁胀痛,舌紫暗,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经查心电图II、III、avF导联ST段下称0.1mv,T波倒置。中医辨证为心脉瘀阻。治宜活血化瘀通络,疏肝理气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10g生地12g川芎10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9g柴胡9g桔梗10g牛膝10g枳壳6g丹参12g甘草6g。3剂,日1剂,水煎服。服后,疼痛大减,效不更方,上方继服10剂,症状基本消失,心痛未大发作。
按:本案因精神受刺激而诱发,气滞血行不畅而瘀滞,瘀血阻心,心脉不通则痛。故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使经络得通,气血畅行,其痛自除。
2顽固性头痛
罗某,男,33岁,干部,2000年11月7日就诊。自诉10年前因打架斗殴头部受伤,愈后遗留头痛,时轻时重,时发时止。甚时头痛如刺,难以忍受,不能工作,急躁易怒兼有失眠多梦,常因情绪波动而引发。脑血流图及脑电图检查正常,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曾服谷维素、维生素B1片、颅痛定等疗效不明显。查患者面色晦滞,舌质偏暗,脉沉弦。诊其证属于久病血瘀所致。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5g红花12g当归12g生地12g川芎9g赤芍9g柴胡10g桔梗6g牛膝12g酸枣仁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服5剂而愈,为巩固疗效后又服3剂,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有外伤史,属瘀血阻络,络脉不通则痛,痛如针刺即为瘀血疼痛之特征,故治用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通经活络,药证合拍,故能速愈。
3更年期综合症
王某,女,51岁,2002年5月21日就诊。患者自诉1年前绝经后,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每日仅睡3小时,头晕头痛,心悸胸闷,曾在市级医院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一直服用谷维素、安定等药,效果不明显。近半月来因生气而起病,症见:郁郁寡欢,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胸闷,委屈哭泣,舌质暗淡,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综观脉症辨为气滞血瘀,治宜疏肝活血,除烦安神,予以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当归10g生地12g川芎10g柴胡10g枳壳12g郁金15g桔梗9g牛膝15g茯神12g甘草6g,药进12剂后,情绪明显好转,睡眠改善,烦躁易怒等症减轻,效不更方,又服9剂,诸症悉除。
按:朱丹溪曰:'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此例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治以解郁理气为主,兼活血化瘀。方中柴胡、郁金、枳壳、桔梗疏肝理气解郁;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活血养血通脉,茯神养心安神为佐药。全方配伍合理,共奏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安神之功。
(收稿日期:2003-04-07编辑:张金慧)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栝蒌薤白半夏汤;冠心病心绞痛;治疗
笔者从1999年10月—2003年12月采用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2例为门诊病人,均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史,心电图ST-T段改变,提示心肌缺血。按照1980年12月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及WHO心绞痛诊断标准[1],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8~82岁,平均65岁;病程1~2年22例,2~4年15例,4~6年9例;肥胖者37例;血液粘稠度高者26例;高血压、高血脂者42例;劳力型心绞痛29例,自发型心绞痛17例;颜面口唇色紫暗重者40例,轻者6例。对照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49~80岁,平均64.5岁;病程1~2年24例,2~4年12例,4~6年10例;肥胖者35例;血液粘稠度高者27例;高血压、高血脂者40例;劳力型心绞痛27例,自发型心绞痛19例;颜面口唇色紫暗重者38例,轻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2个疗程。
对照组(西药治疗组):本组46例应用抗凝、扩张血管药治疗。丹参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稀释后静脉注,每天1次;曲克芦丁240~48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稀释后静注,每天1次;消心痛5~10mg,每天3次口服。10天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病人有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片,高血压者可加用硝苯地平10mg、普荼洛尔10mg,每天3次口服。
治疗组(中药治疗组):本组46例应用清代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合汉代张仲景的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当归9g,川芎4.5g,赤芍6g,生地9g,桃仁12g,红花9g,牛膝9g,柴胡3g,枳壳6g,桔梗4.5g,炙甘草3g,栝蒌12g,薤白9g,半夏12g,黄酒适量。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胸痛甚者加降香15g,郁金15g,延胡索12g;颜面口唇色紫暗重者加三七粉3g,每天3次,温开水冲服;胸闷减轻后薤白改为6g;大便干燥当归用至20g;食欲不振减生地加鸡内金10g,神曲30g;眩晕加天麻10g。在治疗期间,病人有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片以防万一。
1.3 疗效标准 按1979年全国中西结合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评定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心电图S-T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均未改变。
1.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46例,显效27例(58.7%),有效16例(34.8%),无效3例(6.5%),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46例,显效16例(34.8%),有效19例(41.3%),无效11例(23.9%),总有效率为76.1%。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主要症状是胸部闷痛,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此病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讲的就是胸痹的重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笔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阻胸阳,阻滞心脉。本文着重讨论血瘀、痰阻。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通阳泄浊、豁痰开结[2]。应用血府逐瘀汤[3]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疗此病可谓切中肯綮。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通血脉,祛瘀血,并能引瘀血下行。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敷布、肝气的调达,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有一息之不行,则血有一息之不通”,故配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配桔梗、枳壳宽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润燥,祛瘀血而不伤新血。甘草缓急,通百脉以调和诸药[4]。栝蒌开胸中痰结。半夏化痰降逆。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西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减慢,导致心肌严重缺血、缺氧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有效地扩张动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并对损害的心脏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从而缓解和治愈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胸闷、胀痛、憋气、心慌等临床症状。本文46例病人应用此方案10天后,病人的心绞痛次数较用药前明显减少,继续服药其他临床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这表明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不仅能减少病人心绞痛的次数,而且能减少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所有病人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8.
2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8.
3 李复方.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四川中医,2001,(10):39.
4 余明哲.血府逐瘀汤.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