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三八线95】志愿军炸坦克,办法管用却暴露问题:距离太近,太危险

浴血三八线95:志愿军反坦克作战系列2
作者:温凯宇
坦克这种皮粗肉厚的庞然大物,得有威力足够大的武器才能有效对付。志愿军投掷类的武器中,爆破筒、炸药包、反坦克手雷都具有相当威力,成为志愿军反坦克的利器。下面我们来看看志愿军是如何运用这些武器打坦克的。
首先是爆破筒。
志愿军入朝前,每个军拿到了200根爆破筒,这些爆破筒有仿制的也有缴获的。战争初期,爆破筒是志愿军少有的大威力爆炸物,对付一般目标时是不会轻易使用的,而坦克威力巨大,属于重点目标,就没少挨志愿军的爆破筒。
爆破筒是长筒型,可以插入坦克履带负重轮间的空隙处,也可以直接扔在坦克后部发动机散热窗上。实际操作起来,是有很大困难的,因为行进中的坦克颠簸大,塞进履带的、扔上散热窗的爆破筒容易掉下来,不但炸不着坦克,还可能把爆破手和战友炸伤。
抗美援朝中炸毁第一辆美联军坦克的英雄秦永发,用的就是爆破筒。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在温井地区与韩军遭遇,敌人派出7辆坦克,引导步兵,抢占志愿军阵地。40军120师360团2连7班副班长秦永发抢先抱起一根爆破筒,向敌坦克扑了上去。敌坦克一面前进一面开枪,秦永发灵活的借着隐蔽物,跃到公路旁边,正赶上坦克轰轰隆隆地开过来,秦永发第一次看见坦克,他之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巨型的家伙。
他跑上公路,拉着了导火索,追上坦克,把爆破筒插进履带轮子的空隙里,刚一转身,就听见当啷一声。他回头一看,爆破筒被坦克甩掉了,正在地上滚动,导火索喷着烟火,秦永发顾不得爆破筒随时可能被炸的危险,捡起爆破筒大步追上坦克,眼疾手快地放在坦克尾部发动机上,然后马上滚进公路旁边的壕沟,只听见“轰”的一声,坦克不动了,可前面的机枪还在射击。秦永发的战友马天池跑上去补了一个爆破筒,把这辆坦克彻底炸毁了。
其次是炸药包。
炸药包也是志愿军广泛装备的一种武器,常见的有10公斤、5公斤重的。与爆破筒相似,也是要往坦克履带里塞。不过炸药包不像爆破筒容易滚动,因此还可以计算好坦克运动路线和时间,放在路上炸坦克。
以特等功臣李光禄为例。李光禄抱起炸药包爬上了公路,把身体尽可能低地贴在地面上,眼睛盯着前面的坦克。坦克走几步,停下来射击,然后再走几步,浓重的汽油味扑过来,让人喘不过气来。坦克机枪射击时进出的弹壳,下雨似地四处乱溅。李光禄在地上滚动,避免这钢铁的家伙压到自己身上。
他在脑海中不停地计算着导火索燃烧的时间和坦克的速度,以盘算出炸药包置放的位置。最后,李光禄把导火索一拉,将炸药包向他算计好的位置一推,翻身滚到稻田中。只听得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这辆坦克瞬间变成一团巨大的火球,彻底报销了。
再次是反坦克手雷。
志愿军用得最多的反坦克手雷,是苏制RPG-43及其仿制品反-43。
RPG-43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聚能装药破甲原理的反坦克手雷,装有612克TNT炸药,全弹质量1200克;战斗部直径93毫米,弹长383毫米。可垂直穿透75mm厚的钢板或100mm碳钢,也可杀伤其爆炸半径内20m的有生目标。因为重量较大,一般士兵投掷距离在15-20米左右,比其杀伤半径要小,故士兵在投出之后必须隐蔽。反-43反坦克手雷与原版的RPG-43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反-43全弹长280~290mm,比RPG-43略短。但是全弹重1350~1450克,又比RPG-43略重。穿甲厚度两者一样。可见,反-43反坦克手雷性能比原版差一点,应该是当时中国生产工艺较落后所致。
反坦克手雷在投掷距离上,比爆破筒、炸药包远一点,因此运用更广:1951年3月27日,志愿军二十六军七十八师第二三四团第九连在七峰山战斗中,一举击毁美军11辆坦克,主要就是用反坦克手雷。
九连的前哨阵地设在七峰山下299.3高地上,班长雷保森带领第四班和配属的90火箭筒组一共9名战士在这里设伏。下午2时左右,美步兵第三师一个坦克连和一个步兵连共12辆坦克,1辆吉普车和100多名跟进步兵从梅宁里方向朝七峰山开来。美军步兵胆子小,都跟在最后一辆坦克后面。这就给四班创造了绝佳的战机。
美军第一辆坦克到了沟断崖北头时,最北头的志愿军火箭筒组开火了,第一辆坦克立马就趴了窝。紧接着阵地南端的机枪也开火了,把敌人步兵压在坦克尾列不敢前进。志愿军两个突击组分头向敌人坦克纵队的南北两端奔去,敌人第十二辆坦克已经飞快地倒车,第十一辆坦克刚开始挪动,雷保森就扔了一枚反坦克手雷到炮塔上,当即炸得这辆坦克爆炸起火,瘫在路上,堵住了前面坦克的退路。紧接着雷保森往第10辆敌坦克扔去一枚手雷。
接着,越过被战士袁德和击毁的第9辆坦克,向第8辆坦克扑去。这辆敌坦克向前撞到第7辆坦克后,又很快倒车。雷宝森就地一滚,躲开第8辆坦克的履带碾压,迅速将反坦克手雷扔了过去。然后如法炮制解决了第7辆坦克。此时,由王国明、阎银光、梁新发组成的另一个突击组也从第2辆一直打到第6辆。前后不到10分钟,11辆坦克全报销,其中10辆都是被反坦克手雷消灭的。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步兵班反坦克战斗战绩的最高纪录。更难能可贵的是,9名志愿军战士面对比自己人数还多的美军坦克,加上数量超过己方10倍的美军步兵,实现了零伤亡。
【被志愿军摧毁的M24“霞飞”轻型坦克】
小结
上述三种反坦克武器,攻击力都还算及格,毕竟半岛山地多,美联军的大部分坦克都是轻型或中型坦克,用这些武器也足够摧毁了。但是其有一个共同弱点,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士兵都要近距离靠近坦克才能使用。
坦克一般都有步兵伴随保护,自身还配有机枪,如美军常用的谢尔曼坦克,就配备了航向机枪、同轴机枪、防空机枪、装填手机枪4挺机枪,这些都对扑向坦克的志愿军爆破手造成巨大威胁。爆破手需穿过层层火网,才能贴近坦克,多少爆破手就牺牲在冲向坦克的路上。等好不容易靠近坦克,终于可以出手了,却还要面临一个不小的威胁,就是自己投掷的爆破物的爆炸。因为投掷距离近,引信时间短,爆破手根本走不远。
前文提到的战斗英雄李光禄,一口气炸掉三辆坦克,三次都被震昏了。第一次被炸起的一块冻土重重地砸在后背上,醒后还吐了两口浓血;第二次震晕后,是冰水浸到脑勺才苏醒的;第三次被爆炸产生的火苗溅到,火苗沿着棉裤、棉衣直往上窜,手脚和脸颊都被烧到。不少志愿军就这样被自己的武器炸到负伤甚至牺牲的。
先烈们以血肉之躯勇战钢铁巨兽的精神,固然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志愿军与坦克如此“肉搏”导致惨烈伤亡,更让人扼腕痛惜。幸亏这样的“肉搏”在抗美援朝前期居多,中后期就慢慢少了,因为志愿军手上的反坦克武器已迅速升级为火箭筒、无坐力炮等远程轻武器,乃至坦克、大口径重炮等重武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