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结局,早就命中注定了(此文无价)

文 | 有书星海一尘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清朝晚期,中国军队面对外敌之时,几乎每战必败。
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尽的割地与赔款。
国耻家仇,华夏忧患,人们痛心疾首之时,又无比呼唤着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
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就是一场面对西方列强的重大胜利。
只可惜,战场的胜利却未能换来外交的硕果。

这是为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中法战争的故事。

风起东南战不休

1882年3月,越南北部的海域突然出现了一群不速之客。

站在甲板之上,一个趾高气扬的法国人拿起望远镜,仔细查看着越南守军的海防状况。

半晌,这个法国人大笑着摇摇头,当即下令船员们开炮。

这个法国人不是别人,正是法国交趾支那海军的指挥官利维耶。

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法国就开始酝酿吞并越南的战略规划。

对他们来说,充满诱惑的不仅是圆明园的稀世珍宝,还有越南这只不堪一击的待宰羔羊。

但是,想要拿下越南,其难点不在于越南本身,而是越南背后的宗主国大清。

早在宋朝年间,越南就已经是中国的藩属国。在中国称雄东亚的古代政治体系里,扮演中国的藩属国就意味着一本万利,甚至于无本万利。

诸如越南、朝鲜之类的国家,只要你安分守己,恭顺礼让,再加上一点例行的朝贡,你就能够从中国这里得到超越贡品成百上千倍的回馈。

更重要的是,一旦藩属国面临外敌入侵,宗主国就会毫不犹豫地予以保护。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领袖丰臣秀吉就曾挥师入侵朝鲜,结果被中朝联军打得大败而归。

由此可见,中国与周边藩属国之间形成的牢固联系,绝非一般的外部势力能够撼动。

可是,当时光推移到19世纪下半叶,这种由来已久的政治默契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越南还是一如既往的弱小,中国也显得没有昔日那么强大。

当天朝上国不再具有绝对的威慑力和战斗力,这个古老的朝贡体系自然也就濒临土崩瓦解。

法国人的理由很简单:你们这种落后的宗藩关系应当予以取缔,这不符合国际外交准则。

但有识之士都心头敞亮,这无非就是列强依仗洋枪洋炮而大放厥词。

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缘故,法国亟需拓展海外的殖民地,从而获取更多的原材料、劳动力与市场。

在世界大多数地区已经被其他列强瓜分的背景下,越南无疑成为了法国殖民规划的头号目标。

作为越南自古以来的宗主国,中国方面自然无法回避。

是旗帜鲜明地予以回击,还是息事宁人般寻求议和?

得寸进尺引众怒

1883年12月12日,驻越清军像往常一样进行着操练。

由于久疏战阵,承平日久,当地多数官兵都习惯于应付了事。台上的将领们吆喝连天,台下的士兵们要么不断哈欠,要么睡眼惺忪。

“不好了,不好了,法国人打过来了!”

哨兵突如其来的话音刚落,一阵阵巨炮轰鸣声就骤然响起,整个山西大地仿佛都在颤抖。

面对法国不宣而战的突袭,清军上下毫无抵抗准备。仅仅两天时间,法国就把越南的山西地区收入囊中。

过了一年,法军部队规模增至一万五千人,北宁一带也被法军拿下。

此时此刻,清政府终于明白:法国的野心绝对不止于越南。广西的边境之上,已经开始弥漫起硝烟与杀机。

在对待法国侵略的问题上,清政府内部开始出现了分歧。

主战派这边,以光绪帝和左宗棠为代表。作为曾经力挽狂澜收复新疆的名将,左宗棠坚决主张痛击法军,毫不留情。

主和派这边,坐镇的则是慈禧太后和李鸿章。

在李鸿章的外交构想里,中国不宜与欧洲列强发生太过激烈的军事冲突。更何况,此前清政府曾帮助朝鲜平定壬午兵变,耗资巨大,需要休养生息。

听到李鸿章的这番论调,左宗棠急得连连跺脚:

“中堂大人,一时之败,不等于长久不胜,如此消极避战,又怎能保境安民?”

在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慈禧最终选择了前者,并督促李鸿章尽快和法国方面议和。

岂料一个月后,法军再度集结人马,兵临镇南关,目标直指中国广西边境。

相比于陆地,海上的动静则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1884年6月29日,法国舰队悍然闯入中国东南领海。

可是,慈禧却在第一时间下达了“彼若不动,我亦不发”的旨意。哪怕清军主动求战并获胜,都算作违纪行为。

当福建水师的官兵接到旨意后,他们并不知道,死神正向他们悄然靠近。

7月13日,法国舰队彻底撕下了伪装的面具,直接朝福建水师开炮,马尾海战因此正式打响。

仅仅两小时的战斗,福建水师九艘战船就悉数被毁,七百余名官兵以身殉国。而法国这边,仅仅只有两艘军舰负伤,战死的士兵甚至不足十个人。

海面之上,破碎的舢板四处漂流,将士们的鲜血也被海水冲散。

当工业国的战舰对农业国的木船实施一边倒的屠戮,所有的哀思和愤慨都显得如此苍白。

马尾海战的消息传开后,全国上下顿时爆发了此起彼伏的抗法运动。

纵然是一手遮天的清政府,也难以招架如此汹涌的民意,于是慈禧在8月份做出决定:对法兰西正式宣战。

既然是宣战,那必然要任命一位众望所归的前线主帅,这个人会是谁呢?

众志成城卫家国

在满朝文武的期待里,左宗棠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作为淮军统帅、主和派的绝对核心,李鸿章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之前收复新疆,左宗棠居功至伟。如果今番再让他力挫法军,后果则不堪设想。

思来想去,李鸿章推荐了一个对自己地位无法构成威胁的人,时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

临危受命,张之洞责任重大,所面临的问题也非常严峻。

一是两广地区的清军装备落后,营务废弛。法军几乎人手一支后膛装填的新式步枪,而清军三四名士兵才共有一支旧式步枪。

二是台湾地区遭遇法国舰队封锁,万分危急。作为李鸿章的老部下,镇守台湾的刘铭传很希望从中堂大人那里获得支援,然而信息发出,却音讯渺茫。

到任两广总督不久,张之洞就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兵食兼筹,无一不难,事机则非常之紧急,而人才物力,文法习气,无不患非常之疲缓。”

由此可见,两广总督的职位就是块烫手的山芋。

但张之洞也非常清楚,朝廷既然决定启用他这位地方大员,那么说明高层之中也断无更加合适的人选。

所以,他这位封疆大吏退无可退,必须承担起守土保国的责任。

在广西前线,张之洞慧眼识珠,果断撤换消极避战的将领,让年近古稀的冯子材担任指挥官。

对于台湾地区的请求,张之洞也致电刘铭传,让他安心御敌,自己这边一定全力供应各种军需物资。

经过张之洞的一番运筹帷幄,冯子材和刘铭传都倍感振奋,为接下来的精彩故事埋下了伏笔。

眼见刘铭传步步退缩,法国军队大喜过望,直接追入基隆一带。谁能想到,刘铭传早就在这里埋伏了四千五百名伏兵。

等到法军鱼入网口,伏兵们就突然杀出,打得法国人溃不成军。

在台湾吃了亏,法国人恼羞成怒,就想在广西前线找回面子。

极端的愤怒,让法国人丧失了军事上的理智和判断力。谅山镇南关下,即将演出一桩扣人心弦的大戏。

相信大家都看过教科书上冯子材老将军的照片。

黑白相片中的他,身材瘦削,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

本该衣锦还乡的年纪,冯子材却毅然决然地留守军旅。对他而言,冥冥之中似乎有战争在召唤。

1885年3月23日,法军朝着镇南关发动猛攻。

战斗初期,冯子材率部坚守加固后的长墙。奈何法军炮火太过凶猛,清军很快就丢失了三座堡垒。

值此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冯子材对着身后的将士大声呼喊:

“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

话音刚落,冯子材拿起兵器,带着自己两个儿子奋勇作战。

眼见主帅如此英勇慷慨,士兵们各个心跳加速,胸中压抑已久的忠诚和愤慨就如火山般奔涌而出。

守城将士们既已团结,潜伏在谅山各处的伏兵也开始执行他们的任务:对法军补给线和后援部队实施切割与包抄。

原来,冯子材早已设计好全套战役规划。身先士卒的抵抗只是第一步,利用地形优势和穿插迂回,从而对法军实施歼灭性打击,才是冯子材镇南关棋局中的最强杀招。

到了3月29日,清军歼灭法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千,身负重伤的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回天无力,只得率领残部仓皇败逃。

镇南关大捷后,前线军民们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场久违的胜利。

自从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在对抗西方列强的战斗中屡战屡败,一度让无数国人痛心疾首。

这一次,法国人摔了一记重重的跟头,就连法国总理茹费理也因为军事失败而引咎辞职。

正当大家盼着外交的好消息时,紫禁城却传来一个晴天霹雳:清廷决定撤兵议和。

(冯子材)

泪洒谅山终成恨

镇南关和台湾军民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换来的却是中法两国的议和。

一时间,从各位将领到基层士兵,大家都沦陷在无法释怀的哀痛之中。

尤其是冯子材,当这位老将得知撤兵议和的决定后,顿时仰天长叹,拔出宝剑砍向大地,留下一声怅恨久绝的回响。

为了表达自己抗敌报国的拳拳之心,冯子材上书张之洞,请求再给自己一年时间,保证“法可除,越可复”。但这一次,张之洞却无法给予任何回复。

李鸿章觉得,不能把法国逼得恼羞成怒,否则来日重兵报复,恐怕不是清廷所能承受。

而且,法国方面已经答应:只要清政府同意和谈,法国则会立即撤销对台湾的海上封锁,并且不再进犯广西边境。

在慈禧太后的认知里,没有割地,没有赔款,相对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这已经算是天大的恩赐了。

很快,李鸿章就代表清政府,跟法国外交官巴德诺签订了《中法新约》。

尽管中国没有再次割地赔款,但根据条约规定,清政府变相承认了法国对于越南的统治权,越南也就此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一番奋勇的抗争,换来的只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其实,当时的法国和德国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如果奉行“以夷制夷”的李鸿章能够读懂欧洲各国的恩怨情仇,或许能够更好地拖住法国,从而换取德国的支持。

只可惜,即便身为当时中国最具认知和格局的人物之一,李鸿章依然没能达到这个境界。

福建水师的全军覆没,奏响了北洋水师成军的前奏。

抛开甲午海战的成败不谈,中法战争的确算得上中国海军近代化的重大契机。

但是,中法战争在外交层面遭致的屈辱与无奈,则更加沉重打击了国人的信心。

镇南关前,风雨大作。冯子材那一抹心有不甘的老泪,凝聚着古老帝国最后一丝荣耀与尊严。

数十年后,当新中国的教导员们运筹帷幄,协同北越军队痛击法国侵略者时,大家又是否听到谅山大地上,冯子材将军穿越时空的呐喊呢?

这一次,巨龙不再沉睡,雄狮不再后退。

(0)

相关推荐

  • 清史: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

    清史: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 关键词:<顺化条约>的签订.法国势力入侵西南 前因:<顺化条约>的签订 1883年,法国在侵略越南后,逼迫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此条约最 ...

  • 【近代史】21、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背后的故事

    按照课本的节奏 听 学渣讲近代史 第四单元:同光中兴 第二十课.中法新约 那是在1885年3月23日,法国驻越陆军第二旅从谅山出发,向中国镇南关发动进攻.当时驻守镇南关的,正是中国老将广西提督冯子材. ...

  • 晚清』中法战争中大清为什么不败而签不平等条约

    我国近代以来的百年,在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中,可谓是受尽了屈辱.一百年的近代史,就是一百年的屈辱史,一百年的挨打史. 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再到1900的八国联军侵华 ...

  • 【近代史】19、中法战争:清军排兵布阵背后的政治博弈

    按照课本的节奏 听 学渣讲近代史 第四单元:同光中兴 第十九课.战端再开 1884年5月,李鸿章与法国大使福禄诺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约定了越南脱离中国的宗藩体系,中越两国划定边界, ...

  • 【将相吏民】镇南关大捷中的清军将帅们

    镇南关,即今友谊关,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市,是我国九大名关中至今唯一还具有进出国境功能的关隘.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军在这里取得了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距今已130余年.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屡 ...

  • 人生中最高境界:(此文无价,遇上即是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每个人都拥有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却不相同,有幸福,有悲伤,有名扬天下,有默默无闻,但本质上没有区别,这就是 ...

  • 六“忘”渡人生,句句藏天机!(此文无价)

    -01- 忘年 总有人问,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青春年华:也有人说是尽享天伦之乐.坐着摇椅慢慢聊的老年...... 似 ...

  • 你的格局,注定你的结局!(此文无价)

    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人,总是为了 ...

  • 唯有运动,治愈一切人生(此文无价!)

    来源:诗词天地(shicitiandi) 美国科学家曾经用了35年的时间,对400名成年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坚持锻炼的人,在智力和反应方面明显高于很少运动的同龄人. 运动能改 ...

  • 你能享多大福,早就命中注定了

    千古奇文<破窑赋>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此言不虚. 当你回首向来萧瑟处,不难发现:人生就像是被命运安排 ...

  • 你能享多大福,早就命中注定了!

    来源:有书(ID:youshucc)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此言不虚. 当你回首向来萧瑟处,不难发现:人生就像 ...

  • 你会遇见谁,早就命中注定了【早课】第751期

    点上方绿标收听[早课]主讲:云谷禅师 作者:才华水木君    来源:水木文摘(mweishijie)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这里是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接下 ...

  • 钱学森&蒋英:你会嫁给谁,早就命中注定了

    有人说,理工男与文艺女,就像铁轨上两条永远无法交融的轨道. 理工男不懂文艺女心中的星辰和大海. 文艺女也不理解,理工男闻到的大海的味道就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混合的溶液. 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属性的人,适合结 ...

  • 康熙皇帝去世后,还有20位皇子在世,他们的人生结局都是怎样的?

    康熙皇帝,不仅是清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同时他也是清朝时期诞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帝王. 在康熙皇帝六十九年的人生岁月里,诞育了35位皇子,20位公主,子女总数共计55位.而更加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