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全营一挺机枪的八路军游击队,三天转战250里打退敌人
#寻找真知派##国防科普##历史冷故事#
当时在冀中军区六分区,一共有三个地区队,其中的三十一地区队、四十地区队的情况,小编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下面要给大家讲的,是三个地区队里面相对表现最突出的:第四十四地区队。
该地区队成立于一九四一年九月,当时为坚持和扩大冀中敌后根据地,更好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冀中军区抽调主力部队的连队,和地方游击队的精锐力量合编,组建新的地区队。
当时六分区是以警备旅第二团第三营的第九、十两个连,和活跃在赵、藁、栾地区的独立第一营三个连,合编为了第四十四地区队。
一、冀中军区六分区警备旅二团三营
四十四地区队的第一部分,来自于警备旅二团三营的两个连。说起这个三营,那就很有来头了。它的起源来自于张学良的东北军,隶属于曾任张学良少校副官的吕正操的691团。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日军开始入侵我华北平原。当时吕正操同志带领原东北军六九一团,在藁城县梅花镇宣誓抗日,在地方党委全力支持下,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部队得到迅猛发展。
当时跟随吕正操起义的,主要是691团第一营和第三营。当时群众纷纷涌向部队要求参军抗日。其中的第一营迅速扩编,发展成3个团。
后来冀中军区要建设一支军区直属的精锐机动部队,就将其中精锐的一个营,改编为冀中警备旅第二团第三营。后来又从警备旅二团抽调部队,组建三个地区队。其中的二团三营第九、十两个连,就是第四十四地区队的架子部队。
二、冀中军区六分区独立第一营
四十四地区队的第二部分,来自于六分区独立第一营。和其他地方部队不一样的是,该营虽然是抗战后成立不久的新部队,但是在当时战功赫赫,是非常有名的游击队,属于我军二线部中响当当的精锐。
那是在一九四O年四月,冀中第六军分区抽调所属县区游击队的基层干部,村青救会的部分干部,扩充部分新兵和警备旅留下的部分伤病员,在河北赵县大东平村,组建了游击抗日学校。
当时的游击抗日学校的人员,根据不同的成份,分为以老战士和干部为主的优抗连、以青救会和县区游击队为主的青年连、和以新参军农民为主的新兵连,全校编制三个连共计500余人。这样编制的一大好处,是可以集中精锐力量,快速形成战斗力。
经过6个月的军事训练和抗校军政学习,这支游击抗校随即改编为正规部队,当时的番号是冀中第六军分区独立第一营。第一任营长是郑怀远,政委梁才。相比起国军抓壮丁直接上战场送死的做法,八路军这样老兵带新兵,六个月军事训练和学习以后才上战场的做法,真的是甩他们一百条街啊。
不过八路军这边,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虽然训练跟上了,但是武器装备实在是不行。在组建的时候,独一营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枪支都是一线部队淘汰下来的,几乎磨秃了膛线的老旧汉阳造、老套筒,甚至还有不少撅把子、单打一等土枪。
最惨的,是全营没有任何重武器,别说机枪,就连冲锋枪也是一支都没有,掷弹筒和火炮更是无从谈起,平均每支枪不过配10发子弹。可以说,独立一营当时真的是武器简陋、装备土得掉渣的“土八路”部队了。
三、独立一营的游击战
当时的独立一营,在自身装备薄弱,环境恶劣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并没有任何怨言,而且主动出击,积极配合第六军分区在赵、元、宁三县开展了艰苦的游击战。
他们采取分散隐蔽活动的办法,一面配合地方游击队宣传群众,传播党的主张和抗日救国道理,一面组织精干的手枪队(即武工队)镇压汉奸特务。当时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反抢斗争,就是以武装斗争保护群众利益,动员群众隐蔽粮食,不供应敌人粮食,还把从敌人手里夺回的粮食分给群众。
当时他们多次组织了小部队,以伏击、袭击的战法打击敌人的小股征粮队、运输队,攻击敌人兵力薄弱的据点。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再“化零为整”,集中起来优势兵力,配合友军作战。靠着这样的零打碎敲,队伍的武器装备一天天好了起来,战士们的作战经验也一天天丰富起来了。
四、全营第一挺轻机枪
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全营首次全体出动,在晋县武邱配合警备旅主力,伏击敌军一个骑兵中队。此战独立一营作战勇敢冲锋在前,战后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具,步枪12支。此战中轻机枪的缴获,使得独立一营开始有了第一挺自动武器!
这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是一个营从1940年10月成军,到第二年6月长达八个月时间,全营居然只凭步枪和土枪作战,这真的很让人心酸。一直到了这时候,全营才有了第一挺轻机枪,第一个掷弹筒。当时的八路军游击队武器装备之差,由此就可见一斑了。我们的前辈们,当时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就是凭借着这唯一的轻机枪和掷弹筒,独立一营开始有了独立作战的能力。到了1941年的7月间,敌人又一次大扫荡开始了。在主力部队转移到外围的情况下,他们在赵、元、宁地区,机智地拖着来扫荡的500多敌人,连续转战三昼夜,拉着来扫荡的敌人像拉磨老驴一样不停转圈圈。三天的日夜行军,总计走了高达250里路,平均每天都要走80多里地!这真的是把敌人胖的拖瘦、瘦的拖死,硬生生凭着一双铁脚板,就把敌人拖的疲惫不堪。
而且在行军过程中,他们还不断设下埋伏,先后毙敌50名,打得敌人草木皆兵,最后不得不灰溜溜退出根据地。独立一营以我军游击队战胜敌人正规军,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不仅使部队树立了一定能战胜日本鬼子的坚定信念,而且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
从此以后,三县人民都知道八路军是打鬼子很厉害的部队,当地的一些游杂武装,也纷纷表示愿意服从指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晋县、束鹿、新河三县交界地区的多数游杂武装都被我摧毁,各种会道门组织也被我武装平息。
根据地巩固以后,当地老百姓的觉悟也不断提高,除了不断向我报告情况外,各村还成立了更夫队、青年队、妇女自卫队。他们轮流站岗放哨,检查过往人员,配合部队破坏敌交通维持治安,积极参加生产和各种抗日活动,大大推动了军分区工作的开展。
五、四十四地区队的成军
在1941年9月,经过整编以后,警备旅一团三营九、十两个连,和六分区独立第一营合编在了一起,第四十四地区队成军了!
时任区队长刘俊杰、不久就由孙子芳接任。当时的政治委员是王海庭,参谋长白云峰,政治处主任康万聚,司令部作战参谋李胜祥,侦察参谋朱武党,政治处特派员申瑞文,宣传干事陈希、刘汝伦,教育干事郭有,青年干事彭照程,后勤供给处主任谢中和,卫生队长钱道远。
该地区队成立时,编有四个连队和一个直属侦察排。
第一连连长相义山,政治指导员原怀静;
第二连连长赵星,政治指导员任桂荣;
第三连连长左才,政治指导员刘日好;
第四连连长相恩奎,政治指导员张小群。
当时地区队的装备水平,是大约每连平均有两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整体实力虽然弱于一线主力部队的每连三挺轻机枪、两个掷弹筒的水平,但是比当年全营只有一挺轻机枪的窘迫模样,那真是好的太多了。
部队成立之初就如此兵强马壮,四十四地区队的指战员们士气都很高,他们很快就主动出击,取得了一个个傲人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