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涧到百丈崖:清幽险峻少人知
李纲题桃源洞诗云:天下幽奇多僻壤,真疑造化恶人知。而今桃源洞一线天景区也算是遐迩闻名了,然而或许是一线天太过著名,绝大部分的游客从锁洞桥起,穿一线天,过望象台、沿古山寨返回锁洞桥之后,整个行程就告结束了,殊不知曲径通幽,精华内敛,更优美的景致却深藏在山涧深处。
锁洞桥下碧水盈盈,幽篁流翠,桥头有小码头,提供脚踏小船供游客悠游。我们没有选择乘船,而是过桥沿修竹掩映的石板小径信步前行。石径在绿荫中蜿蜒,一边是青翠的山崖,一边是潺潺的涧水。初时,隔着茂密的竹林还能听到涧中乘船游客的嬉笑,行不到里许,笑渐不闻声渐悄,整个桃花涧似乎只剩下我俩的足音了。
这是一处优美静谧的山涧。虽然在这个季节里看不到桃花流水迥然去的缤纷热烈,却因夏日午后的阳光渲染出格外的翠绿,而峻拔对峙的岩崖划着优美的曲线,时而契合,时而开放,山涧于是也就时而宽敞,时而收束,溪声因此也就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如同一曲自然造化的交响曲。涧流是清浅的,潺潺淅淅,铮铮淙淙,在变幻不定的丹崖岩石间跳跃着步伐。岩崖是最具风情的,或高耸而惊险,或峻峭而森严,或流畅而绮丽,有时遮天蔽日令峡谷幽深,有时突兀诡异见奇特造型。栈道就在涧流与岩崖的间隙中斗折蛇形,蜿蜒迂回,茂密的植被披离曼垂,日光从崖壁和植物中洒落下来,光怪陆离,参差斑驳,间或有几声鸟叫虫鸣,令峡谷更显清幽静谧。在桃花涧中漫步,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有雪窦山三隐潭的山水旖旎,有泰宁上清溪的奇逸峻峭,却比三隐潭更逼仄,比上清溪更柔美。
眼看百丈岩就在眼前,或许是要让我们仔细感受桃花涧的秀美,栈道上一道铁门拦住了去路,大门紧锁,只能原路返回,重新饱览一遍桃花涧沿途风光。出了桃源洞口,取车之后,绕行三公里,从另一条偏僻的山道转到百丈岩下。抬头远眺,就看见悬在崖高近140米峭壁半腰处的明代建筑"马氏仙姑庙",檐牙飞翼,恍如悬空。
欲登仙姑庙,先过桃花涧。崖下涧中水流湍急,已建有一个漂流基地。几间简易房屋之下,涧下蕴有深潭,崖壁上刻“放生潭”,潭中却有一龟形岩石露出水面,殊为奇特。潭上益群桥长20米,宽4米,建于明代,民国重建保留至今。过桥登崖,山阶陡峭如挂,中有步瀛亭,亭子虽小,却是西方教堂风格,建于民国,正面对联写着"胜地无双概,升阶第一门",所以又称第一门。亭的背面还有一副对联"过门都信善,参佛沐祥庥"。亭对面双峰,一座顶部浑圆平秃象圆鼓;另一座腰大顶尖,象一口悬挂着的洪钟,故名钟鼓峰。钟鼓两峰对峙而立,换个角度再看,钟峰俨然是一位戴着兜鍪的武将侧面头像,鼻眼毕肖,英武威严。而鼓山与后面的山体连起来,酷似一匹大骆驼昂首翘望东方,"横看成岭侧成峰",造化神奇。
过步瀛亭不远就到了马氏仙姑庙。庙依山而架,基石镶嵌于峭壁之中,规模虽不甚大,却四壁生辉,香火旺盛。马氏真仙菩萨位于殿堂的正中,左右两尊菩萨是二妹和其嫂杜氏。门前立着有关马氏仙姑的信仰传说,据传每年正月和六月的庙会,本地及周围县市数以百计的善男信女都要舞狮、鸣炮、敲锣打鼓列队来到这里取火回乡,祈求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家家平安。庙宇前方有小小平台,临虚俯瞰,则桃花涧在峡谷密林间奔突回旋,川流不息。
庙旁挨着悬崖峭壁也建了几间房屋,是为庙祝所居。庙祝是位六七十岁的老者,热情地招呼我们泡茶,由于也没有别的客人,遂坐而闲谈,论起马氏仙姑信仰,滔滔不绝,并言若逢公众假日,山间必定人潮如涌,来此爬山进香。清风徐来,通体畅快,我们也就于此深山之中、悬崖之畔、神庙之下,饮茶闲聊,拜神求签,偷得浮生半日闲。
曲径通幽处,山中草木深。
高崖对峙,清涧逶迤,斗折蛇形,清幽静谧。
隐象岩、回风洞、连环坳……移步换景,层出不穷,赏心悦目。
山石清奇,万木葱茏,流水淙淙,造化钟神秀。
远眺仙姑庙,如空中楼阁,云中宫阙。
放生潭、龟背石、益群桥,自然胜景与人文古迹并存。
横看成岭侧成峰,钟鼓岩、骆驼峰形神俱肖,充满奇趣。
悬崖上的曼珠沙华——彼岸花,遗世独立。
步瀛亭,内陆深山民间神庙外却有这么一座西洋风格的建筑。
百丈岩上仙姑庙,孤悬半壁,巧夺天工。
江山风月无常主,做得闲人即主人。浮生有闲,自得畅快。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