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着唱”在唱低旋律时的用法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 ◆ ◆ ◆
“叹着唱”在唱低旋律时的用法
张再峰
◆ ◆ ◆ ◆
京剧演唱中,常常是在丹田气息的支持下,采用“叹气”的感觉来唱低音旋律的。即在唱从高、中音往低音进行的旋律时,声音的共鸣开始应感觉在硬腭,随着旋律往低走,声音共鸣也应有往下(后)移的感觉。此时喉头要保持稳定位置,感觉锁骨放松。气息的运用应有向外“叹”的感觉,采用这种“叹气”状态来演唱,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胸腔共鸣,使声音增加宽度与厚度,从而发出深沉、丰满的低音。
上面两例唱腔的低音,演唱时可采用“叹着唱”的感觉来唱,以期增加胸腔共鸣,这样的演唱,既増加了声音的响度和厚度,又不使嗓子受累。
上面(1)类的情况,就是在再次吸气之前,需要把胸、腹里的气叹出,为后续的气息吸进腾空地方, 只有这样,胸、腹里才会有空间吸取更多的气。正如程砚秋所讲:“换气之前,必须将气全部压出,然后才能吸得进来,吸得满。”
我们知道, 叹气是向外、向下并且是松驰的,因此,这种感觉是自然的。因为在演唱时,全身的肌肉都处于兴奋状态。处于运动之中,在演唱中的再次吸气之前把体内的余气叹(放)掉,为再次储气腾出空地,以利再吸,再吸气的起始,又可使演唱者再次进入一种积板、兴奋极富感染力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京剧演唱塑造人物生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积极、兴奋的状态可表达一种情结的激动,而这种状态又能使气息有垂直地通达下沉感,可感觉从头顶到丹田形成一个通畅的整体; 同时又能使发声器官处于开放状态,自燃、松弛有利于调节发声器官的功能。在京剧演唱中,如果演唱者内心无动于衷,那么,演唱技术再好,高音也难上去。这种积极、兴奋的状态是演唱激情的重要引导先驱,因为,缺乏激情的演唱将是不会生动而无艺术感染力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