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家的奶奶
老家的奶奶
奶奶身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小脚,堪称“三寸金莲”,在她那个年代应该算是个美女了。爷爷却正好相反,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他们生活在响水县六套乡,一起生育了5个子女。奶奶和爷爷都不识字,靠种田和做豆腐把5个子女抚养大,其中,大伯、爸爸都毕业于名牌大学,这是奶奶一辈子都引以自豪的事情。爸爸大学毕业时,爷爷、奶奶都年纪大了,做不动豆腐了,大伯家的平哥和我出生后,奶奶便把我们接过来,承担起照顾我们的任务,一手把我们带大。
奶奶勤劳、节俭又善良,在童年模糊的记忆中,常常是早上我醒来时,奶奶已经从地里干活回来了。晚上,微弱的煤油灯下,她总有纳不完的鞋底,做不完的鞋,而她自己却常穿一双旧鞋。我曾问过奶奶,做那么多鞋干什么?奶奶说:哪有那么多?不过就是你们兄弟姐妹几个穿的,只是,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了,做得慢。现在想起来,一个70多岁的老人,要呵护着这么多脚,是多么不容易呀。那时,老家小镇有吃早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爷爷总是带着我去吃早茶。我的早茶通常是一碗豆浆和一根油条或两块水糕,两块水糕中间夹少许白糖,用纱布盖上,用手一压,热呼呼,味道可好了。可奶奶从来舍不得吃。就是中午吃饭,她也是和我们不一样:我和爷爷吃的是小米饭,她吃的小米饭里掺了玉米渣、大麦渣。而每当有要饭的到家门口时,奶奶却从没有让他们空过手。
像所有老人一样,奶奶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疼爱、教育我和我的堂兄平哥。小时候,每当我和平哥吵架时,奶奶总是要他让着我,而吃好东西时,我总是要比哥哥多些。她似乎与农村里重男轻女的习俗背着来。回到城里父母身边上学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习惯父母的教育和严厉,每逢假期,我都是迫不及待地要回老家到奶奶身边。在我心目中,城市是不配称之为故乡的,只有乡村,才是温暖美丽的故乡。而我也总是将奶奶的乡下,当成了老家,那里是快乐老家,那里生长着我们的生命之根。
那时最盼望的是假期,因为,可以将老家归还给我了。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的那个暑假,因为没有搭上当天的车,理应等第二天的车,但我等不及了,竟一个人独自步行,扑向我乡下的老家。那是个炎热的日子,一上路,就感觉到热浪扑面。我也是胆子奇大,就没有担心会走岔道。我记得一开始上路时,太阳是迎面照的,走到下午,太阳从背面照,到敲响老家的门时,月亮从西边露出脸,将我瘦小的影子,投映到奶奶的脚下。奶奶搂着我心疼得不住掉眼泪。
那一夜,我的脚疼得直哼哼,从来没有走过远路的脚,都感觉不是自己的了。但是,就是这双倔强的脚,将我送到了奶奶的身边。这也是让奶奶在那些日子自豪不已的事儿。
结婚后,和爱人谈起这件事情时,他怎么也不相信,因为那段路有近20公里,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哪有那样的力气和胆气?我现在想起这件事时,也有些暗暗吃惊。但那时,对老家的向往,对奶奶的思念,激起一个懵懂女孩不顾一切的斗志,发挥出神奇的潜能。而这种潜能,也只有老家的奶奶能唤醒和激发。
每次去老家,奶奶总是问这问那,问得最多的是有没有受委屈和被父母打骂。我呢,当然是要顺势告状的。记得有一次,妈妈来乡下接我回城,奶奶居然不让她带走,理由是:我带大的孩子,不是任由你打骂的!对此,妈妈非常反感:我的女儿,我还不能管教了?!奶奶这样宠孙女,还能不宠坏?!为此,两人差点吵了起来。长大后,妈妈曾告诉我,奶奶一直对她打骂过我而耿耿于怀。在奶奶看来,我不是妈妈带大的,所以妈妈是不知道心疼;而她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都能培养出罕见的两个大学生,她怎么可能将她的宝贝孙女带坏?
奶奶去世的前一年暑期,在师范读书的我和考上名牌大学的平哥一起去看奶奶,那时,爷爷已经去世几年了,奶奶也因为“脉管炎”被截断一条腿后生活在二姑家。看到我们,躺在床上的奶奶高兴地坐了起来,拉着我们的手,左看看,右瞧瞧,说得最多的是一句话:“好啊!有出息!”
老家的坟山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三十多年了,那里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圣地。每每想到奶奶,我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恩,心里总是涌上无尽的爱意。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周芸, 笔名水乡小烛,女,江苏响水人,公务员,苏州市作协会员,现居苏州,诗歌爱好者、写作者,诗集《微芸》即将出版。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 (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