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5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B 现代汉语
民众有饥荒,因为国家赋税太重,引起社会民生问题; 民众难以治理,因为国家法制多又杂,导致社会认识不足而形成混乱。民众的生死得不到正常安排,因为国家重视个人私利而社会民众得不到良性管理;所以国家管理,不能够追求个人私利,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远远大于对私利的所求。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人民所以饥寒者,以其君上食税下太多也。民之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为也。是以其民化上有为,情伪难治。人之轻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贪利以自危也。
2王弼注: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3杜光庭注:致理者何?道德为本,任道则无为澄静,用德则有裕和宁,素一台而不为,惜十家而属念。以俭以约,俗人阜丰,奈何聚饮无厌,诛求莫已,男力耕而腹歉,女勤织而身寒。若彼有为,使其轻死,一至於此,夫何痛哉?惟能不厚其生,各全其分,天和不丧,是曰贵生。
4王元泽注:张官赋禄制礼用,则将以富民也。而费多增税末盛本衰,适使之饥而已。任察生事,将以治民,而人困俗雕,巧伪弥出,愈难治矣。观上古与后世,即其验也。
5吕吉甫注:一夫之耕足以食数口,则奚至於饥哉?而至於饥者,非以其上食税之多,枚饥耶?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奚难治哉?而至於难治者,非以其上之有为,故难治耶?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居,则奚至於轻死哉?而至於轻死者,非以其生生之厚,故轻死耶?是以圣人无事而民自富,无欲而民自朴,则至於食税之多而饥,无有也。
6苏辙注:上以有为导民,民亦以有为应之,故事多而难治。上以利欲先民,民亦争厚其生,故虽死而求利不厌。贵生之极,铃至於轻死。惟无以生为,而生自全矣。
7时雍注: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圣人之治,省刑罚,薄税敛,知天之天,然后民可得而保也。食税之多,以其赋重,而不知薄税敛以养之,故民之所以饥。上之有为,以其政烦,而不知省刑罚以安之,故民之所以难治。
8邵若愚注:周时民之饥不足之意者,以其上食之广,必税之多也,是以饥矣。民之顽单而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矣。人之冒险而轻死者,以其上为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矣。
9王夫之注:夫食税者上,而饥者民;有为者上,而难治者民。彼此不相知而相因,诚有之矣。统吾之生而欲生之,无异养矣。孰知其不相知而相因也,肝胆之即为胡越乎?故同其异,则胡越肝胆也;异其同,则肝胆胡越也。于彼有此,于此有彼,彼此相成,而生死不相戾,岂能皆厚而莫知有轻哉?
10林虞斋注:食税之多,言取于民者太过也。上之有为,言为治者过用智术也。上贵利则民愈饥,上好智则民愈难治,此两句亦借喻也。凡人过于自爱,反以丧其身,饮食太多,亦能生病,此其一也。
D本注
1本篇为治外篇之十九,阐明国家管理对于社会民众管理的原则,必须以民生为基础,管理国家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和礼仪,不可以宣扬私利;只有社会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社会才会出现稳定,只有宣扬品德修养和礼仪,才能够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
2 民众有饥荒,因为国家赋税太重,引起社会民生问题; 民众难以治理,因为国家管理多又杂,导致社会认识不足,产生混乱;为与不为,一上一下,社会大道,循阴阳而动;乱与不乱,民生有几人言说,以此评定历代君主功与过,为正确的历史认知也。
3民众的生死得不到正常安排,因为国家重视个人私利,社会民生得不到良性管理;因为国家管理宣扬个人私利,标榜如此之下,品德与名利,孰重孰轻,可以洞见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远远大于私利的所求啊。
4何为贤?以民生死而论国家管理,是以民生为本;以私利为目标,则行锦衣玉食,行乐一世,所以赋税取于民众。民众之生,徒以饭食果腹;国家之生,私利于形形色色,无非财物丰厚;国家管理重于私利,衍生种种名目,唐而皇之,巧取豪夺,民因之必乱,国因之必败;千年历史,上下而观,则无一不在其中;历史沉浮与正误,有几人系于民生,有几人图国于私利,社会大道之下,皆留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