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墓挖出王侯级随葬珍品,见到一套木匠工具箱,专家说这才最值钱

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重大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有一个县的出现很有意思,皇帝过生日一高兴,就划设了一个。

这个皇帝就是宠爱杨贵妃的唐玄宗李隆基。

这个县就是属于今安徽省的——天长县,1993年改为县级天长市。

李隆基设天长县应该不是心血来潮。在置县以前天长就很有历史,春秋战国时先后为吴、楚地域。秦始皇统一中国,设广陵、东阳二县,天长分属两县。

汉朝时,天长分属广陵、高邮二县,先后为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泗水国、广陵郡属地。天长汉墓很多,不时能挖到,就是这原因。

1991年冬,政府组织数千名民工“扒大河”,取土加高县境内大河——白塔河大堤,以增强河道的防洪抗洪能力。 土从哪来?从河道附近的地里挖取。

天长三角圩地区,远处就是白塔河

在时县城东七、八里有一片低洼的圩田,与白塔河相隔,呈三角形,当地人称“三角圩”,成了取土地,这里当时属于黄泥乡。

民工取土到1米深左右时,挖到了两座古墓。挖到古墓是扒大河时常会遇到的事,民工也没有上报,直接将墓挖掉了,随葬品遭哄抢(后被追缴回)。

但民工继续往下挖,又发了多座古墓,这事在工地上传得开了。工地负责人闻讯后,报告了镇领导,镇领导上报时天长县文物管理所,县文管所马上电告安徽省文物局。

过去扒河现场,扒河也叫“上河工”

这是1991年12月18日的事。

省文物局领导当即批示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派人去现场,事不宜迟。省研究所的考古人员接到指示后,当天夜里12点动身赶赴天长。省里为什么这么重视?因为之前天长已有多次考古发现。

县领导与考古人员看了现场后,决定暂停兴修水利,赶紧停止取土,抢救发掘墓葬。

古代墓葬群发掘现场

这个决定太正确了,不然就不会有下面令全国瞩目的考古发现。

考古人员也没有休息,到了现场当天就干活。从1991年12月19日开始,到12月28日,历时10天,考古人员连续干,其间又从省里增调人手,清理了23座汉墓——“三角圩汉墓群”被发现了。

时处寒冬,开始下雪,在清理完23座墓葬后,发掘工作被迫停止。开春后的1992年3月,考古人员再赴三角圩工地发掘,又清理出了2座古墓。

普通小墓发掘现场

这样,在仅有1000平方米范围内,总共发现25座古墓。加上之后发现的2座,这地方共发现了27座汉墓。(因为没有探查,估计周边还会有)。

墓不大,都是土坑木椁墓,其年代最早的一座是战国时下葬,晚至西汉元帝时。

这些墓竟然没被古代盗墓者光顾过,真是意外之事。

出土了铜、陶、铁、漆、玉、石、漆木器等各类文物700余件,极为珍贵。

700多件文物有340多件器,是从1号墓中出土的,数量占近一半,价值极高,有些甚至比引起大轰动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还有值钱和意义,非常罕见。

汉墓发掘现场

这不仅是安徽考古重大发现,也是中国考古重大发现,后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号墓的墓主人是谁?

清走填封泥土后,考古人员看到椁室结构封闭严密,里面并列放置两口棺材,带足箱和边厢,但未设头箱。

竟然是夫妻同穴合葬墓!

男棺内发现的5枚随葬印章,2枚“桓平私印”,1枚“桓平之印”,一枚刻“臣平”,1枚“广陵宦谒”。

一号墓发掘现场,一椁双棺

5枚印章锁定了墓主的姓名,暴露其身份——

墓主名叫桓平,生前是广陵国的谒者属官,为西汉广陵国王刘胥身边的近臣。

刘胥是汉武帝刘彻第四子,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广陵王”,置广陵国,“分沛、东阳置临淮郡'。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刘胥因“诅咒皇帝”事发而自杀,被汉宣帝刘询除国。

作为刘胥身边的近臣,虽然地位不显赫,家族身世不高,但在当时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也为其墓中出土丰富的随葬品提供了一种解释。

一号墓出土漆器

结合从十九号墓内出土的“桓盖之”木质漆印,还有从漆耳杯上发现的朱书“桓乐”、“桓安”,推断三角圩汉墓群是西汉时桓氏家族墓地。

1号墓出土到底出土了哪些珍贵文物?非常罕见。

漆器很多,大多是成套,数量当时仅次于马王堆1号汉墓,保存比马王堆更好,色泽光亮如新,彩绘精美生动,制作工艺精细,器形奇巧别致。

玉器近百件,主要有玉璧、玉佩、玉璜、玉凤、玉龙、玉眼罩、玉鼻塞、玉耳塞、玉口含等器物。还有一批玉片,很可能是玉衣散片。

墓主不是王侯贵族,墓里为什么会有王侯级的东西?至今这个谜团没有搞清楚。

一号墓出土玉龙

最能体现1号墓考古价值的,也是专家看上的,有两样东西——一套工具箱和一套锅。

这套工具箱非常漂亮,为一长方形漆木盒,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

打开盒子后,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手工工具:铲、斧、扁铲、凹凿、方凿、正方凿、尖凿、锉、刨刀、粗细齿锯、尖齿锯、花凿,及一、三、五齿钻、细线锯等,共25件。

另外,里面还有一块长方形的磨刀石,及长方形漆木器、带盖朱绘漆圆木盒、带盖朱绘漆龙头柄圆木盒、带盖朱绘漆短柄方木盒、朱绘漆六边形凹槽木器等,共7件。

工具箱内合计发现32件器具。

三角圩一号墓出土全套铁制手工工具

这是一套铁质工具,我想应该是木匠使用的。铁质手工工具在以前考古中多有发现,但从来没有这么齐全,保存这么完好。虽然埋在地下2000多年,出土时刃齿仍锋利异常,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前所未见。

专家说,这才是最值钱的!

这是西汉考古中的重要新发现,显示了当时以扬州为中心的手工业的发达和苏皖匠人手艺的高超。

值得一说的是,有的工具用途,至今没有弄清楚。

还有,随葬品都为墓主生前所有,这位叫桓平的官员还会木工活,是木匠?

现代木匠用工具

而“锅”的出土,意义更为重大。

这套锅实则是一套青铜蒸馏器——有大、中、小号3件甑、釜,配套青铜蒸馏器甗。

这是什么东西?汉墓考古中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器物,考古人员当时一下子没有弄清楚,后来反复研究,才确认这是一套完整的蒸馏器——具体说是蒸馏酒器。

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年代最早的一套,也是非常完整的一套!

三角圩一号墓出土蒸馏器主体铜甗

目前,上海博物馆收藏一套青铜蒸馏器,系1956年上海博物馆驻厂专业人员从炼铜厂堆积如山的废铜中拣出来的,不是正规考古出土,具体年代难定,根据器型与天长这套蒸馏器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也该是汉朝的。

2006年,陕西西安张家堡编号为M115的汉墓中出土一套,年代为西汉末王莽时期。

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一套,年代与天长出土蒸馏器相近。

由于天长蒸馏器出土后未能引起外界更多的注意,以致于有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专家都认为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是“新发现”,在媒体上炒作。

江西海昏侯墓蒸馏器出土现场

一般网友可能不明白,出土蒸馏器有什么好炒作的?这玩意的出土意义可大了,一下子把中国烧酒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白酒业为之兴奋。

中国是白酒大国,历史悠久,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白酒均是通过蒸馏技术提取的蒸馏酒,民间俗称“烧酒”。

但对于中国蒸馏酒和技术的起源,至今都有不同的说法。以前都认为元朝时中国才有蒸馏酒,最早不过宋朝。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烧酒”条释称,烧酒又名“火酒”、“阿剌吉酒”。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蒸馏器

“阿剌吉”今译“阿拉伯”,当时民间认为烧酒技术是从阿拉伯传过来的。但天长这套蒸馏器的出土,证明这一点观点是错误的,把李时珍的说法都推翻了。

其实现在流行的“烧酒”一词,早在唐朝时便出现了,可见其时已有烧酒。

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发现的唐朝窖藏文物中有4个石榴罐,专家经考证是制作烧酒的蒸馏器,佐证了烧酒在唐朝的存在。

至于元朝时从阿拉伯传入烧酒技术的说法,也不能否认,或许正是阿拉伯的技术让烧酒普及到了中国民间。而在之前,度数更高的烧酒应该不是普通百姓人家能喝的。

三角圩汉墓出土铜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