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1)

编者按:本期起,我们将连载古谷先生的中篇纪实文学《摊子口往事》,本文记述了重庆摊子口的历史变迁,人文风貌 ,会给读者带来对重庆人文历史的新的看点。

摊子口往事

文/古谷

2012年残存的摊子口地区

序  言

摊子口,是一块小地方,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上新街右侧,西邻建业岗、老码头,东靠涂山路。街长约200米、宽约5米,地势东高西低。因真武山涧的石洞溪水(注)在一天门下悬崖冲击成滩,故名滩子口。1960年末,因与九龙坡滩子口同名,改为摊子口。行政区划名称:摊子口正街。

因为旧城改造,从2010年起,摊子口正街的全部住户分批搬迁,到完全搬完,到开挖地基,至今已经10年了。前些日子,我去看那开挖的地基,已是一个巨大的深坑。这深坑延至老码头河边直到南滨路,整个地块似并入了新地名“龙门里”,摊子口作为居民点已经消失,作为地名也在人们心目中逐渐淡忘了。

而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24年,面对摊子口旧貌彻底换新颜,我心中偶尔会涌出一股淡淡的乡愁,脑海中不时会闪过一些片断的记忆,就想给自己、也给这块故土留下一点文字记录,也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摊子口正街搬迁后空置了五年、挖了五年,

现在是南滨路内侧的一个13层楼深的大坑

摊子口往事之一

摊子口在哪里?

重庆的长江南岸,海棠溪至玄坛庙狮子山前一带的河面,顺江有一条石梁,石梁在海棠溪、瓦厂弯附近浅浅地浮出,形如鸡的翅膀,人们叫它鸡翅膀。清初,有人于枯水期,在鸡翅膀上垒砌了高1米的卵石宝塔,实为测试水文的航标塔,以提示往来船只:此处有险滩暗礁。

行船人云:水浸宝塔脚,下舟休要错;水淹宝塔顶,十船九个损。

那鸡翅膀石梁,在江面上时隐时现一段之后,又突兀地高高出现,向下至狮子山前数里水面,高低参差不齐,枯水季节尤显巍峨狰狞,人们管它叫“外石梁”。

枯水期间的外石梁

外石梁的豁口

外石梁在门朝街河面处有个豁口,这壑口两端像两只龙头对望,壑口中间有好几丈宽。宋朝年间,有人在壑口两端镌刻“龙门”二字。字很大,在江对面都看得到,那对面就叫“望龙门”。所以,“望龙门”并不是重庆城的一个城门,而只是一个隔江“望得见龙门”的地方名。

外石梁内,水势平稳,重庆人称之为“浩”。上下运输的船只从壑口进入“浩”内,靠岸装卸货物。因石梁上的“龙门”二字,这石梁内的天然良港就被叫做“龙门浩”。

龙门浩前临长江,后依真武山,南临海棠溪,北接玄坛庙,是南岸重要的水陆码头和通向川南各地的必经之地。

自1890年重庆开埠起,“中英南京条约”后的“烟台续增专条”,列强打开了重庆长江的码头口岸。外商往来贸易急剧增加,龙门浩码头愈加繁忙。

龙门浩码头集散的货物,多半由马帮从门朝街经董家桥,爬茶亭街,翻真武山,上凉风垭,进入茶马古道,去往贵州、云南。

由于龙门浩码头上下距离有些长,逐渐分成上龙门浩、下龙门浩两段,简称上浩、下浩。下浩一带叫老码头;上浩至马鞍山一带河边因紧邻英商隆茂洋行,为方便自家上下货物,英商修建了自家的码头,当地人叫新码头,也叫隆茂码头。

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新码头延伸到上游瓦厂湾一带,并陆续建起贸易、石油、猪鬃、盐务等专用船舶码头,与之配套的仓库、商会、教堂、别墅、俱乐部等,也在马鞍山一带逐渐形成。

新码头集散的货物是怎么往来的呢?一般是从凉风垭下直走黄葛垭街上,经过老君坡、前驱路,经上新街、普善巷下到江边的新码头;也有从黄葛垭直下黄葛古道,到瓦厂弯河边的隆茂码头。总之,这新码头(也叫隆茂码头)均为外国人经营。

从东面涂山、真武山下到上下浩河街码头之间,是一大片凹地,原是千百年石洞溪水冲刷积淀而成的河滩,后逐渐被开垦成层层梯田,溪水终年不断,清澈见底,灌溉着这一大片田土,也为附近的农家住户提供了日常生活用水。

江对面渡江而来的商旅香客们,可顺着石洞溪边上行,到涂山禹王庙、真武山道观,去敬香、祭拜。顺着石洞溪爬到涂山半山腰,就会看见一座高高大大的牌坊,上书“一天门”三个大字,牌坊和柱桩上彩绘着道家图画。过了这牌坊,左边是涂山,直上就进入真武道观地界了。道观后来改为寺庙,叫涂山寺。

明朝末年,重庆兵乱,张献忠部杀人无度,江对面用梢船装运棺木到南岸来安葬的突然爆增,涂山下坟茔密密麻麻。丧家与货运马帮抢道,时常争吵,码头上的袍哥管事也嫌棺木走商道晦气,便要丧家从左边上田塍,顺石洞溪上涂山。天长日久,这从上、下浩去涂山的田塍便道,就成了奏着丧乐、抬着棺木的出丧队伍的专道。

为方便丧家亲友歇脚喝水,附近的农户摆上一些小摊,捎带卖些丧葬用品。清明时节,摆的摊子、搭的棚子一个接一个,那田塍道上,酒幡飘扬,茶香四溢,店小二在道边招呼过客喝茶打尖饮酒。久而久之,饭馆、茶铺、货栈、客房、青楼、滑竿、马帮,一应俱全,为来往客商和丧家配套服务,也为住户供应生活日用品,街市便逐渐形成。

这个临近码头河街的狭长街市,因最先是由小贩摆摊设点开始的,就被人们叫做“滩子口”。1960年代,政府统一地名,正式命名为“摊子口正街”。

摊子口老街拆迁后(孺子剑摄于2012年)

摊子口深坑至南滨路段的新地名“龙门里”

注:见《重庆题诗录(之九)·涂山(三)》:

(清)傅峤《题回龙桥店壁》

小憩回龙脊,萧然秋雨来。

泉从深涧落,城对暮山开。

风俗多吴会,文章轶宋才。

行僧知客倦,遥示晓钟台。

查乾隆《巴县志》所载,有三处回龙桥:一在县南廉里七甲石洞溪,可由此上涂山;一在县北礼里八甲;一在礼里九甲,九甲中嘴有回龙寺。观此诗“城对暮山开”句,似指石洞溪之回龙桥。王世禛《蜀道驿程记》云:“至一天门,更上二里许,度回龙桥,抵真武观。”礼里八甲、九甲,在大小华蓥山一带,距城较远。故,这里的石洞溪就是一天门流到摊子口公路桥河沟去老码头入长江的溪流。今人陈浪浪称此溪流为“茶叶溪”,但未指出处,本文仍称“石洞溪”。

2020年12月1日于重庆

2021年2月1日于版纳

(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近照及简介:

苏玉新,网名古谷,1952年生,大专文化。1969年下乡忠县当知青,1972年病退回城,从事过多种职业。退休后致力于纪实文学写作,中华知青作家学会理事。

(0)

相关推荐

  • 坐游船,品月饼,聚磨山

    坐游船,吃月饼,聚磨山 作者:汪俊姣 好久没有参加活动了,这个特殊的中秋佳节周末,世界语之窗开展了坐游船吃月饼聚磨山的浪漫之旅,我得空欣然前往. 上次去沙湖游船码头已经好久了,而且是与大家聚合在楚河汉 ...

  • 老梁:《新龙门客栈》里的秘密

    <新龙门客栈>里的秘密

  • 憨憨:秋秋和英儿过的小日子(5)

    九,山顶看雪 祸不单行,秋秋两口子遇到的困难不仅只是秋秋买断工龄从此就下岗这一件事. 更大的麻烦是秋秋家的吊脚楼要坼迁,政府安排的过渡房.坼迁安置房,全都离市区有好远,又还是在前不挨村后不搭店的地方, ...

  • 缅宁十景:留存心底的永恒经典

    明清时期,临翔曾有十大奇特的风物景观,称为缅宁十景.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景观已消失不见,有的景观却变得更加旖旎,但无论如何,缅宁十景,都是留存心底的那份永恒,值得细细的欣赏和慢慢的品味. 一.鱼 ...

  • 通城县黄袍山天然石洞和危崖 你到过几处?

    神奇的黄袍山 有天然溶洞十数处 如: 金银冲洞 (位于金银冲湿地) 神龙洞 (位于华罗寨山腰) 燕子岩洞 (新庄.雷吼.风地坪.大泉.干港老水泥厂多处均叫燕子岩洞) 仙女洞 (位于经堂) 长龙洞 (位 ...

  • 走进安徽歙县渔梁古镇

    渔梁古镇在安徽省歙县东南2公里处,处于练江的下水口(相对于歙县)古称"梁下".渔梁镇早先是歙县在练江上的码头,往来集散,生意兴隆,歙县的物资,从这里由练江上码头直下,经深渡港进入新 ...

  • 龙门浩老街 内陆最早开放通商码头的百年兴衰

    据历史材料记载,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被设立成对外通商口岸. 次年3月,由于重庆海关的正式成立,这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重庆的具体开埠时间. 之后在1937-1946年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13)

    摊子口后街的石洞溪(下) 文/古谷 摊子口地区拟建的国瑞文旅商综合大廈群楼 洪水肆虐摊子口 1960年代中期,真武山下的一天门地区,被区食品公司搭了几个蔑巴折棚子,打了几个蛮大的烫灶,辟为鸡鸭鹅屠宰场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12)

    摊子口后街的石洞溪(上) 文/古  谷 2008年摊子口地区全貌(网络图) 清溪流过摊子口 真武山左侧山麓有一条小溪,因其水源从山涧石洞深处流出,被当地人称之为"石洞溪". 溪水顺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11)

       草药医生崔银安     文/古 谷 严格说来,崔银安不是摊子口的居民,他是南岸区文峰乡老厂(地名)的农民,住家离摊子口有十多里路.他是1962年初,被生产队派驻到摊子口地区来收粪的人民公社社员.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10)

    下江人李嘎嘎 文/古谷 我家是1961年下半年搬到摊子口那栋黄墙夹壁房的,具体位置是朝河沟面的头一家,只有一间,15平方米,门牌号是摊子口77号. 搬来没多久,母亲就带着三岁多的小弟去了大渡口,说是去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9)

    卖酱油的黄福松(下) 文/古谷 1972年的暑天,我在忠县度过三年半知青生活后,拖着病魔缠身的躯体,病退回到摊子口正街父母的家.已经20岁的我,不但要父母养活,还要父母替我治病,我不知道,往后的日子该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7)

    卖酱油的黄福松(上) 文/古谷 摊子口去涂山路的石梯,左侧 绿门为王大麻子家(未风提供) 黄福松是个卖酱油的.40多岁,熊腰虎背,有1米68吧. 他一见人就张嘴笑,说一口我们听不懂的外地方言,一口白牙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5)

    "儿本特务"毛剃头 文/古谷 老地名摊子口,新牌名滩子口 (孺子剑提供) 毛师傅的剃头铺,算是处在摊子口街最正中的地段. 虽说是平房,地板下却有半人多高的空隙,经常有小孩钻到下面去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4)

    街上的义务消防队 文/古谷 转过肉店那常年关着的朝街门面,就是严家的吊脚楼. 一般说来,房子之间若无巷道,都是墙挨墙或共用一堵墙无缝连接,只是由于楼的层高不同或层数不同,而屋顶高度不同.严家的屋顶就高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6)

    中 医 江 一 安 文/古 谷 摊子口正街上有好几个医生,个体中医江一安,大众联合诊所的外科杨医生,下浩名老中医刘元鸿的高足熊哲生(中西医都行),还有一个长满络腮胡的个体曹草药.至于小儿科高手杨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