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2礼让忠恕君子喻义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2礼让忠恕君子喻义

题文诗: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利而行,子曰多怨.子曰能以,礼让为国,

难之?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哉?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之,

莫己知也,求为可知.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曰唯.出门人问:何谓也?曾子: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子曰君子,喻于义也,

小人喻利.:见贤思齐,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事父母也,子曰,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曰父母在,不远游也,

游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

礼,失之者鲜.君子谨慎,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不孤,有邻.子游:

事君,辱矣;朋友,疏矣.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卓注:安身)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原文】 
4·12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注释】 
(1)放:音fǎng,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 
(2)怨:别人的怨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原文】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注释】 
(1)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不难的意思。 
(2)如礼何:把礼怎么办?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原文】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原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原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原文】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注释】 
(1)几:音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2)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注释】 
(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2)方:一定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原文】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 

【注释】 
(1)本章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原文】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原文】 
4·23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注释】 
(1)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注释】 
(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原文】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原文】 
4·26 子游曰:“事君数(1),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1)数:音shuò,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2)斯:就。

【译文】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0)

相关推荐

  • 小古文100篇(第九组)

    36.学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 ...

  • 《墨子全鉴》非儒

    非儒--满口仁义道德,不如日行一善 [原文] 儒者曰:"亲亲有术①,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其<礼>曰: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 ...

  •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1仁者安仁非义不取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1仁者安仁非义不取 题文诗: 孔子有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为智? 不仁者不,可久处约,不长处乐.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子曰仁者,唯能好人,唯能恶人. 苟志于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04 子曰:"茍志于仁矣,无恶也."[试解]孔老师说:"一个有志于仁德大道的人,心中自然会有一股敬畏.恭敬.谨慎小心的力量在引导着他,使其向着仁德之大道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十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试解]孔老师说:"作为仁德君子,自然不必担忧能不能得到好职位,而是担忧有了职位,自己是否有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试解]孔老师说:"君子的涵养和能力,不是通过夸夸其谈表现出来的,也不是过分谨慎,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做就能获得的 ...

  •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14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有仁德的人有谦让之德,但不会埋没自己.没有仁德的人,即使争也争不来. ...

  •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1/2)

    [原文朗读]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记载了孔子一生主要的言语和事迹.编者将<论语>分为20篇,共492章,大约两万五千字左右.每一篇有一个篇名,这一篇的各章都是 ...

  • 读《论语·里仁篇第四》

    读<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他这一辈子,逆境时多,得意时少.甚至受困断粮,命悬一线,累累如丧家之狗. 今天有人因讲<论语>获名获利,成功者甚夥 ...

  • 论语里仁篇第四

    里仁篇第四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

  • 《论语》里仁篇第四

    《论语》里仁篇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