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0179】涨见识还需多读书

通鉴原文
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以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谢之。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桀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 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月残读鉴
见识这种东西,还真很难琢磨。一个人的见识,在一两件事情上,是很难反应出来的,但是,做多了事情,就显得你的水平到底是啥样子了。

陈胜呢,本来有些见识,提出了千古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千百万人,但是,他自己的鸿鹄之志竟然是在一个小县就当王了,而且拒绝了读书人张耳陈余的建议,这一点上,他个人的格局,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可以定性为:胸有大志,却无一谋。每天都想着做皇帝,但是,却没有做皇帝的能耐,更没有做皇帝该有的权谋和雅量,这样,也只怪他读书太少了。

张耳陈余也应该知道陈涉之辈不成大器,本来是想利用陈涉本人去做一些事情,鼓动他去让动员大家起来闹革命的,但是,陈涉却没有去做,他们应该甚是失望,他们的想法是对的,但是,他们建议是不对的,如果我是张耳,我肯定说:您应该称王。然后巴拉巴拉的让他们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什么时候我想取而代之,或者到时候,想推举谁为天下共主,已经不是陈涉能够把控了,就陈涉这样的人,也就只能拿来利用一下。

而另一方面,陈涉也可能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格局,或者说,他知道自己是撑不了这样的场面的,成不了天下共主,所以,就在陈地这里,这是我的地盘,我在这里称王,你们爱啥的,啥的。我先过把瘾。

呵呵,古人的想法,我们已经无法确认,但是,推演起来,其实也还不错,陈涉是成功的,而张陈二人,失败。

参考译文
当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结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秦国灭魏时,听说两个人是魏国的名士,便悬重赏征求他们。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一起逃到了陈地,充任里门看守来糊口。管理里巷的官吏曾经因陈馀出了小过失而鞭笞他,陈馀想要与那官吏抗争,张耳踩他的脚,让他接受鞭笞。待那小官离开后,张耳将陈馀拉到桑树下,数落他说:“当初我是怎么对你说的?现在遇上一点小的侮辱,就想跟一个小官吏拼命啊!”陈馀为此道了歉。及至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恰逢陈地中有声望的地方人士和乡官请求立陈胜为楚王,陈胜就拿这件事来询问张耳、陈 馀的意见。二人回答说:“秦王朝暴乱无道,兼灭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因此希望您不要称王,而是火速率军向西,派人去扶立六国国君的后裔,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秦的敌人多了,兵力就势必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强大。这样一来,在野外军队不必交锋,遇到县城没有兵为秦守城。铲除残暴的秦政权,占据咸阳,以号令各诸侯国。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施德政使它们服从,您的帝王大业就完成了!如今只在一个陈县就称王,恐怕会使天下人斗志松懈了。”陈胜不听从这一意见,即自立为楚王,号称“张楚”。
在 不断学习中成长!
人鉴,明得失;
史鉴,知兴替;
铜鉴
,正衣冠;
以史为鉴
通鉴小故事
微信号:yezidis
QQ群:11585399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