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则杰:《朱彝尊研究》

《朱彝尊研究》,朱则杰著,凤凰出版社2020年9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是朱则杰先生学术代表作之一。朱先生系浙江大学教授,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尤其专精清代诗学,除《朱彝尊研究》外,另出版有《清诗史》、《清诗知识》、《清诗鉴赏》、《清诗代表作家研究》、《清诗考证》及《续编》、《诗词精品名家编注·元明清诗》、《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清诗选评》等,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该书包括四个部分。(一)上编。凡七章,考朱彝尊的时代、家世和生平,论朱彝尊的文学思想、诗歌创作、词、古文创作,综论朱彝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二)下编。本编是专题研究,包括朱彝尊抗清考、生平丛考、古文系年等。(三)补编。本编也是专题研究研究的汇编,涉及朱彝尊生平事行、诗作本事及其他相关文献考证等。(四)附录。收录研究论文四篇,包括日本学者竹村则行探讨朱彝尊遗民意识的专文。上述研究,立论宏通,辨析入微,深受同人推重。

朱则杰教授近照

朱则杰先生是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最早从事清代诗人综合研究的学者之一。《朱彝尊研究》以朱先生1984年提交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1993年首次出版。在长期从事更为广阔的清诗研究之时,朱先生对朱彝尊仍持续加以研究,上揭“补编”,就是此书初版以后继续研究的成果。因此,本书是朱先生在朱彝尊研究方面的成果汇集。

朱则杰先生在《初版后记》内,提出了《朱彝尊年谱新编》《朱彝尊评传》《朱彝尊交游考》《朱彝尊研究资料汇编》等深入研究的论题。这些论题,指引了学界后进研究朱彝尊的努力方向,并且逐步得以实现。

该书是南京大学张宗友博士主编《清代学术史研究丛书》的第一种。

目 录

上 编

引 言

第一章 朱彝尊的时代、家世和生平

第二章 朱彝尊的学术贡献

第一节 《经义考》

第二节 《日下旧闻》

第三节 《明诗综》

第三章 朱彝尊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宗六经

第二节 重学问

第三节 求醇雅

第四章 朱彝尊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朱彝尊的前期诗歌创作

第二节 朱彝尊的后期诗歌创作

第三节 朱彝尊前后期诗歌创作的演变

第五章 朱彝尊的词

第一节 朱彝尊的词论

第二节 朱彝尊的词作

第三节 朱彝尊的词艺

第六章 朱彝尊的古文创作

第一节 朱彝尊古文的内容

第二节 朱彝尊古文的艺术

第七章 朱彝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朱彝尊与清代古文

第二节 朱彝尊与清代诗歌

第三节 朱彝尊与清代词坛

结 语

下 编

一 朱彝尊抗清考

二 朱彝尊生平事迹编年丛考

三 《曝书亭集》辨正

四 《曝书亭集》古文系年考

五 曝书亭集外诗文拾遗

补编

一 朱彝尊曾祖朱国祚与“朱国祯”

二 朱彝尊墓志铭、行述及其他

三 朱彝尊以古人姓名作对句

四 朱彝尊《曝书亭集》关于“越”若干时候的用法

五 朱彝尊《雨渡永嘉江,夜入柟溪》用孟浩然诗

六 朱彝尊《西陵后感旧》本事

七 朱彝尊《风怀二百韵》杨注、孙注及其他

八 朱彝尊《咏古二首》作期及其他

九 朱彝尊《近来二首》本事存疑

一○ 朱彝尊《题李上舍骑牛图》诗墨迹及其他

一一 朱彝尊《金缕曲·初夏》

一二 朱彝尊《书鉴诫录后》

一三 朱彝尊《皇清诰赠夫人龚母李夫人墓志铭》碑刻

一四 朱彝尊佚文《纳兰性德致张纯修二十九简跋》

一五 朱彝尊《蕃锦集》钱澄之《引》

一六 朱彝尊《腾笑集》姜宸英序

一七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卢文弨辑本序

一八 朱彝尊为宋荦临曹全碑卷

一九 李符墓表非朱彝尊撰

二○ 查慎行《牵牛花十二韵,同竹垞兄赋》

二一 朱彝尊赏识金农

二二 丘逢甲诗用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附录

一 朱彝尊的遗民意识 [日]竹村则行

二 朱彝尊与永嘉

三 景耶情耶 人耶物耶

——朱彝尊咏物词说

四 清名家集外诗词古文辑考

——朱彝尊研究余墨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再版后记

我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七七级”本科生之一,实际是1978年春季入学。次年下学期开始接触清代诗歌,主要以吴伟业作为“试验”对象,练习写作。

1982年春季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便按照清代诗歌发展史的脉络,系统选写若干代表性作家的单篇专论,从陈子龙到龚自珍,历时一年半。其后一年半,本来打算撰写《清代诗歌史》,但感觉自己各方面积累还很不够,所以又改而再专门做一个作家个案,于是选择了朱彝尊。

《全清诗探索与清诗综合研究:朱则杰教授荣休纪念集》

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即名《朱彝尊研究》。1984年冬季提交答辩的,为本拙著的“上编”。此外前前后后陆续写作及翻译的篇章,整理为“下编”和“附录”。以上三个部分,合计刚巧约二十万字,于1993年8月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这个初版本,虽然本身分量比现在还轻,但在整个清诗研究领域,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直到当时将近半个世纪,类似单个作家综合研究的专著还只有一种管林、钟贤培、陈新璋三位先生合撰的《龚自珍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篇幅十三万五千字。因此,初版本对于清诗研究的学科建设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清诗代表作家研究》

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术研究突飞猛进。即如朱彝尊,论述性著作有王利民先生《博大之宗———朱彝尊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嘉兴市秀洲区政协文教卫体与文史委员会《一代文宗朱彝尊》(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10月)、李瑞卿先生《朱彝尊文学思想研究》(京华出版社2006年12月)、刘磊先生《朱彝尊诗学理论研究》(辽海出版社2010年6月)、于翠玲先生《朱彝尊<词综>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7月)等等,以及大量类似硕博士学位论文、《朱彝尊研究》不定期集刊;资料类整理有王利民、胡愚、张祝平、吴蓓、马国栋五位先生共同校点的《曝书亭全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2月),以及词集、选集、选注等,接下去还将有沈松勤先生主编的《朱彝尊全集》(待出)。

特别是张宗友先生,更加专注于朱彝尊,已经出版《朱彝尊年谱》(凤凰出版社2014年9月)、《<经义考>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4月)等著作,又从事朱彝尊诗歌汇校集注,并且还在所编《清代学术史研究丛书》中专门开辟一个朱彝尊研究系列。

《清诗考证》

我在前述初版本之后,一方面再没有专门针对朱彝尊而写作论述性文章,另一方面在考察整个清代诗歌的过程中,仍然有不少涉及朱彝尊的考订文字。

这些文字,主要见于拙著《清诗考证》初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5月)、《清诗考证续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内部名称相同的第三辑《作家作品类》中。

当初排比篇目的时候,曾经考虑到初编该类朱彝尊的比重太大,所以特地留了一些到《续编》;然而在《续编》该类,关于朱彝尊的篇目最终又是最多的。这在我,真可以说是“积习难改”。

而究其原因,大概是在我接触到的清代诗人中,毕竟只有朱彝尊累计用过的时间最长,因此客观上对他相关的各种问题比较容易引起注意。

《清诗考证续编》

这次宗友先生主编丛书,有意帮我出版一个《朱彝尊研究》的增订本。经综合思考,我想就把《清诗考证》初、续两编该类中的相关篇目汇集在一起,作为“补编”放到本拙著中。这个部分的篇幅,大约相当于初版本的三分之一左右,与原有各部分的比例基本合适。同时,将新增者单独设为一个部分,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初版本的原始面貌。

初版本当年出版的时候,电脑刚刚萌芽,所以还用的是铅字排版。这次承蒙宗友先生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秀秀、栗娜两位同学帮我录入电脑,重新校对,才适合现今的出版。

而我在这个基础上,通读之外,主要就是做了一些其他技术层面的修饰工作,例如增加或调整篇内各条的序号,便于本拙著内部相互照应以及日后读者引用等等。

《朱彝尊研究》

初版本那个时候的学术规范,与今天也有某些不同。例如关于文献出处,古籍一般只需要注到卷次为止,现今则要求进一步注到版本,甚至册次、页码;论述性文章对象作家的单篇作品,在篇名之外一般不需要再注出处,现今则按照其他文献一样对待,最好每篇也都详细注明出处;出处的位置,除了篇幅较长的按语以外,一般采用随文夹注的形式,现今则普遍放在脚注中。

这次再版,这些地方都保持原样。读者通过与“补编”的对比,或许还能够了解到更多有关当代学术史的知识。

初版本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是属于“自费出版”,大量编辑、印刷乃至“发行”等事务实际上都由作者自己操办。因此,像“封面设计”者“嘉丹”,其实就是我的女儿。

《清诗鉴赏》

又所谓“印数”,其实只有五百册,但学校印刷厂的师傅说到过这个印量连油墨都走不匀,出版社方面也说看上去太寒酸,于是就随便在前面添加了一个阿拉伯数字“1”而俨然变成了“1500册”。所有图书,都是作为“赠品”,包括给出版社必需的样书,给经费赞助单位表示感谢之类,而绝没有进入销售渠道。

如今一晃将近三十年,仍旧收藏存世的估计已经寥寥无几,基本上可以当作“文物”了。这次能够出版增订本,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清诗史》

令人感触更深的,是当年为初版本题签撰序的钱仲联先生、林冠夫先生,责任编辑吴战垒先生(吴蓓先生尊人),先后都已经作古。我自己,也从当初一个硕士研究生,甚至更早的本科生,步入了退休的行列。学术一步步变化、发展,学者一代代消逝、老去;学者一代代消逝、老去,学术一步步变化、发展,这大概正是学术史的真谛。

这次本拙著的出版,如前所述,首先应当感谢宗友先生,其次应当感谢两位高足;再次应当感谢出版社和各位有关先生特别是责任编辑等,因为大量相关事务确实都是他们在做的。

《清诗选评》

至于初版本《后记》已经提到的众多组织和个人,则只要这书还在出版着,自然也都应当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初版本还有一位责任校对桓明先生,按照当年出版习惯没有列名致谢,这次正好补上。

2019年7月10日写于杭州玉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