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的王象礼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证治规律研究
过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王象礼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证治规律进行初步评定,进而分析其“症-证-法-方-药”体系的潜在规律性,进一步探讨老师诊疗男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充分的传承和发扬老中医的特色经验和优势,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更为合理化、科学化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将门诊收集的王象礼导师接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2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全部用药(治疗4周内)、一般信息、症状、舌脉象、前列腺炎检查(EPS)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临床数据库,采用SAS System for windows V9.3统计软件分析慢性前列腺炎的核心处方、药对、角药、用量及配伍规律,并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其疗效。
结果:1.统计分析表明,王象礼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中医证型有气滞血瘀证(40.97%)、湿热下注证(47.58%)、肝肾阴虚证(3.08%)及肾阳不足证(8.37%),而肾虚湿热瘀滞证占到全部收集病例的88.55%以上。
2.四类核心证型的主要辨证要点:气滞血瘀证为腰膝无力,夜间多尿,尿细如线,早泄;湿热下注证为小便急迫,小便灼热,舌苔黄腻,尿黄;肝肾阴虚证为小便频数,小便疼痛,尿后余沥,脉细;肾阳不足证为阴囊湿冷,小便清长,不寐,小便浑浊,脉弱。
3.应用频数统计方法对各证型所对应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研究发现用药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
陈皮、丹参、泽泻、路路通、桃仁、红花等。
4.统计分析表明,
慢性前列腺炎基础方为
萹蓄、薏苡仁、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路路通、王不留行、黄芪、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牛膝、陈皮、炙甘草,
数理统计显示该基础方为
六味地黄汤化裁的基础上酌加补肾、活血、理气、清热、软散、化湿等药物。
5.疗效比较结果:227例CP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中痊愈率22.47%,愈显率81.06%,总有效率92.51%;疾病疗效评定中痊愈率为25.11%,愈显率79.73%,总有效率为83.25%。227例CP患者疗前与疗后1周、疗后2周及疗后4周的NIH-CPSI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9)<0.05);227例CP患者疗前与疗后1周、疗后2周及疗后4周的EPS评分疗前疗后分值之差具有统计学意义((49)<0.05);227例CP患者疗前与疗后1周、疗后2周及疗后4周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49)<0.05)。
结论:1.据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实践,王象礼教授将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中医证型分为Ⅳ型更为切合实际,分别为
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下注证、肾阳不足证,其中,肾虚湿热瘀滞证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核心主证。
2.慢性前列腺炎核心
基础方是萹蓄、薏苡仁、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路路通、王不留行、黄芪、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牛膝、陈皮、炙甘草。
3.王象礼教授以补肾活血清利湿热法为辨证施治慢性前列腺炎的根本大法。
4.主药常用剂量:
萹蓄15g,薏苡仁15g,丹参2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路路通15g,王不留行20g,黄芪20g,熟地黄20g,山茱萸15g,泽泻10g,牡丹皮10g,牛膝12g,陈皮6g,炙甘草8g。
5.通过对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EP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客观评价,说明王象礼教授“补水养阴”的学术思想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其用方思想和方药经验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