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事情从来没改变,别因为互联网让自己迷茫

凡是国际化程度越高,开放性和包容性越强的城市,人们口中的“骗子”就越多,套路也便越多。而人、企业、商家的警惕性也就越高,“信任”的代价也就越贵,从建立联系到真正合作时间也越长。尽管人们喜欢去那些生意好做的城市,比如说义乌(那是因为这是商业的聚集地,在商业聚集地里面做,比如说国际商贸城,你的经验要求就更丰富),再比如说大学生们毕业之后都往北上广深跑,那是有原因的,只有在这样的城市里,你成长的速度也会越发的快。某种程度上经历就是你的成长,你都没经历过,经验就无从谈起。

需要说明的“信任”问题,是所有商业行为和商业活动中乃至我们的个人关系中最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信任”越来越贵的今天,因为被套路多了,警觉与警惕就变成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换个视觉来看待,生意好做,一是消费者众多,二是迅速解除“套路”的警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在发达地方做不下去的企业,换了个不发达的地方,结果活下来了,还活的滋润。

从互联网经营的角度,一个(互联网)企业想要经营好,一是跑的快,二是跑的稳。快+稳=活。稳的目的在于为项目寻找更多持续造血和输血的途径,而快则是为了跑赢这个时代。当快与稳结合,这家公司才能生存下来。有些人说,那些大公司曾经也不稳啊,但你有没有发现,站在台上的大BOSS们融资的能力可是很强的,他能想尽办法融到钱,这也是稳的直接方式,所谓手有余粮心里不慌,稳的目的就是找到一条持续造血和输血的通道,没有稳这一条,光是快,很容易被带进商业陷阱。

我见过很多所谓的互联网创业者,都陷入到一种迷茫当中,当然,在他们看来他们的思路是很清晰的,无论你怎么说,他们都会认为自己没错,就像我们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那就不叫了,让他继续睡着。而在我看来,互联网只是工具是方法论,你不要因为你干的事情有互联网的属性,而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基因进行改变,改变基因的结果就是基因突变,就会变成四不像。这句话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是“外贸+互联网”项目,你要搞清楚,外贸才是你的基因,而互联网只是外衣,换句话说,你干的就是外贸,那就不要生拉硬扯的非要说自己是互联网,如果一直强调自己是互联网,那么就很容易迷失在方向不明的坑里。因为你忘记了,你的目的就是通过“外贸+互联网”把外贸干得更好而不是把互联网干的更好,互联网是给你助力的,是被你拿来利用的。但既然是结合,你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在乎互联网,在占比上要搞清楚,工具这东西,你用好了,它可以助你可以事半功倍,用不好就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障碍。

互联网的“连接”属性决定了互联网的价值在于解决信息差,而信息差反过来看仍然有工具属性,无论你是否认同,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都是沿着“工具”和“连接”去发展的。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都有压力,就是我们这些个体的人,我们谈到生活,我们也总说压力大,而压力的来源在我看来,源于想得太多超出自己了能力范围,导致了压力的出现。套用《饭局也疯狂》里的台词就是:与世界无关,与内心相连。你怎么做好你的项目,创好你的业,重要的是你要有信心,认准自己的方向,别被互联网这个帽子将你带偏。


新书在售:

作者新书《运营元素》已上市,要的直接微信转账98元,留下地址;私人微信号【danshui1982】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