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老师「每周一答」:感觉是个什么东西?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甲方👇

点击下方刘杨老师的语音⬇️

语音文字整理⬇️

商业摄影及后期中,很多时候跟甲方沟通时,很难用文字去表达某种色调,某种视觉效果。这种情况最好用图来说明一下想要的风格和感觉。

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理解甲方给我们的感觉呢?

一张照片的构成,可以分主体、陪体、前中后景、及环境。这些构成成分我们也可以叫做构成画面的元素,图片中每一个元素又需要从形,质,光,色四个方面去表现。

我们先看几张通过改变“形”造成的视觉变化图:

修图:戚星,修图指导:刘杨

当甲方要求以瘦为最终目的,就尽情的让她瘦就好,而在p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整体的形体比例,各局部的人体结构关系,这些操作的背后除了需要熟练掌握ps中跟瘦身相关的各种工具和命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人体结构知识。

下面配图是两种液化的反面教材,大家引以为戒:

看完反面教材,估计不少人默默的说:这不是在说我吗?跟我修的一毛一样啊!!!

液化的训练绝非一朝一夕,建议大家买一个骷髅头,有条件的可以买一个全身的骷髅骨架放办公室。伯里曼人体结构教学书也是必备的,练习液化的时候要把这些东西放在旁边,参考着做。(后台回复关键词:“伯里曼”即可获得pdf版本书籍资料)

修图新姿势

下面这张包的图,当时甲方要求我P出价值百万爱马仕的感觉,因为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所以从没想过去爱马仕的商店逛一逛,只能默默的打开爱马仕的官网看看“包类的法拉利”到底是什么样的效果。

官网显示的结果我大概总结一下:构图稳中有变,色泽亮而不过,表面平整光滑,光线柔美细腻。

大概明白这个意思后,就将各种ps技巧使出来,一块块拼接成上面修好的效果图。修完对比原图看,当时我觉得是不是有点过,再看一眼爱马仕的官网好像还好。所以这种感觉是通过具体的参考图总结出来的一些画面特点,然后把这些特点通过软件操作实现出来。

关于形体调整的对比图,再放一张头发的对比图大家感受一下:

修图:刘杨

以上三组对比图,已经充分说明“形”对于画面视觉的重要性。掌握好这个技能对于人物和静物都完全实用。小伙伴苦练吧!

聊完“形”的感觉,接着我们聊聊“光”的视觉感受,不同的光,肯定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光的特性可以从光度,光质,光位,光型,光比和光色六个方面观察学习,具体这6个方面具体的含义大家可以自己百度吧,这里就不啰嗦了啊。

摄影用光中讲究硬中有柔,柔中有硬。大致的意思是整体造光的灯光中如果以硬光为主,就需要有相对柔和的光去控制光比和影调层次;如果全都是硬光画面难免会显得过于生硬死板。反过来如何灯光都是以柔光漫反射为主,最好有一个硬光强调一下主体,不然整体画面都会暗淡无光。后期中也是要注意这种问题。柔光的片子要适当强化主体质感,注意这里说的质感并不是单单指锐化。硬光拍的片子质感很强但层次欠佳,所以后期中要尽量提出更多暗部层次。

下面这张图的后期大概也就30分钟左右,重点其实就是在强化光感和调整形体,光感的提升对画面感觉的提升也是很明显。这张图其实颜色基本没怎么改动,通过调整光线对比之类,肤色就自然变成的精致了。毕竟光是表现质感的重要因素。所以画面感觉的提升通过强化光的对比强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摄影/后期:刘杨

对于光线的调整,除了亮暗对比外,改变光的形状也很重要。光与影的结合可以营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前期拍摄有时因为条件限制,只能通过后期绘制一些光线出来,以便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感觉。绘制光线除了纯手绘外还可以接触各种笔刷来完成。下面这个图就是通过一个笔刷反复用两次做出的效果:

后期:刘杨

光的颜色也是营造感觉的重要方法,实际运用中其实改变光的各种属性都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光的6大属性需要大家反复演习才能运用自如,从学习到熟练运用中间必然有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

下面这个图原图比较常规的一张肖像,后期加入光色型的改造,有种冰与火之歌的单人海报感。

后期:刘杨

对于光线的调整,在后期流程中一般都是靠前来做的。光影问题其实就是素描关系,一张素描关系完美的图是色彩完美的前提,以上几张关于改光的配图希望别让大家产生误导,街舞加光和肖像加光都是偏个人创作类的练习作业,实际商业修图中对于原图改动这么大的可能性很小。但一旦遇到改动很大的要求,赚取高额修图费的机会就来了。

PS改造光线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曲线和画笔,类似db磨皮的意思,DB的认识很多人误以为只是磨皮,其实DB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亮暗关系达到过渡光源的作用。因此,后期中改变光影的操作是弥补和辅助前期的操作。

通常都是用曲线大面积的调整整体的亮度和反差,再根据不同区域受光不同的情况做局部调整。

对于光线亮度及颜色的调整,大家在追求感觉的同时参考一定的自然规律和逻辑关系。

聊完“光”,接着我们不得不说一下“质感”这个话题,光和质是紧密相连的。

关于「质感」的几个误区有必要说一下:

1. 提到质感很多人会认为,质感可以通过加锐化或者对比得到。如果这么简单的话哈苏、飞思这种中画幅的高端相机就没必要存在了。保富图和布朗的高端闪光灯也不需要了。质感的体现关键还是要看相机获取到的画面细节和层次,还有一个专业点词叫宽容度,另一个就是看光了,相机好,光的强度不够也不行,强度够了稳定性不够也不行。到后期这个环节,最主要的就是调整细微层次及局部的光影让照片的细节更丰富,丰富的细节是照片清晰有质感的关键。

2. 质感越强越好,质感(texture)是指造型艺术形象在真实表现质地方面引起的审美感受。石头、树皮、废旧的钢板,都是质感很强的物体。而柔软的棉花、纯净的河水、薄薄的沙、北京的雾霾也有他们各自的质感。

当你透过纱拍了一张少女的照片,后期就应该保留这种柔美朦胧的感觉。一旦加对比追求所谓的质感就必然破坏原本的意境。毕竟意境的美大于质感的美。

配上从网上搜集的各种人物大头的局部图,大家感受一下:

下面加一张修图前后对比,大家感受一下质感被强化后带来的感觉变化

后期:刘杨

上面聊完「光,形和质感」三个营造感觉的方法,最后又到讲“颜色”的这个环节了,相信大家通过前面几期调色的文章对调色已经有一定的调色概念了。今天讲到感觉不得不又要说到颜色了,色彩的学习和运用实在是太广、太大了。今天分享一些色彩情感的基础知识帮大家找一下色彩感觉的点。

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会联想到冷暖的变化,比如看到红色会感受到暖、喜庆、激情等;看到蓝色会想到蓝天、海水、安静等。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这种感觉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多去体会,将身边看到的大自然颜色用色彩记录下来。其实我们努力学习掌握的色彩的规律,其实都是在还原大自然的颜色。

除了冷暖外,色彩的大小感,硬和软,华丽与质朴,前后感都需要自己去体会。

调色中有时我们做好色彩校正就好,不需要过多的色彩环境的渲染。但有的风格就需要刻画出更多的环境色和光源色才能更有感觉。例如古典油画追求的是写实一些,色彩的。

表现可以理解为静态一些,到凡高这里就变成动态了,画面中每一处的局部都反映出环境色的色彩变化。

以上找了拉斐尔和梵高的油画作品大家可以感受下色彩的处理方式。

商业后期修图中一般棚拍的单色背景不需要色彩感觉的调整,做好光,质和形就差不多了,环境人像照片中需要感觉的调整更多。通过分析照片用途及照片上的各元素特点,寻找适合的色调。其实你可以找到很多片子放一起虽然每一张颜色都不完全相同。但色彩的变化无非就是这么几张变化:冷/暖;艳/灰;亮/暗;统一/变化。

在做这些变化前还是要确定照片要的风格和感觉

比如下面几张对比图:

修图:邓嘉斌(线下修图班学员),修图指导:刘杨

看到雪花必然会想到冷,在色相环中青和蓝都可以表现冷,为了色彩的高级感尽量避免纯色所以可以选择青蓝的冷灰色。红色头巾为了融入环境中可以偏洋红一些。因为红色中加了蓝就会偏洋红。

修图:涂胜浩(线下修图班学员),修图指导:刘杨

上面这个图整个环境显然是有古典油画的感觉,而且空间中都是以黄色复古家具为主,所以光线照射到室内受室内环境的影响,必然会产生暖色的漫反射。因此调色的思路就要想办法把室内所有的元素尽量偏暖一点,考虑到同种求异的原则,要对固有色不是黄色局部适当保留原始固有色

以上几种寻找感觉的思路大致跟大家举例说明了一下。这些感觉的思路大多数算是情理之中的思路。后期中还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感觉。如果做到意料之外的感觉当然免不了需要有一些合成的基础。

我也拿几种图说明一下意料之外的感觉作为今天每周一答的最后配图吧:

修图:喵喵(灵动修图老师)

修图:刘杨

摄影/后期:刘杨

Ok~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我对照片感觉的理解。

最后帮大家再总结一下,「感觉」可以通过:光,质,形,色四个要素来找,但一定要搞清楚照片主体是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