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你!

90后小花文学社 舒意

《九零小花文学社》文章,欢迎分享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1924年6月25日,
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出生了一个“神童”。
这个“神童”的父亲是北京三所著名大学的教授,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
此时的他只有13岁,
但就是这个仅仅13岁的少年,
竟敢当街撕碎日本侵略者的国旗,
如此胆识过人,
就能看出来:
这个“神童”将来一定不平凡!
1941年,
他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毕业后在北京大学教学,
可父亲曾对他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
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
这句话让他决定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
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
从而报效祖国!
在美国留学时,
他学习成绩非常突出,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被世人称赞为“娃娃博士”。

他的成就,被美国政府看到了,

他们打算用更好的条件把他留在美国,

他的老师与同校好友也接连相劝,

可这都没有动摇他报效祖的决心!

1950年10月,
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
投入了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
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他,
就是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
他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
“如果我们不想受到别人的欺负,
那么我们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核武器!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
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
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只说了句“要调动工作”,
“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就踏上了征程。
从此,
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
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与妻儿)
在戈壁,
面对全是外文的资料;
面对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
面对“一个太阳不够用”的时间;
面对种种困难,
他丝毫没有退缩,
反而更加起劲,
因为他知道,
中国人必须靠自己!

1958年至1986年的28年中,

我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

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指挥的

100%获得成功!

这28年里,
隐姓埋名
除了组织,
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
这28年里,
他不能与家人团聚
偶尔回家,
也只是匆匆一瞥。
这28年里,
他把自己的一切,
都奉献给了国家!
1964年,
当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出惊天巨响,
当那片蘑菇云登上各大报纸,
世界都震撼了!
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
他主导研究的氢弹试验成功。
同样的方法,
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的时间,
美国用7年零3个月的时间,
前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
而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而这时,
他的身体却已因为核辐射患上了癌症,
他忍着病痛的折磨继续在一线工作。
他只有一个愿望,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86年,
癌症晚期的他提了唯一一个要求:
看看天安门,
去看看那个年少意气风发时,最向往的地方。
临终前,他对妻子说道,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
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
那么,
我仍选择中国,
选择核事业,
选择你。”
微弱的声音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微弱的气息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您说过——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

我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

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病逝的时候,
他全身的血液都快流尽了......
今天,
邓稼先逝世35周年。
35年前的今天,
他走了。
为了中国以后不被欺负,
他努力了一辈子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
中国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邓稼先”
这个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心里的名字。
这个为了祖国放弃一生安乐的高材生,
这个为祖国事业鞠躬尽瘁了一辈子的院士。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里,
将会永远书写着他的名字!

作者:90小花文学社 舒意

赞 赏

我辈皆如此,中华必强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