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称呼的由来和内涵
今天是教师节,北斗史地祝天下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长期以来对“老师”这个称呼充满了疑问。在教过我的老师中,二十到五十岁的居多,五十以上的就比较少了。年纪大的称为“老师”,还能够理解,但是很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不到二十岁的俊男美女们,也都被称为“老师”,这个就不好理解。
有人说,“老”是尊称,是指老师像长辈一样。也是说不通,因为现实中,“老师”和“医生”、“司机”、“工程师”一样,是个职业称呼,这也称呼就是个中性词。既然是中性词,就没有尊卑、好坏、高低的内涵,你能说老师值得尊敬,医生就不值得尊敬?你能说好老师值得尊敬,那些不咋地的老师也值得尊敬?
答案,其实就在“老”和“师”这两个字的本质内涵上。
《说文解字》载:“七十曰老”。因此,老,我们一般来称呼年龄比较大的人,如老人、老叟、老汉等。为什么呢?因为年龄大的人,有一样东西是标配,那就是拐杖。
然后我们来看古文字“老”,其实代表了两种拐杖类型,其右上部分象形的,是扶手构造稍微复杂一些的拐杖(如龙头拐杖);其左下部分象形的,是一种简易拐杖(匕,其本意是勺子,这里指简易拐杖的外形像勺子)。
有人该说了,那这个拐杖,和“老师”又有什么关系?
马上就有关系了。还有一样东西,和拐杖的外形颇为相似,这就是权杖。
权杖所代表的,是权威,是说话的分量。因此我们看到那些主教们、方丈(长老)们手里拿的,都是权杖。
拿权杖的人,在《周礼》中被称为“宗伯”,其职责是教人们各种礼仪的。
那么这个“老”字的内涵有二,一是 象征着其职责是教授礼仪(即规则、规矩),二是象征着其是礼仪方面的权威。
——————
分析完了“老”,我们再来看“师”。
“师”在古文字里,很多时候代表都是军队,如“师出有名”、“王师”、“班师回朝”“会师”等等。
那么这个“老师”,和军队又有什么关系吗?
军队中,自然有军旗,军旗的作用,一是辨别身份,二就是指引军队行进的方向。
对于多数人来讲,熟悉的军旗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在有的地方,是将牦牛尾作为军旗的。《说文解字》载:“旌,析羽注旄首,所以进士卒。”旌,就是将羽毛分开,然后集中于旄头,(挂在军车上)用来引导士兵前进。
这个旌头,就是牦牛尾。
还有的地方,将圆环作为军旗,比如传说中的罗马大队旗(下称圆环旗)。(古罗马在今天的张家界,详见《文明的湮没:今日张家界,昔时罗马帝国》)
《周礼》载:“五旅为师。”那么这罗马大队旗上的一个圆环,很可能代表的就是一旅。(纯属猜测,尚未考证)
然后,我们再来看古文字“师”。这个“师”字分为两部分,左边部分象形的是圆环旗,由悬挂在一起的两个圆圈组成;右边象形的是旌旗,是一个悬挂的牦牛尾形象。
那么“师”的本质,就是军旗;用在教学上,其内涵就是引领着众人行进的方向。
——————————————
综合以上,“老师”二字,其内涵是:象征着教授礼仪的人,象征着礼仪方面的专业权威,象征着指引行进方向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如今的老师,教授的不仅仅是礼仪,还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但其本质内涵,并未脱离“传道、授业、解惑”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