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龙蟠雾 似凤腾霄 ——也谈蔡宁的书法艺术

著名书法篆刻家石立君先生题写:墨犁园。


蔡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海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数十次入选全国性书法大展并多次获奖。



如龙蟠雾   似凤腾霄

——也谈蔡宁的书法艺术
阿  迪
蔡宁是一位全能型青年书法家,于破体书法造诣尤深。破体书法就是多种书体共存于同一幅书法作品之中。破体书法始于秦汉,至晋王献之创立破体书,唐宋式微,直至元赵孟頫、杨维桢,明宋克才得以再度中兴,清则以郑板桥、李瑞清后继之。今鲜有问津者,而却盛于东瀛,蔡宁能致力于此而为复兴者,善莫大焉!

蔡宁小楷作品最能体现他清劲、高古的气度。其线条劲健、挺拔,极富弹性。而结体则瘦劲、谨严,有欧书遗意。蔡宁将章草的点画的笔意纳入他的楷书中来,使森严的结体中出现了活泼的古意。蔡宁行草书则恣肆、狂放,显示出他奇诡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气概。他常侧锋落笔,走笔果敢,直捷中不时跳跃,不激不厉、圆润轻盈的二王书风被代之以粗头乱服、不衫不履的散僧形象。他那高度夸张的结体,随心所欲的造型,讲究法度的笔触,让人在剧烈的线条冲撞、纠缠、追逐中惊喜、震动、叫绝。随着跳跃、激烈的笔法而来的,是墨色的争奇斗艳。由浓至淡,渐至枯墨,因此带来浓淡对比的强烈冲击力。蔡宁草书则意致洒然。讲究诗意之情境,彰显主体之风采。欣赏它们犹如观赏了一出情绪昂扬的舞蹈。每一根线条,每一块墨色,尽情向你展露自己,敞开自己的心扉。它们是无声的诗、有形的画、活泼的生命之舞。

蔡宁破体书法作品观其貌,有如文章、音乐之“抑扬顿挫”之感;看其篇,又似乱石铺街,错落有致;闻其势,则有“行云流水”般之畅快。动时若散珠落盘,静时如孤峰迎佛,极尽天真烂漫之致也。

蔡宁的书迹融合了汉隶、章草和“二王”的格局,并有欧阳询和杨凝式的韵味。在古淡拙朴中,显出秀劲挺拔,既有前人的传统,又有自己的风格。蔡宁的破体书作,总是洋洋洒洒,用笔、用墨、章法时出新意,大中夹小,粗中有细,湿中带干,变化无穷,浑然一体。字里行间给人一种既“离奇古奥”,又不失法度的感觉。一如交响音乐会,各种配器,特色不一,当各样音色交响在一起的时候,和谐的旋律便从天而降,“此曲只应天上有”。蔡宁的破体书作中有楷书、行书、章草、大草等等,每种书体都很精到,且各具特色。然能融洽地掺杂在一起,仿佛五世同堂的大家族,男女老少其乐融融。

蔡宁破体书作用笔恣肆爽辣,潇洒出尘,方圆并用,疾涩交替,线条遒迈如古松虬曲,劲挺如钗股折屈,尤其是转折和捺脚,棱角分明。章法上拉大字距,保持行距,大多字字独立,间杂连绵相属。分离出的单字在造型上得到充分表现,每个字若坐若行,若卧若起,正侧大小,姿态各异,整幅作品如同战场,但见金戈铁马,纵横驰骋,搏击鏖战,惊心动魄。亦如:“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戕,倒载而归。”

蔡宁破体书作中的“计白当黑”一改均匀平整的古典处理方式,但仍是古典的风貌,而是将“白”与“黑”的大小比例适度夸张,使“白”与“黑”的对比明显,,这种处理方式是需要胆识的。空间的大小比例构成了跌宕起伏的音律,他时而高亢激昂,音调直冲云霄;时而低沉含蓄,音调又滑向山谷,或高或低,或粗或细。书法艺术虽有一个象形意味较浓的初始期,但书法真正成为自觉的艺术,还是在摆脱象形束缚之后的事情。这时字结构已成为线条与抽象空间的组织,书法理论中物象化的比喻、创作中物象化的比喻、创作中对物态的借鉴和依赖,都是出自心理的需要,而并非这种艺术形式固有的要求。行距不断的作各种宽窄变化,不断的加以行与行之间的粘连,粘并处好像电视剧的上下集的结合处,强化了间歇性和节奏感。另外,避免了章法上的呆板,收到了“侧以取妍”的效果。总之,蔡宁在空间上既继承了魏晋传统追求中和潇散的处理方式,同时由于自由之思想的文人心理,使得他在空间处理上适度夸张,显示出典雅的个性和抒情意蕴,让独立之精神的心绪驰骋在自己编织的缨络之中。

龙跃天门惊荡荡,飞鸟出林一扫空。书者,心画也。书法抽象以点画,实际上是书家心灵颤动的痕迹。蔡宁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完美地诠释了破体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审美转向,实现了时代审美共性与艺术个性的有机结合,其作品广受同道好评。创作风格既是个性化的体现,也是历史传承的标志,即艺术创作既是对自身的考验,也是对历史的挑战。正是由于这种艰难性和挑战性,才使得他在书法艺术长廊中乐此不彼,流连忘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