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婷婷:踏上写作之路
踏上写作之路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张婷婷
6月28日在写作组的开班仪式上,郭老师说:“在写作组1年,相当于盲目式成长10年,相当于个人式成长5年,相当于其他团队成长3年。”这句话让我有了期待也有了压力。我开始思考在为期一年的写作组,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定目标,让写作之路有方向。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郭老师给我们制定的随笔数量,每篇的字数,这就是明确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这几天我陆续阅读了写作组公众号的一些文章,其中几篇是老成员鼓励新成员的随笔,从他们的文章里我开始慢慢相信,写作真得会改变一些东西,写作也可以变成一份热爱。要想写好一篇论文,一篇教育随笔,需要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需要平日对教学、课堂、学生等很多因素的留心观察和积极思考。当然,写作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坚持的毅力,需要付出汗水,需要合理规划时间,需要不务虚名踏实写作。但是因为有了清晰的目标,在写作之路上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遇到困难也会迎头顶上吧。我也开始有点期待,期待坚持一年的我,是否可以像其他同伴一样,可以笑傲江湖。
勤动笔,让写作之路更坚实。“做一个笨拙的长期主义者”。这是郭老师告诉我们的。我想,这个“笨拙”应该理解为坚持写作的一种执念,而“长期主义者”就是一种勤奋的坚守。本来第一篇随笔应趁热打铁马上出炉。可是,因开班后第二天要参与改五年级的统考试卷,早早得睡下了。紧接着一天晚上,为使学生的暑假能过得充实些,又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去,看着其他新成员都提交了随笔,每天自己内心也在承受着煎熬。终于,9号晚上我给自己下了最后限期,在女儿哄睡后,熬夜把随笔写完。勤于动笔,需要与拖延症抗争,与懒惰较量,生活琐事不能成为搁笔的借口。有时候需要的就是逼一逼自己的决心,只要开始动笔写,相信会越写顺畅。
善总结,让写作之路有深度。最近读到一本叫《教育写作》的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不会写,万般精彩的教育实践,更与何人说?不会写,教师可能永远停留在实践细节的沼泽中,无法再进一步;不会写,教师无法领略更多的教育风景,走向更宽广的教育天地。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回首工作7年,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教育故事不计其数,上过的课也过千了,可是因为缺少写作,缺少理性的思考,缺少文字的总结和提炼,导致这些教育实践最佳提炼时机如流星般转瞬即逝了。这7年,于我而言,只是数字的增长,一不留神,周而复始的又一个7年可能又过去了。还记得5月26日,郭哥组建了第四期新成员的微信群,他在写作组布置了读书和写作的任务,我备感压力。但是为了完成任务,我得硬着头皮写。正值参加完“心理教学能力大赛”,心里是有千言万语的,正想找人一吐为快,何不借此机会写成教育随笔。于是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写完以后,感觉心里没有那么难受了,对于接下来该努力的方向的思路也清晰多了。这是我第一次尝到写作的甜头。
由于疫情原因,在8号的晚上,我才第一次正式与郭哥见面。见到郭哥,感觉他非常亲切,面容和善,戴着一副眼镜,喜欢笑,穿着蓝色的格子衫,有种朴实的学者风范,不像“江湖传说”的严格家长的样子。郭哥给工作室的成员们逐一点评论文,他从每篇论文的题目入手,教我们如何给论文搭框架,引导我们思考可以写些什么,哪些是不必写的。再从每段的内容看,应该怎么组织语言,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分享了他平时的一些写作习惯。虽然那天晚上的点评让小伙伴们都“红了脸,出了汗”,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我想,这就是郭哥的魅力吧!一位踏实的实干者。我心里暗自庆幸,加入写作组绝对是我做得最明智的选择。
踏上写作之路,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希望自己可以坚持写作,通过写作点燃教育的理想,提高专业技能,在写作之路上做一个“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