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需要了解中国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周恩来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说:“你会发觉,它并不神秘。你熟悉之后,它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神秘了。”

01

《美国外交关系(1969~1976)》第17卷(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2006年),第363页记录了这样的一段会谈备忘。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总理周恩来在绿呢面的桌旁坐下,以华丽的辞藻来做开场白。

基辛格说:“有很多游客来过这片美丽的土地。对我们而言,这又是一片神秘的国土。”

周恩来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说:“你会发觉,它并不神秘。你熟悉之后,它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神秘了。”

这次会谈是尼克松任总统期间的一次恢复中美关系的有益尝试,周恩来总理话中的深意自不必说。

这里我们只看表面意思,来说一说中国的“神秘”。

只问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了解中国吗?

当然一篇文章不可能穷尽,关于中国的特点,我们先来开个头。

02

无疑,中国是独特的。

其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名字:中国。

在中国人心目中,中国乃世界中心,是为“中国”,其含义是“中土王国”或“中央之国”,而其他国家则皆是中国文化的变种。

从公元前3世纪中国崛起为一个统一的强国到1911年清王朝的覆亡,中国一直占据着历史悠久的东亚国际体系的中心地位。

经济上,一套运河体系连接了江河与人口中心。

过去的2000年里,有180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都要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

直到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大于30%,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中国,也一直是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经济体和人口最密集的贸易地区。

在被炮火打开国门之前的几千年来,中国在一种早熟的文明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循环发展。

汉族人代代向外扩展疆界,从最初起源的黄河流域逐渐将四邻吸引过来,形成一批不同程度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社会。

而中国的皇帝高踞一个涵盖宇内的政治等级体制的顶峰并得到大多数邻国的认可,其他国家的君主在理论上都是他的诸侯。

中国的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都是文明的标志。

哪怕是地区性的竞争对手和外来征服者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中华文明,作为自己合法性的标志。

而这,也常常是走向被中国同化的第一步。

因此,中国人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中国,和“吸收了中国文化、向中国朝贡的其他小国”,构成了宇宙的自然秩序。

中国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始终视自己为世界的中心,并使四周邻国默认这一观点。

03

中国的光荣孤立在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酝酿了一种独特的中国自我意识。

中国的精英阶层逐渐习惯于认为,中国举世无双,不仅是世界诸文明中的“一个伟大文明”,更是文明的化身。

然而,与美国不同,中国从未宣扬过美国式的普世观并借此在世界各地传播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而是仅把注意力放在驾驭近邻的蛮夷上。

中国没有攫取海外殖民地,对大海另一边的诸国并无探知的兴趣。

中国也没有提出过跋涉重洋,向未开化之地推行儒家学说或佛教的理论。

形成这样的观念,也许首先是因为,中国从未遇到过与中国文化类似或大如中国的社会,所以也从未长期地与另一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往过;其次,在中国的观念中,试图对“不幸远离中国”的国家施加影响是不现实的。

对外,中国满足于自己在世界中的一贯地位,而对内,中国形成了一种循环的历史观念。

在中国,一段话脍炙人口:“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的每一次分裂都被视为不正常的暂时现象。

每次改朝换代后,新朝均沿袭前朝的治国手法,再次恢复连续性,而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战祸考验,终得以延续。

这使得中华文明形成一个特点:它似乎没有起点。

中华文明,似乎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出现的。

在历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复原,而无须创建的既有国家。

在中国人的历史观中,无论何时,他们似乎永远处于和今天相同的发展阶段。

历经了千年之后的近现代,这种对外排斥和本土封闭的思维模式,导致中国禁锢了自己的思想,无力挣脱自己的环境和传统的观念,从而失去了比较和发展的机会。

世界中心概念与循环历史观,这是我们认识中国的第一步。

▼ 据说这是苹果用户专享~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