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意识之谜 | 问题的提出:“庄周晓梦迷蝴蝶”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MxMDYvMjI3MzQwNjM0XzFfMjAyMTA3MzEwNjMwMzQ0MjU=.jpg)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为什么分布式的、时序上有先后的,
神经网络的活动,
最终会显现为一个统一的意识体验?
【每日一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
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意识的体验,
好比是宇宙漫长演化中的一道曙光。
尽管它还闪烁不定,
但它第一次将曾经漫无边际的,
无意识的黑暗世界的一隅照亮。
然后慢慢扩大,
并最终明白自己就诞生在那个,
被它照亮的宇宙中。
到底是意识在宇宙中,
还是宇宙在意识中?
这是一个“庄周晓梦迷蝴蝶”般的谜题。
让我们暂时搁置这个玄思,
回到当代理智的意识研究。
意识,是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定义: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
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
但科学家至今不能给予一个确切的定义。
通俗地说,意识即觉察。
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
某人觉察到了自我。
目前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
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
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
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关于人类的心灵,
神经科学界已经达成的共识是:
人的心灵,
是神经网络中信息传递过程的涌现性质。
大脑的神经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到底产生意识的神经机制是什么?
在神经网络的结构中意识如何涌现?
显然,这是一个激起人类理智好奇的有趣问题。
有很多学科研究“意识”,
包括哲学、心理学、医学、生物学、
信息科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
而神经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则是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的研究课题。
每一个学科领域对意识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它们互相交叉,互为启发。
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Understanding Consciousness》一书中,
英国心理学家威尔曼斯提出了,
意识的科学-哲学研究的5组问题:
问题1:意识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问题2:如何理解意识与物质之间的因果关系,
尤其是意识与脑之间的因果关系?
问题3:意识有什么功能?
例如,它与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4:与意识相关联的物质形式是什么
——尤其是大脑中意识的神经基质是什么?
问题5:检测意识
——发现其本性的最恰当方式是什么?
哪些特征能够以第一人称方法进行检测,
哪些需要用第三人称方法,
以及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方法的发现,
如何彼此相关?
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一组问题。
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广义现象学来说,
意识是一个唯有第一人称才可通达的现象,
因此,作为一个现象,
“意识是什么”的问题,
必须首先由第一人称的体验来揭示。
它包括日常的体验、内省和反思,
现象学的体验和反思,
东方传统中的止观等。
从体验来说,心与身相关,
但心与身处于何种相关关系呢?
这是一个根本的形而上学问题,
它关乎人究竟以何种方式存在。
就这个意义而言,
它是意识研究中真正的“难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
存在多种版本的一元论或二元论的解释。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恰当理解,
意识之谜就无望真正被解决。
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近现代科学表明,
意识与身-脑紧密相关,
这是意识科学研究的基础。
人脑是个难以捉摸的器官。
由我们未知的原因,
它产生了情绪、语言、记忆和意识。
它给予我们推理、创造和直觉力。
它是唯一能自我观察的器官,
而且沉思它的内在工作。
与意识的自然科学研究相关的,
一些核心问题是:
与意识体验相关的神经基质是什么?
或者说意识的神经机制或神经相关物是什么?
无意识心智活动与有意识心智活动之间,
神经表征的差别是什么?
为什么分布式的、时序上有先后的,
神经网络的活动,
最终会显现为一个统一的意识体验?
……
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关于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最早属于古老的哲学领域。
意识是什么?
经验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能够体验他人的意识吗?
长期以来,
心灵和身体的关系问题,
在哲学领域内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
这些哲学论争对意识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
庄子与惠施之间著名的“濠梁之辩”,
就是一场关于他者经验是否可知的辩论。
笛卡尔认为:
意识是个人的、主观的,
我们无法洞悉他人的经验。
现代哲学家认为,
意识远远高于平淡无奇的大脑运作。
现代脑神经科学家则认为,
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就是一台计算机。
争论还在继续,我们正在试着揭开奥秘。
去年今日2017.11.2: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