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窃喜,正在一点一点吞噬着孩子的自信

 01 案例

当您听到22岁的男孩与爸爸同床共枕,大学毕业安排好的工作,辞职了,爸爸到那他到那。短暂的离开也要五分钟一个电话.......,全然一个“爸宝男”;

初中的儿子每晚要枕着妈妈的胳膊才能睡着觉,否则无法入睡,妈妈感到了苦恼、无奈。

15岁的女儿因为怕黑一定要与父母同寝一室。

显然,这些孩子、这些家庭出现了困局,进入了一个很难自拔的怪圈里,父母开始为孩子的未来担忧了。

我们说孩子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形成的,在形成孩子的这些模式之前又有那些问题呢?

您的第一感觉是为孩子担忧?还是为家庭里的另一半担忧?更多的是想知道孩子的成长会怎样的呢?

托尔斯泰曾经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家庭形成的原因也都很相似,都有其共同点。

02 根源:

1、序位错误

家庭关系的第一序位是夫妻关系。

可是,很多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后,特别是妈妈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衣食住行、学习、成长,都变成了妈妈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妈妈的唯一,完全忽略了伴侣的存在,即使能够看到伴侣的时候,也是需要为孩子服务的时候,这时可以对伴侣呼来喝去,因为孩子需要,孩子的任何需要都要放在第一位,不论这个需要是否合理,也就是说是一种没有底线的满足,就如同我们开篇说到的,22男孩与爸爸在一张床上睡觉,时不时的还要坐到爸爸的大腿上撒撒娇,这绝不是一天形成的习惯,当我们问及妈妈在那里的时候,爸爸说:我儿子恨不得她妈妈永远不存在!

这是多么不堪入耳的语言呀,我想爸爸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是有一丝丝的窃喜在里面的:看看,儿子多需要我,儿子离不开我。

序位错了,所以一切都乱了.......。

2、不和谐的关系

家庭中夫指责妻,妻抱怨夫,一定要争个我对你错。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不能让步,否则看着孩子长成她爸爸那个熊样怎么得了,一定要按照我的方式去生长,也就是在这样不断争吵中孩子在长大。

孩子看到父母为自己而不断有战争会怎样做呢?

A\努力学习,告诉爸爸妈妈我都这样了,你们为什么还不好好地,为爸爸妈妈的欢心而学习,完全失去了自我。

B\破罐子破摔,不管我怎么努力,也是不可能被看到的,我也是没有价值的,我永远成不了爸爸妈妈眼中的好孩子,干脆放弃。

C\用自己的身体告诉父母,我们的家庭出现问题了:辍学、游戏、宅家、打架、离家出走、生病。

可是很多的父母并没有觉知,仍然在一意孤行地认为是孩子出问题了,都是对方的教育方法不正确---还在我对你错中纠缠。

当一方得胜的时候同样会有一丝丝的窃喜:此时,孩子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啊

3、无底线的满足

很多父母以能够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自豪、窃喜。

认为只要孩子好好看书学习,其他任何事情完全不用去管。只要孩子有需要,父母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甚至脸面来满足孩子的额外要求。

开篇案例中的孩子,读高中的时候,年级一共有5个班,这个孩子曾经在4个班就读,想到那个班,就能够到那个班。可想而知,学校简直就和自己家的一样,那里有什么规则可言。

由于爸爸无底线的满足,孩子真的被养成了巨婴。

可想而知,在孩子成长的前20年,爸爸是有得意在里边的。

当孩子这颗的砝码在自己这一边,自己就是家庭的胜利者。二比一,是有窃喜在里的。

妈妈在家里是被指责抱怨的,甚至是被贬低的。

因为整个家庭不懂得欣赏,孩子也同样得不到欣赏、肯定。

孩子出现的问题格式各样,可是家庭问题基本雷同:关系错位、指责抱怨、无底线满足。

03 正确的做法

1、让家成为爱的港湾

把经营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当孩子想到家的时候是温馨而又力量的。

每天让家庭中充满欢声笑语,相信每一对夫妻在组成家庭之初是彼此恩爱的,也就是这种恩爱才有了爱的结晶。

因此,每个人重归自己的位置,妻子相夫教子,而非颐指气使。

丈夫爱妻爱子,担当有力。

随着孩子的长大,慢慢做到对孩子的逐渐放手,孩子看到父母恩爱,就可以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去奔向自己的未来

2、互相支持,互相欣赏

孩子自信的根源来自父母的欣赏。

父母能够很好地互相欣赏,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被欣赏的,因为爸爸妈妈是他的生命之神,只有高高在上的生命之神值得被崇敬,自己才是有价值的,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才是一件隆重的事情,是一个隆重的生命,是值得隆重对待的人。

3、让孩子感受爸爸妈妈的祝福。

自己迟早是要与他们分离,独自成长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是自己的使命,感受到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永远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祝福。

孩子走起来会一身轻松,并有满满的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爱的港湾,彼此欣赏,彼此祝福!

您知道孩子学习的动力源于那里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