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对让我哭笑不得的父母啊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离婚七年》系列已转去小号更新
请点击下方链接关注小号查看
我那对让我哭笑不得的父母啊
文/晏凌羊 01
有时候,一想到我和我爸妈几乎算是不同两个阶层的人了,我就“又可气又可笑又心酸又感慨”。
我们家只有我在家的时候会开中央空调,只要我出门了,他们必定马上关掉空调。
说是怕冷,其实就是怕用电。
电表、水表的转动,似乎总是能激发他们深藏在记忆深处的“贫穷焦虑”。
前几天,我妈说我爸有老人味,两人还为此吵了一架。然后,我爸就去城中村的两元店买了一瓶香水,往身上各种喷。
你们想象下两元店买的香水夹杂着汗味能是啥味道?差点没熏死我。
我化妆柜上放着五六瓶香水和香体露(用不完,有的都快过期了),但他没跟我说过他要买香水,也不知道我那些瓶瓶罐罐是香水。
我让我爸跟我一起去广州专业的口腔医院去搞种植牙,他不去。
原因有三:
第一、嫌贵。
他总觉得一线城市大医院都是讹钱、吃人的医疗机构,是“人傻钱多”的人才会去的地方。
他中风后,我给他找广州最好的医院治疗,可医生们因为比较忙,没空给他提供很高的情绪价值,他就老怀疑别人医术不精。
老家那些无证行医但能把话说得得好听的“江湖郎中”说的话、开出的偏方,他就很信,觉得人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开出的方子还物美价廉。
我说,广州的医生只能给你“医病”,没法给你“医心”。他说,你懂个屁。
第二、他觉得自己不配。
我问他,钱是为人服务的,钱赚来就是给人花的,你都快入土的人了,还这么看不开?
他回答,我都老了,就像机器老了一样,没必要修了,那些钱省下来还能给你们花。我少花点,你就可以少苦一点。这笔钱花了,我心里不舒服。
第三、他不喜欢一线城市大医院的环境。
虽然他的时间并不值钱,每天几乎都把时间花在抗日神剧上,但他总是嫌挂号、等候、缴费、复诊等手续麻烦,且讨厌一线城市大医院那种让他感觉到万般不自在的环境。
如果你要让他去到污水横流、苍蝇横飞的乡村小诊所,他就自在得很,说话可以很大声,腰板都能挺得老直了。毕竟,在那里,人家很容易把他捧成款爷。
最近,他自己预约了一个乡村医生,说是要坐火车回去镶牙。我根本劝不住。
想起前几年,我给他买好了回老家的机票,但当时广州有超大台风预警,航班取消了。
他听说这种情况下退机票不会损失什么钱,立马退了机票,临时决定坐火车回去。
他跑去火车站买票,得知人家火车也不发车,就又跑去了大巴客运站,决定坐大巴到南宁,再转车去昆明,再再转车回老家。
正规客运站也不给他售票,他就找了晃荡在客运站的黑车拉客仔(那时候广州查这些人查得不咋严),拖着行李上了黑车。
整个过程,他都没跟我打招呼,大概是怕我不同意。直到坐上大巴(黑)车了,才给我来了一个电话。我当时气到在办公室里骂娘,不知道他到底在急个什么,为啥多等一天都不行。
那一次,好在他没出什么事。
前几天,他跟我说以后他要落叶归根,要回老家居住,还要养一头牛。
我说,你忘记了自己已经是个连走路都走不大稳的中风患者了吗?牛稍微往后退两步,你躲避不及,都会踩到你。
他说,人各有命。
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02
前段时间,我爸说要回老家一趟,我就让他回去了。
给他买的十二点半的飞机,我说我去送他,他说不用,他等不及我。
然后,他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出发,八点半到达候机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回到老家后,我爸闲不住,跑去农村老家院子里拔草,虽然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拔的必要,但他们认为,我们一家能平安顺利,是因为祖宅风水好,而一个风水好的宅子是不可以杂草丛生的。
刚才他跟我说:“拔草拔到第三天,我浑身疼痛,腿都变得僵直了,几乎要动不了,差点以为自己又要发病(中风)了。”
我有时候就觉得吧,小孩比父母懂事。
如果说,一个家庭的财富也是一个桶的话,那么,桶里“财富值”(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赚钱能力最强的那个人,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风险环节(比如,对风险的认知最短板的那个人)。
这两天,我也回来了,一到市区家里,差点被没气得翻白眼。
几年前给我爸妈装修好市区的房子、买好家具,我就回广州了。我爸妈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去了广州,帮我做开家务和接送孩子。现在,我回老家来一看,感觉一秒内我又被拉回了我原先的阶层。
一个教训:给父母买家具,一定要买贴合他们阶层和身份的,千万不要买“他们认为贵的”。
比如说,我花几万块钱买了同系列全套餐桌、茶几、沙发、书桌(样式和图一、图二、图三类似,具体的产品图找不到了)。
我妈大概是觉得这些东西太高级了,要保护一下,就去菜市场买了几块钱一块的塑料贴纸,给餐桌、茶几、书桌各贴了一块。时间久了,贴纸和桌面粘为一体,变成了这样,用吹风机帮忙也清洁不掉(你们有好办法吗)。
家里囤满了他们以前从工地上带回来的各种用来装油漆、建筑粉末等原料桶(注意:从来都用不到),沙发也被不知道哪儿买来的廉价布包裹得严严实实。
得亏以后我一两年也才回来住几天,眼不见心不烦。
父母穷怕了,一用点“好东西”就心发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以后给钱让他们自己买吧,不然,真是对钱、物和心意的三重浪费。 03
我爸一回到老家吧,好多坏习惯就来了,包括卫生上的、言语习惯上的。
在广州,他遇到的人几乎都是比他有钱、比她女儿有钱(或是差不多)的人,他没法嘚瑟,甚至还有点自卑。
某天晚上跟他一起去餐馆吃饭,他就开始在服务员面前秀优越感,用的是我平时最讨厌的口吻,搞得我一直跟在他屁股后头跟人家说:“你别把他的话当回事。”
我在广州租房子住的那几年,他在老家逢人就说我月入x万。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个收入真的好高,但在广州来说,真是啥都不算。
他这么一说,就有十几年没联系过的七大姑八大姨就找我借钱,我不借还说我忘本。
今天,我爸一大早出去买菜了,我给他打电话,让他在家门口的餐馆给我打包点米线回来,我要吃早餐。
然后,他去餐馆买了一斤生米线回来。餐馆的生米线是从菜市场买来,准备做给食客用的。我不知道他跟人家说了啥,人家愿意卖给他。
我说,你为啥买生米线?我要的是可以直接吃的、煮好的米线。
他说,我以为你要的就是这个,而且,我没有带饭盒出去。
啊,我要疯了,他是不知道饭店有打包盒这个玩意儿吗?而且,他知道家里连盐、油、酱油都没备啊。
然后,我和逗号瞪着一碗白水煮出来的米线发呆。
再配上这个贴了贴纸的桌子,你们体会下我的心情。
上次台风要来,我打电话让他帮我上阳台收一下衣服,他真的只收了衣服,不收裤子。
我让他拍一下房产证照片给我,他给我拍了个全国通用的的房产证封面。
04
之前我讲过这样一个事情:上次我带逗号去重庆,在朋友家住了几天。朋友的爸爸年纪比我爸都大,但他是事业单位退休职工,能自己开着车来机场接我们,能熟练使用各种APP软件,我当时就在感慨:朋友的出身,真的比我好多了。
这种“好”,不仅仅是父母拥有经济条件上的“硬实力”,还包括他们能熟练处理社会事务的“软实力”。
决定一个家庭能不能兴旺发达的,可能是“硬实力”;但决定一个家庭,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会不会遭遇灭顶之灾的,就是“软实力”。
真要到了救命的时刻,你会不会打电话、会不会开车、会不会使用APP等等,真的能决定一个家庭是转危为安还是化危为险。
可是,你说我能怪罪父母么?完全没有的,我只是有点点羡慕别人家的那些“软实力”而已。
前几天网上不是在讨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助力或消耗问题嘛。
有的原生家庭,对个人来说,真的是“神助攻”。父母在很多事情上能给孩子铺好路桥,孩子若是给力,就非常容易成器。
有的原生家庭,对个体来说纯粹就是消耗,父母就是给孩子扯后腿用的。孩子好不容易通过打拼积累一点财富,父母总是凭实力让他们一夜回到解放前。
我可能是你们认识的80后博主中出身最低的。上大学之前,我是真的很穷。上大学之后有国家助学贷款,有大学生身份,稍微好一点。
大学毕业后拿工资了,就真没怎么过过很穷苦的日子了。比如,我从来都没有吃过通勤挤公交、地铁的苦,中午也不需要带饭或吃外卖。
我爸妈对我来说,不算“神助攻”,但应该也没怎么拖后腿。我的家庭对我来说,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类型。这使得我的奋斗成果,能最大限度地留存在自己的手里。
我爸妈吧,跟城市里的中产父母相比,真是没法比。但是,跟农村那些农民父母比,他们又算是比较成器的父母了。
比如,有文化,不重男轻女,无不良嗜好,勤俭持家,不管过得多辛苦都始终相信邪不压正、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
而且,我相信这世间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父母。
我知道我的父母也有他们的局限,他们托举我走向更好的地方,已经竭尽了全力。
相比那些已经没有了父母的人,我觉得自己还是足够幸运。我父母能力一般,没办法很精细地照顾我,但他们对我的爱是实打实的,只是总用不对方式。
学会接受缺憾,并和人生中的每一个缺憾相处,也是生而为人的必修课。
这一门课,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修及格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这几天都在老家丽江,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老家的视频吧。
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