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TSMs)通常起源于视交叉沟和鞍结节,因其解剖位置较近,临床上把起源于鞍膈、前床突、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统称为TSMs,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TSMs毗邻视神经、垂体柄、下丘脑、颈内动脉、海绵窦等结构,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技巧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眶上外侧(lateral supraorbital,LSO)入路由HERNESNIEMI等在2005年首次报道,此入路简单、快速、安全、损伤小。
 
手术方法
 
根据肿瘤生长方式选择手术入路侧别,偏侧生长的选择瘤体较大的一侧入路,跨中线对称生长的选右侧入路。患者取仰卧位,上半身抬高约20°~30°,头部下垂15°,向对侧旋转约30°。作发迹内起自中线,从外下方弧形走行至耳前1 cm,颧弓上3~4 cm,总长约7~9 cm的切口。常规消毒铺巾后,切开头皮,分离前段颞肌及骨膜,将肌皮瓣翻向眶上缘及额颧突附近。在颞线后下方钻1骨孔,然后用铣刀打开4 cm×5 cm的骨瓣。磨钻磨削去除蝶骨嵴和前方额底骨质,使前颅窝尽可能平坦。
 
硬脑膜悬吊后,围绕蝶骨嵴弧形剪开硬膜。显微镜下自额外侧进入颅底,解剖视神经-颈内动脉池蛛网膜,适当解剖侧裂,充分释放脑脊液。双极电凝处理肿瘤前外侧基底部血供后,充分瘤内减压、减瘤,蛛网膜界面下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蛛网膜下视神经上细小滋养血管,肿瘤侵犯的颅骨予以磨除,必要时颅底重建,防止脑脊液漏。
 
讨论
 
鞍结节脑膜瘤(TSMs)属于鞍上区肿瘤,多见于成年人,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TSMs与视神经结构关系密切,大多数的TSM患者都存在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因此,手术是TSM患者唯一合理的治疗选择。但是,由于鞍区涉及重要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手术视野显露至关重要,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文献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较多,包括翼点入路、单或双侧额下入路、额下外侧入路、眶上锁孔入路、经鼻蝶入路等。
 
LSO入路为HERNESNIEMI等在翼点入路基础上,不断总结手术经验而创建。采用LSO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开颅简单、用时短,具有侵袭性小的特点,减少了开颅相关并发症。在TSMs的显微切除中,传统的单额或双额入路存在以下缺点:冠状切口长;高额窦开放率;较多的额叶暴露和牵拉;下丘脑损伤;嗅神经损害;上矢状窦前1/3及额叶回流静脉的结扎。这些弊端在LSO入路均可避免。
 
经典的翼点入路缺点为:切口较长;手术对脑组织牵拉较多;高位病变存在盲区;显露对侧病变距离较长。采用LSO入路能减少开颅时间,降低对颞肌的损伤,避免对面神经额支的损害,降低了手术对容貌的破坏,能够以较短的距离到达鞍区。TSMs的血供常来自于脑膜血管、筛后动脉以及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无名脑膜动脉,应用LSO入路有利于早期处理TSMs供血动脉,从基底部阻断肿瘤血供。此外,TSMs的大小并非限制LSO入路应用的主要因素,大型肿瘤也可通过脑松弛技术、瘤内减压技术及蛛网膜界面分离技术实现有效切除。但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被肿瘤包绕时,应用LSO有其局限性,此时采用双额经纵裂入路比较合理。
 
此外,对于肿瘤切除后需要进行颅底重建的病例,经LSO入路存在一定困难。LSO入路视神经的保护:TSMs患者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视野损害,对视神经结构进行直接减压及改善视力是TSMs显微手术的重要目标。TSMs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同术前视力状况、视力损害时间周期、肿瘤是否侵犯视神经管、视神经供血血管保留等因素有关。
 
通过LSO入路显微手术切除TSMs保护视力的经验:①较大的肿瘤应在肿瘤去血管化后,先行瘤内切除肿瘤,尽可能避免瘤内减压前牵拉视神经;②降低视神经周围机械张力后,早期打开视神经管,有利于视神经充分减压及切除视神经管内肿瘤;③去除视神经管的骨质时注意持续冲生理盐水,防止视神经热损伤;④显微分离肿瘤蛛网膜界面时,注意保留覆于视神经结构前上表面的血管化蛛网膜层;⑤术中使用低功率电凝分离切除肿瘤,并滴注生理盐水降温,防止视神经热传导损伤。
 
总之,LSO入路可有效安全切除TSMs,该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LSO入路值得推荐应用于TSMs的显微手术切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