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头村毛氏
道头村毛氏
毛氏,女,生于乾隆二年(1737),故于嘉庆十八年(1813),享年76岁,道头村村民秦通泉之妻。其祖籍不详,为贡生毛清奇之女。她从小读书,知晓女史之箴一类的女子言行规范和懿德礼仪,受到了家庭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诫,因此她性格温柔善良,做事贤淑谨慎。毛氏19岁时嫁到秦家,乡里乡亲看到了新娘的年轻貌美就联想到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来赞美她。
过门后的毛氏果然遵循妇道,克己修身,因此她和秦通泉的婚姻美好,家室和谐。不幸的是在她26岁时,秦通泉去世。毛氏当下哀绝悲痛,心灰意冷,这是因为家里清贫,以后的黍米饮水都没有人了着落。于是想投环上吊而死。他的公婆在同样的伤心中几次躲下她举起的刀剑。
但是,毛氏冷静下来想,自己没有子嗣,还有唯一的侄子也无人抚养,如果没有她则秦家难以传承宗室。所以她下决心靠用一双十指手做生活,来'’代哺鸟而尽孝”。
此后她伺奉公婆,养育幼子,毛氏备尝艰苦,困难之事没有比她遇到的更大的了。等到年老的双亲去世下葬,虽然她人穷家困,但事办还说的过去。之后,她为了侄子的成人成材,毛氏更加勤于纺织,维持生计,每到深夜劳累,他常以“锥刀刺臂,以自坚励”。
在漫长的岁月中,毛氏的贞洁操守没有人能超过她,不管是她的生与死,甚至于她的淑德好人品在他的生前就很有名声了。直到她76岁高寿去世,毛氏守贞达到了51年。他抚养大的侄子秦咸和没有辜负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成为在京城国子监读书的监生,很有文化。
毛氏的事迹经凤台县主管文化教育的儒学官冯思琛、吕金生了解到,认为很符合当时的女子的道德规范,值得褒奖。于是打报告给上级领导,结果层层认可。最后嘉靖皇帝下旨,礼部令县衙拨银,依照定例,由本家即秦咸和建节孝牌坊。
建成后的门型石牌坊屹立于道头村北大路上,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被拆毁。今日道头村两委决定编撰《道头村志》,我有幸找到当年修建牌坊的官方批准文书和介绍毛氏事迹的碑文,就此将毛氏一人记录下来,让道头村民来触摸历史,留住乡愁。
《凤台县续志·烈女》:秦通泉妻毛氏 青年丧偶,常以锥刀刺骨,以自坚励。守节五十一年。
凤台县儒学冯思琛、吕金生为额恳旌表口广皇心以维风化事,据凤邑绅士口口口口口周官等呈,称道头里故民秦通泉之妻口毛氏,乃岁贡生毛清奇室女,幼娴女史之箴(女史是一种官职名,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女史箴是教导后宫生活的教科书),长凛大家之戒,柔嘉维则,淑慎其仪(本性温柔善良,做事贤淑谨慎),年十九而桃夭(赞美男女婚姻以时,室家之好),载妇道克修,岁二六而镜破,旋伤哀痛几绝,梦冷蒿口口投环而从死,心伤姑舅难引剑口口口悲,家贫兮菽水何供,口口亡兮宗嗣无托,十指营生,代哺鸟而尽孝,若息继嗣无,雏侄以承宗,艰苦备尝,事难莫甚,迨衰亲之葬,谢处困穷而丧葬无亏世嗣,子之成立,亲纺织而发勤,弗替贞操,于定于殁,处淑德丕著于生前,计寿七十六岁,前口公口口篇之女经,守贞五十一年,口口口三十载之成例,绅士等谊属葭茡籍联桑梓情殷,范俗至且,维风谨开事实工恳转详等情,据此口学确查得该氏节劲苍松,心坚如石,十九于妇,克赋宜家口什口口口口口矢不二,之贞事衰亲口至老妇口克修抚嗣子,于弱龄宗亲有托,口口口口口节堪矜,年例已符表扬,允口兹口其里邻亲族,各甘结此具,事实清,册口文牒送口口堂台查核转祥施行。
嘉庆十八年(1813)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