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雅彬:我读《人间词话全解》
原创作者:王雅彬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我读《人间词话全解》
读《人间词话》源于几年前朋友的推荐,但因为诸事繁忙,书买上翻阅了几下就束之高阁了。年前,几位文化界的高人与我聊天中,都提到了阅读经典书籍的重要性,我正在选择困难时,恰巧看到了一篇链接《文史哲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论中国学者作品为何无趣》,文中对王国维先生评价极高,文章写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让我再次想到了朋友的推荐。
一、找到了这本厚达360多页的,当初从网上购买的《人间词话全解》,我依然喜欢。书籍的装帧、设计很讲究,是我想看到的王国维先生崇高艺术性和文学性完美结合的样子,更可喜的是,全书分了上篇和下篇,上篇是众所皆知的《人间词话》,下篇是《人间词话》手稿中删除的部分。通过编者,让世人又一次领略了王国维先生的妙语连珠,见解独到。刚刚开始读这本书,就碰到了阅享读书会组织为期十二天的读书活动,于是我欣然应约!因为最吸引我的是咱们的美女会长要求写三次感想,这对我来说有些许挑战。因为自己平素喜好写诗,很多时候不愿赘述一些事情,但读先生的鸿篇巨制,不写点文字真是不敬哦。在我读过的上篇中,很多章节都提到了词的境界和气象,王国维先生论词的境界与气象又不仅仅局限于词,有时会拿诗做参照和对比,来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先生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造诣极深,这使他成为一个完美的治学者、纯粹的艺术家,却又怀着深深的忧虑民生情结。他将亲手所书之词收集为《人间词》,诗词评论叫《人间词话》,许多个“人间“词,体现了先生心怀天下的责任和担当。书读到四分之一处,正好是先生从浩如烟海的诗词世界,撷取三句词,连接在一起,既赋予了它们深厚的哲学思想,词的深意,又是人生的慧言。请看: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脍炙人口的人生“三境界”,足以让我心慕手追,足以教我认认真真、完完整整的将这本书读完,而且不止读一遍。
二、书读过一遍,所能记住的甚少,但第一遍的通读,总能给予你大概的印象和整部书脉络结构的了悟,尤其看书过程的身心浸染,思绪涌动,却是对人心灵认知的抚慰和疗愈。浸淫于王国维先生在书中呈现的辞章佳句中,了解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一阙《玉楼春》“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便也是张爱玲爱之情深、悲之深重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婉约派的词人有许多,先生在评论时,以精细为尺,以清代评论家冯梦华“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衡量诸多宋词名家,让我明白了不加雕琢、凄婉深致、自然流畅表达的可贵与高雅,秦观秦少游的词当如是:《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李煜李后主的词是气势磅礴蕴含人生哲理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柳永却是写不尽的欢爱悲伤,情意绵绵:“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比较鉴别之中的好词好句,让我了解了诗词的风貌,也就是作者的气场。先生评价诗词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气象”之说。从《诗经》到《离骚》,再到诗人王绩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更令我领会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看似平淡表达,却于自然中见气象的个中滋味。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最精辟的地方,就是打破了固有的“诗庄词媚”之定论,用气象来评判李白的诗,同时也用气象来评判词。也就是说,诗词虽文体不同,但二者却可以交融,虽各有其明显的独特性,但融通之后,互能阔其气象,达其高度。其中的代表词家便是我们熟悉的苏东坡、辛弃疾等人,且看《赤壁怀古》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之大美也。先生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有境界自成高格”、“词境贵在真”、“大巧不工”......每一句每一言皆为我学、与我知,“语妙不必代”说的就是先生的评语箴言。
三、先生欣赏周邦彦《苏幕遮》中写荷之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与称赞冯延巳的“细雨湿流光”所用的“能摄春草之魂”一样,写景之寥寥数语,真叫人心里灵动,捕捉风貌,达到传神之境。先生一直推崇情景交融,情融于景,景消于情的自然流露,因此,非常赞许苏轼之词,认为其词写得行云流水,情感细腻自然,景从情中来,情在景中显。比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两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说到这儿,我还想谈谈王国维先生将词人分类的事,这分类的标准就是“隔”与“不隔”。“不隔”,指的是通过景物描写生动地传达写词之人的情意。我们看看所举例子:写情的有《古诗十九首·第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生命不过百岁,却每天为千岁之后的事情操劳、担心,失却了怡然自得,生活也变得索然无味。人生当及时行乐,以率真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莫被时间消磨。写景之诗,王国维喜欢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舒展之意扑面而来。写诗如说话,极尽自然,自然却又是自己质朴的情怀,轻快怡然。还有《敕勒歌》(北朝斛律金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来,境界开阔,读之便觉得一切是之。草原就是这样的,雄浑浪漫。不隔,乃是亲切自然,犹如和一个知心知底的人娓娓交谈,窗前茶香袅袅,窗外行云流水。不隔,乃是直抒胸臆的脱口而出,直陈风物的潇洒率真,毫无矫揉造作东施效颦之粗糙。不隔,乃是至情至性,写人性之清新,咏情怀之真诚,沁人心脾。
先生对宋词的看法有非常独到的方面:“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这段话是先生的原话,在此全部引用原文是让大家自己去体会。我怕自己语焉不详,反而亵渎了原意。“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剑南”是指南宋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陆游,而“幼安”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前两位也很优秀,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了解王国维先生对他们的解读。我主要说一说辛幼安、辛弃疾,南宋词人中,最得先生欣赏的,真正有性情有境界的,可以与北宋词家相抗衡的词人唯有辛弃疾。他不仅是南宋的真词人,还是南宋的真丈夫。他曾经快马挥剑,冲入敌营,砍杀叛徒,切割叛徒之头,一切事情都完成在一个晚上,滴水不漏。如此豪情,词中哪里还会缺乏性情之言。到这里,实际已表明了先生所要说的一个观点就是:现代人模仿南宋词很容易,初写词之人总是把南宋词作为祖本,而不愿意学习北宋之词。其实这里的原因就是南宋的词之美不过是格式文辞之美,这是很好模仿的,而北宋的词之美是气象境界之美,不易学。也就是说,先生认为容易学的,不过是匠心,也就是辞藻的华丽,用词用句的手法可以学习,但是真正的意境是学不出来的。所谓“匠心易学,意境难工”。北宋词家里最好的是谁呢?当属苏东坡。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乃豪放派之代表。先生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苏东坡和辛弃疾之词,正是文学和格式的完美结合,刚柔相济(苏轼的诗已说明这一点)。东坡脍炙人口的《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我就不一一在此录写。辛弃疾的《青玉案》、《满江红》、《贺新郎》、《木兰花慢》也不赘述了。读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感受到的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先生语“雅量高致”,高风亮节,德性弥漫。读苏轼,叫人心中愉悦,看透烦恼,从而超脱,并且积极;读辛弃疾,叫人热血沸腾,情之兴兴,志之勃勃。古人说“文以载道”,艺术给予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美的享受当如此。词之到南宋灭亡后,那些惊心动魄的充满了才华的句子,在黄沙尘土中掩埋许久,直到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出现,才将它从多年的沉寂之中唤醒。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未刊手稿》中说:“境界为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到此,我暂搁笔。读这本书的十余天来,心中已被先生所列的词之浩瀚广博塞得满满的,更为先生的博学和精辟感叹感动!《人间词话》给予后人的远远超出我写的这些,许多内容还需我们今后细细品读、琢磨、领悟和习练。
作者简介王雅彬,一名幼教工作者,爱好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