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五十一)
抽象能力人人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但如果不经过系统的哲学训练,也就是系统反思,我们的抽象能力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于是我们就只能是偏重于物质性——类似于行尸走肉——的半成品人,而非理想意义上更富思想性——活生生——的成品人。这就是诗人为什么会矛盾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道理所在。
仅具备浅层次抽象能力的人可以实现生理成熟,但心理是否能够成熟就值得商榷了,因为浅层次抽象能力与浅层次逻辑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人的抽象能力可以通过逻辑训练获得提升,进而获得思想成熟,所以人类才能主动脱愚向智,而不依赖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神。
仅生理成熟的人无法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人的社会性要求人人都实现思想成熟才好。受文明和社会实际发展水平制约,人类至今仍只能纠结于理想不得实现的苟且生活。人的苟且生活中,总有无尽的悲喜剧在反复演绎。
人类整体生存状态虽然极尽苟且,但苟且的生存毕竟也是有理想的抽象思维指导着的,这是一种不安分的苟且。正因为苟且得不安分,所以暗中决定了无数人的抽象思维一定会在不经意间由某个偶然出现的智者汇集总结成富含内在逻辑的思维系统,是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所在。这样的哲学再经过哲学家自己或者他人整理成伦理、道德或法律什么的,于是就成为指导(能辐射到的)全体人的行为准则,人类整体文明于是得以上升。
人类文明就是在间或出现哲学家的过程中保持着持续性缓慢提升的,从中尽可以体会前面所说的脱愚向志,其实只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能力,真能把这种潜在能力主动变成现实变革的,只能是人群中的很少一部分人,更多人只能被动等待被改造。人群当中从来不乏主动改造别人的人,只是基于能力与动机的不同,因实际改造成果或积极或消极而呈现足够的丰富性。
宗教也改造人,但宗教一定是通过先行的神的迷信之后再行改造,所以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宗教,一定是消极改造,绝非积极改造。宗教几乎能与人类一切政治和平共存,就是因为在劝喻思想革新能力不强的弱者们安于现状方面,宗教的维稳功效强大,这当然迎合一切统治者的统治需求。
在人类整体文明终极进步前。宗教将会一直是很好的社会矛盾居间调和者。相对于宗教的历史性纵向消极作用,它又有绝对的横向积极作用,所以宗教在哲学普及化之前,必定继续长期合理存在下去。只是我会把宗教的传播也理解成隐性的哲学普及。
哲学家们(当然包括宗教家)的系统思想最终都通过伦理、道德、律法什么的世俗手段制约着人们的所作所为,虽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但都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积极的是成果,消极的是成本,成果与成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真正理性的人遇积极不骄,遇消极不馁。
这里大家尽可以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足够理性。只要足够敏锐,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在哲学主导下的文明提升与人的行为被制约的互动过程中,其实也暗含着哲学常识化和普及化的过程,而我现在所尝试追求的,不过是将之前的隐性行为变成更高效的显性行为,因为人类整体文明已经达到这个程度了——当文化知识普及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作为知识精华的哲学普及化工作就必须提上日程,因为人对幸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尤其是那些知识化水平绝对提升的人,对幸福的层次和品质要求更精微了,这需要作为知识精华的哲学来补位,当然也只有哲学能够补上这个位。
当下的中国人普遍抱怨年味儿不足,道理就在于此,平时大家都全力以赴于物质文明的追求,精神文明建设自然相对变得可有可无了,结果导致赤裸裸的以可计算的金钱观主导人际关系,无价的精神交往自然无处安身。
而过年是什么概念?比较而言,过年是农业文明中,人们在长期辛苦追求物质文明后,新旧两个劳作周期间的短暂调整期,让人在此期间能够充分享受感性无价的精神生活。用哲学的视角看,主是让大家刷一刷人的存在感。
可如今,中国社会更快步向赤裸裸的商业社会转型,主客观双重淡化旧传统于人的现实生活,于是那些平时不注重精神追求的人,在非商业化的年俗中,自然就不会玩儿了,抱怨年味儿不足就再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