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地方高校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

在融媒体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尤其是高质量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中国优秀社科学术成果和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中国学术在世界舞台发声、敲击世界学术强音的重任。对于地方高校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而言,怀揣远大的办刊理想是推动刊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时,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牢固学术期刊“内容为王”的核心优势、实践“分步走”的发展策略,才是脚踏实地办好刊物的基本规则。

在媒介融合时代迎来发展新机遇

对于地方高校社科期刊而言,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是挑战,更是机遇。一方面,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观众分流、传播革命、广告竞争多方位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新媒体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媒体成为大势所趋。融媒体要充分整合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传统与新媒介资源,实现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优化整合。网站、微信等渠道都是地方高校社科期刊可利用的良好平台。

此前,地方高校社科期刊发展路径较为单一,专注于纸质刊物的编校,受稿源质量、高校平台和资源所限,发展宽度相对狭窄。而且,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社科期刊都是本校学报。如何处理校内和校外的矛盾,是高校学报编辑时常需要面对的难题。

地方高校社科期刊发展的关键在于摆脱形式束缚,认识、利用、开发内容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价值。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和在线会议平台等,实际上就是学术期刊融媒体最典型和最具发展力的代表。

内容为王

强化高质量发展根基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期刊强国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全国期刊业的共识。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核心是牢牢抓住内容建设不松懈。尤其是社科期刊,“内容为王”是硬道理。作为地方高校的社科学术期刊,在学术平台和学术资源并不占先机的情况下,优化期刊出版结构、彰显刊物特色、定位差异化发展路径,是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分步走的关键。

从地方高校社科期刊整体性发展角度来说,服务细分领域,打破用稿壁垒,稳步推进社科期刊结构性改革值得重视。从具体的社科期刊创新性发展角度来看,争取优质作者和优质稿件是期刊办刊者的追求。首先,不能一味地“追”名家,“非名家不可”。尤其是地方高校,它处于一个特定区域,更加熟悉这一区域内的社会文化发展历史与现状,有着得天独厚的研究基础,这是地方高校社科期刊值得深耕的稿件资源。其次,为有潜力、勤治学的青年学人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最后,特别对于地方高校社科期刊而言,省内、校内作者来源量不能作为用稿的硬性指标。

媒介助力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应从消除学术生产与传播的刻板印象开始。期刊的投稿、审稿、编校、出版、传播等各环节,都可以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以传播环节为例,这个部分是之前在传统媒介传播领域容易被学术刊物办刊者忽视的。很多高校社科刊物都是靠拨款经营,经济效益不是最需要考量的因素,但是对追求社会效益的理解都存在片面化问题,出现了对核心刊物盲目崇拜等情况。在媒介融合时代,学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范畴可以自主选择 ,交流方式也更加灵活。地方高校社科期刊可以利用融媒体快速获取优质稿源,也可结合融媒体发展的特点,针对当前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选题,发起线上学术沙龙、学术辩论等。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开通内涵式的传播渠道,为多层面的学者和社科爱好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养分,让社科期刊回归学术本位。

融媒体最鲜明的特色即是“融”,并且“融”不是单一的、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于期刊人而言,要充分理解不同媒体方式的优劣,选择最适合自身期刊的传播方式。这包括:统一某一平台的整体风格,不同子内容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大胆尝试新的传播技术,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不求其多,但求其精。避免“大杂烩”,什么都运用,最后产生“四不像”。制作精良是融媒体技术成熟的标志。精良,既要精又要良。从受众阅读习惯来说,普通非学术研究者受众无法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篇学术论文的阅读中,即使是专业学者,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不同,也无法做到利用较长时间阅读完整的一篇推送论文。所以,这就要求公众号运营者们把握受众构成以及阅读习惯,做到内容精练、精干。太长的文章,尤其是文字类的,很少有人能从头看到尾;就连太长的视频都可能不会吸引太多受众长时间浏览。长短适中,文字尽量精彩、凝练,结合多媒体不同的呈现,搭配趣味性强的表达方式,才能让受众“不知不觉地”完成整个浏览过程。另外,采用多媒体方式,比如图片、动态图、视频等,必须保证质量,要避免使用粗制滥造、画面模糊、指代不明、陈旧不堪的素材,否则就会降低整个作品的品质。

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是期刊创新的保障

从定位到策略,从组稿到编校,从生产到传播,地方高校社科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分步走”,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注刊物的内容,保质保量完成学术传播的职责,要有新媒介的视野、具备多维传播的本领,还要担当起学术把关人、内容传播者、媒介信息源等各项职责。

社科期刊出版单位甚至可以通过平台延伸产业链,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这些媒介融合工具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成为地方高校社科期刊实现“弯道超车”的通路。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学术成果不再仅仅受某一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及爱好者对学术热点和社科前沿产生兴趣。他们可以采用便捷有效的方式获取信息,有时甚至将学术成果内容推送给学术圈以外的普通大众,这也是新媒介技术被广泛应用产生的结果。当学术内容在融媒体上被二次传播时,传播源很有可能就是社科期刊的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