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释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红叶: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元:原,本来。
“空翠”句:形容山中翠色浓重,似欲流出,使人有湿衣之感。空翠:指山间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译文
荆溪潺湲流过露出磷磷白石,天气变得寒冷红叶也变得稀稀落落。
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了人的衣裳。

赏析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荆溪白石出”主要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天寒红叶稀”主要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主要写初冬时节山中全貌。本应是萧瑟枯寂的冬季,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小溪、白石、鲜艳的红叶、山间小路、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没有一丝一毫的萧瑟枯寂。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

阅读理解
1.请联系诗歌的意境,对诗句“空翠湿人衣”作简要赏析。“空翠”自然不会“湿人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人行空翠之中,就如同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甚至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因此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本诗描绘由白石粼粼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3.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是描写的深秋的景色,从“石出”“天寒”“红叶稀”可以看出。

4.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诗中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深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小诗格外清新隽永,情趣盎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或综观全诗,溪流,白石,红叶,翠绿;白色,红色,绿色,这所有的一切,醒目而又和谐地搭配在一起,错落有致,富有情趣。正是对这绚丽丰富、多姿多彩的“山景图”的描绘。

5.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诗中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深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小诗格外清新隽永,情趣盎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或综观全诗,溪流,白石,红叶,翠绿;白色,红色,绿色,这所有的一切,醒目而又和谐地搭配在一起,错落有致,富有情趣。正是对这绚丽丰富、多姿多彩的“山景图”的描绘。)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 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1)请分析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此诗描绘了一幅山行图,清浅的溪水,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冷肃的秋意,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黄叶”是动态的;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

(0)

相关推荐

  • 王维笔下的山中景色,短短20字,便美得令人心醉

    纵观我国古典诗歌,但凡优秀的山水诗,就总能把山水自然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从而使我们可以获得最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南朝梁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qu ...

  • 唐 王维《山中》今韵

    唐 王维<山中>今韵 一君木子 山中 唐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评析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此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秦 ...

  • 古诗沿革赏唐王维《鹿柴》诗

    古诗沿革赏唐王维<鹿柴>诗 一君木子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是一首古五言绝句. 此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

  • 《鹿柴》唐·王维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qu ...

  • 何绍基行草书唐王维五律诗三首

    何绍基:1799年生,1873年逝世,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 ...

  • 行草书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墨缘书

  • (25)[转载]194、[唐]王维《鸟鸣涧》《晚春归思》《不遇咏》等春季诗作13首

    原文地址:194.[唐]王维<鸟鸣涧><晚春归思><不遇咏>等春季诗作13首作者: [唐]王维<鸟鸣涧><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 《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唐·王维

    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中岁:中年.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 ...

  • 唐 王维《相思》今韵

    唐 王维<相思>今韵 一君木子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绝句. ...

  • 221唐 王维《相思》赏析

    221唐 王维<相思>赏析 一君木子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 ...

  • 唐 王维《竹里馆》今韵

    唐 王维<竹里馆>今韵 一君木子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

  • 219唐 王维《竹里馆》赏析

    唐 王维<竹里馆>赏析 一君木子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