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熏上的神兽:张口祥瑞至,只伴贤明君
清代/弘历古装除夕行乐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熏香一直是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熏香与烹茶、插花、抚琴并列为文人四艺,颇受文人推崇。造型各异、文饰典雅的香熏炉,也就成了文房内装饰或把玩之物。无论是帝王贵族,还是文人雅士,无不喜好在厅堂或书房中摆设香熏炉,为生活凭添了雅趣。古人喜爱将具有象征意义的瑞兽用于香熏装饰中,甪端就是其中重要的装饰形象。甪端,是我国古代象征祥瑞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其形充满怪异:独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身高数十丈。《辞源》有:“甪”通“角”,“角”本有“禄”音。
清代/掐丝珐琅寿字螭纹连座甪端香熏/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掐丝珐琅甪端/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故宫博物院藏甪端最早的记载在秦汉,那时甪端还只是珍禽异兽中的一种, 而不是神兽。《说文》有:甪端兽, 状似泵, 角善为弓, 出胡休国。类“牛”者, 出 “鲜卑山”、“饶乐水”。唐宋以后,甪端被赋予种种神奇的能力。诸如:“日行万八千里” 、“能言,晓四夷之语”,并且成了只与明君相伴的瑞兽,而与“周市 ”、“符拔 ”、“麒麟”等共列。《符瑞志》记载:角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圣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此乃异物,非以角为弓者。
宋代神宗皇帝陵/永裕陵/甪端石雕到了元代,对甪端的记述中又出现了外型上的变化。《元史》卷七十九《舆服志仪仗》:角端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如羊而小尾,顶有独角。在元代还流传着甪端和成吉思汗的故事。太祖十九年,成吉思汗率军攻打东印度国,在驻守铁门关时遇到了一只神兽,浑身绿色,似鹿似马,能说人言,它劝说成吉思汗,此战不宜再打,应早些班师。成吉思汗的谋士耶律楚才告诉他:这是神兽甪端,能说天下的语言,它来劝您是上天的意思,您应顺从天意。成吉思汗即日班师。虽然故事存在演绎,但可见,当时甪端就从一种普通的野兽,升级成为拥有奇异外型和特殊能力的神兽了。
乾清宫/御座两侧甪端宝座上方“正大光明”匾额。因雍正帝视其为宫中最高且最难接触之地,故决定将立储密折存放其后。
乾清宫/御座侧的甪端就这样,甪端逐渐成为聪慧而又政治敏感的神兽。甪端形象常用在熏炉、印章、门前雕像中,与祥瑞之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善于站在百姓的立场判断君主的贤愚和正误,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因此在皇帝办公的地方常有甪端陈设。紫禁城多处都设置甪端,将皇家威严彰显的淋漓尽致。皇帝为有道明君,身在宝座而晓天下事,做到八方归顺,四海来朝,圣明治理天下。从庙堂到民间,甪端成为吉祥如意,去除邪秽、风调雨顺的形象寄托。
清代/掐丝珐琅连座甪端香熏/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金甪端香熏/故宫博物院藏甪端一对,黄金制作。甪端内分别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62两5钱”、“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62两4钱”,底座分别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70两7钱4分”、“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69两9钱1分”。精神寄托,往往会被人们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形象,用于日常器物之上。甪端也就成为了香熏上的常用装饰。甪端香熏在元代就有出现,明清时最为流行。现有资料中,制作甪端香炉的材质十分丰富,有青玉、青铜、珐琅、陶瓷等。甪端造型,以首为盖,身为炉,独角,双耳,口微张。昂首傲立,双目圆瞪,炯炯有神,气势威严。发须盘结,体态健硕雄壮,四足强悍。甪端的头部可掀开,腹部中空,可放置香料,当点燃时香气从甪端口中冉冉升腾。明清时期,甪端成为最常见的香兽。甪端香器的工艺制作,也在不断革新,步到另一个阶段。其形象被大量应用在宫廷上下,发散着一种既实用又有某种辟邪压祟的神秘色彩。
清代/青玉甪端熏炉/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碧玉甪端熏炉/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时期,甪端作为祥瑞神兽的地位被确定了下来。甪端,既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又通四方语言的能力,而且只陪伴明君,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是海内外统一的象征。胡奎的《斗南老人集》卷五《角端》记:玉门关外靖边尘,此兽能言即谏臣。不向水经图周象,好从高阁画麒麟。杨维桢《铁崖赋稿》道:所以符大一统之宏规,彼其九尾兽应而海宇未一,并角兽获而海内已耗,又岂可与今日角端之应同日而论,大一统之兆也。在官方,它们象征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在民间,它们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概言之,甪端张口,福运降临,一只神兽汇集了吉祥如意、高尚睿智、正直勇敢等特性,是人们心中美好憧憬的集中体现。无论何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灾害消弭、青山常在、绿水常流都是人们心中最大的愿景。
甪端铜香熏
甪端铜香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