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生态?水土流失?你对农田宜机化改造误解有多深

笔者近年来在宣传农田宜机化改造过程中,发现不少人对农田宜机化改造有较深的误解,认为农田宜机化改造需要挖掘土方,破坏了生态、造成了水土流失。这个罪名农田宜机化改造能否担当得起?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图1 重庆云阳宜机化改造图

首先,理论层面来看,影响农田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农田宜机化改造前后这些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

改造前,一旦下雨,山体形成纵向的径流,雨水直接冲刷山体,如果山体缺乏植被保护,就会有大量泥土被雨水带走。具体示意图如图2:

图2 改造前雨水冲刷示意图

显然,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1)冲刷坡面坡度。被冲刷的坡面坡度越大,径流冲刷动能越大,冲刷走泥土的量越大。(2)降雨量大小。降雨量越大,径流越大,冲刷动能越大。(3)裸露表土面积。裸露表土面积越大,被冲刷的泥土越多。(4)土壤性质。沙土粘合性差,比较松软,比粘土更容易被冲刷走。

改造后,山体被改造成图3。可以看出,以上4个因素里,主要是第一个因素被改变,即被冲刷的耕地坡面坡度由斜坡变为台阶,径向水流从原先的斜坡上不断释放加速状态改为不断被梯台阻挡流速不断下降状态,同时雨水不断沉渗入梯台的土壤中,流量不断下降的状态。显然,理论上分析,径流处于不断下降状态,直接的土壤冲刷流失大幅度下降。

图3 改造后雨水冲刷示意图

实际上,有大量的研究论文证明这一点。

如张永涛、王洪刚、李增印2001年在《水土保持研究》上发表的论文表明山东省平邑县大卜槐流域北王庄村的坡耕地改为梯田后,径流总量下降69%,有明显的拦截地表径流, 降低土壤侵蚀量的作用;同时,0-40cm的土层里,梯田的含水率是坡耕地的1.3倍。

吴家兵、裴铁璠2002年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上的研究表明:每年流经三门峡站的泥沙达16亿t,其中50%来自于黄土高原区的坡耕地,大部分泥沙沉积于中下游河道上,泥沙导致每年河床抬高10cm, 10年淤高1m。黄河已成为“地上悬河”, 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坡改梯后,在24h降水100mm的情况下, 一般可作到泥不出田, 平均减少土壤冲刷量95%以上, 达到拦蓄泥沙的目的。

图4 宁夏黄土高原坡改梯

还有类似的大量研究证明这一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在中国知网查询相关论文。

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各地特别是西北地区把“坡改梯”作为保持水土、生态涵养的重要手段。

如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官网报道:2011年至2020年,青海省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全省争取到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央资金53000万元,省财政配套6625万元,新修梯田49.57万亩,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5 青海省将“坡改梯”作为治理水土流失重要手段

如中国水利报报道:水平梯田和坝滩地建设是山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常见做法。利用淤地坝的上拦下保作用, 配套建设坝滩地,土壤肥沃而且旱涝保收,种植玉米亩产可稳定在1500斤左右,修成水平梯田后,能够实现“保水、保土、保肥”,玉米每亩可增产300~500斤。

图6 山西坡耕地治理让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还有类似的大量报道,感兴趣的读者亦可自行百度。

那么,农田宜机化改造为何会在一部分人的心中背上破坏生态、导致水土流失的罪名?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搞宜机化改造的部门和同志对水土保持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同志做出判断前不愿意多去思考,特别是一些做政策研究的学者喜欢坐而论道不喜欢了解具体技术细节。当然,也有部分是因为,有人在实地调研时,看到个别改造地段因为田坎坡度和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田坎垮塌现象,进而开始武断得出结论,但没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进行避免的。

无论如何,是时候为农田宜机化改造正名了,搞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同志应理直气壮地告诉质疑者,农田宜机化改造不仅不破坏生态、导致水土流失,还是保护生态、水土涵养的重要手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