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神经科学家,35个大脑故事解答:好色是人类本能吗?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大脑疾病越来越常被提及,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它们已经超过心血管病、癌症,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

然而对于公众来说,脑科学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学科,我们对大脑这个由上千亿神经细胞组成的1.36千克重的器官,仍知之甚少。尽管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正在投入到脑科学的研究中,但面向公众的脑科学科普并不多。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知名神经科学家大卫·林登找到一群顶尖的大脑研究者,他们是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的近40位神经科学家。林登教授与他们分别对酒畅谈,每当喝到微醺之时,他总会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关于大脑功能,你最想向世界解释什么?”

大卫·林登

此时此刻,醉醺醺的科学家们不会满口专业术语,而是兴致勃勃地讨论他们迫切想要分享的大脑奥秘,《“醉醺醺”的脑科学》一书就是这些对话的成果。这本书并没有用长篇大论驳斥有关脑科学的谬论,而是轻松地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背后已知的脑科学知识。

推荐阅读:

今天湛庐君就分享其中几个有趣的大脑故事,或许能让你对大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01

大脑的“bug”还能影响生育与婚姻制度?

许多人认为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从一开始就已经“组装”完善,此后只是程序化地处理信息并做出合适的反应,但其实大脑的大部分功能是在人出生后才完善的。更确切地说,人类大脑更像一件拼凑品,它是第一批神经元出现后经累积和变通而发展出的临时解决方案包。

认识到人类大脑的设计并不完美非常重要,因为未达到最佳标准的大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命体验,包括生育、进化,甚至是婚姻制度。

神经元的整体设计自出现以来就存在一些严重的局限性:反应迟缓、不可靠且存在漏洞。因此要利用如此简陋的零部件来构建聪明的人类,就需要一个拥有500万亿相互连接的突触的“巨型”大脑,同时需要充足的空间——约1200立方厘米。

然而这样的大脑实在太大了,无法通过产道,所以人类只好采用一种折中的解决办法,即婴儿出生时的大脑只有约400立方厘米(相当于成年黑猩猩的大脑大小),出生后大脑再继续变大。

即便如此,婴儿的头还是很难穿过产妇的阴道,分娩死亡在人类历史上很常见,而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几乎没有。而在婴儿出生后,还需要经历漫长的童年期,好让大脑生长和成熟,这一过程直到20岁左右才会结束。

一个8岁的孩子离开父母后很难独自生活,超长的童年期驱动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占主导性的长期配偶婚配制度,这在哺乳动物世界非常罕见。

换句话说,如果在进化的某个阶段对人类神经元重新进行优化设计,婚姻可能不会成为主导性的跨文化习俗。

02

爱情是一种本能的力量的吗?

问世间情为何物?这是无论古今,不管何地的痴男怨女们都会苦恼的问题。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爱情或许真的是一种本能的力量,强烈的爱情与潜意识层次的大脑神经回路调控有关。这些先天的回路非常重要,它们位于脑干附近,调节我们最基本的生存反应,如呼吸和吞咽。

与爱情有关的基本系统也位于这一区域,这解释了我们为何会在恋爱早期和失恋之后无法自拔。我们很难控制自己对爱情的感觉和行为,就像口渴时必须饮水一样。

科学家还发现,每一个处于恋爱早期的人,当他看到恋人的照片时,其脑干中的“奖赏-动力”区域就会被激活 (这一区域被称为腹侧被盖区,能够利用多巴胺。我们需要让这个脑区“知道”水可以缓解口渴引起的不适以及食物可以缓解饥饿引起的不适。)

有趣的是,当瘾君子吸食可卡因时,他们脑干中的“奖赏-动力”系统也会被激活。这样看来,浪漫的爱情与药物成瘾的大脑反应是相似的。

除此之外,两者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戒断心碎就跟戒掉毒瘾一样艰难,再比如滥用毒品会促使人们做出许多不理智的事情,当陷入爱情时,同样也会产生一些不理智的冒险行为。

但不同的是,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成瘾行为。

在大脑神经回路的帮助下,我们生存并将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浪漫的爱情是这些回路的一部分,它的细胞机制与我们渴望至关重要的美味食物和饮料的细胞机制相同。

浪漫和依恋对生存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彼此,会花很多时间寻找浪漫,就像在饥饿时专注于寻找食物一样。

03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对美的感受?

我们的大脑会对面部之美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大脑的几个反应系统,如“感觉-运动系统”“情绪-奖赏系统”“意义-知识系统”。

首先当人们看到的面孔具有吸引力时,视觉系统会做出反应,视皮层中传递面部和物体识别信息的重要区域会被强烈地激活。美除了引起大脑中处理视觉信息区域的反应外,还会激起大脑中奖赏系统的反应。奖赏系统是指大脑中对各种奖赏反应的区域,当人们饥饿时,食物就是奖赏。

因此,处理面部识别交互信息的视皮层与大脑中的奖赏系统相互作用,巩固了对美的体验。

事实上,即使我们当时没有考虑美,大脑也会对美丽的面孔做出反应。

科学家曾经进行了一项研究:让被试躺在脑扫描仪中观看人脸图片,然后让他们判断图片上的脸与之前看过的图片上的脸是否来自同一个人,即使设置的问题是关于身份识别而不是美貌,被试的部分视皮层对更美丽面孔的反应也更强烈。

研究表明,这种神经反应也发生在大脑的部分奖赏回路中,我们的大脑中存在自发探测美貌的“探测器”,将视觉系统和愉悦感受联系起来。无论我们在想其他任何东西,只要一看到美,大脑中的这些“探测器”都会做出反应。

然而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了解一个人可以改变对这个人的看法,并改变这个人对我们的吸引程度。如果我们喜欢这个人,可能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会出现这种反应,其实是大脑中的“意义-知识系统”在调节我们的审美经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情人眼里会出西施。

04

人们为什么总是会喜新厌旧?

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新厌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大脑处理满足感的方式。

大脑要探测分析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首先依赖感觉信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及皮肤等感觉器官上含有感受器细胞,这些细胞的细胞膜上分布着微小的蛋白质分子,能接受外界的物理刺激,如光、声、化学物质和热等。

但是蛋白质在长时间持续不断的轻中度刺激下,它们当中的许多通道会完全关闭,阻止离子通过,这一过程被称为适应,或脱敏、失活。

什么是适应呢?举例来说,当你从一个光线明亮的空间进入一个光线昏暗的房间时,这个房间起初看起来很昏暗,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不再觉得昏暗,光线似乎也正常了。

反复的刺激会削弱感知,发生变化之后会再次恢复,整个生物体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产生波动的感受。

大脑的感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下问题进行了解释:为什么我们付出努力去获得长期的满足,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并不令人满足?原因在于,大脑是按信号强度进行评分的,它不断地将当下与之前发生的事情进行比较,所以幸福的秘诀很可能是不幸福。

当然并非一点儿也不幸福,而是说短暂的寒意可以让我们感受温暖,饥饿感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饱足之美好,经历近乎绝望的时刻可以让我们体验胜利的惊人喜悦。

因此可以说,满足是通过对比来获得的。

如今,脑科学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关于脑科学的谬论,比如“多看蓝色会让人更有创造力”“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大脑结构不同”等。

大卫·林登教授说:

我相信读者渴求的是可靠且引人入胜的、关于人类活动的基础生物学知识,比如在神经功能方面,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值得怀疑但还未得到证实的,以及什么是完全未知的。

在《“醉醺醺”的脑科学》中,大卫·林登教授与近40位顶尖的神经科学家一起,分享了35个关于大脑的故事,他们谈论的内容触及了个性、感知、学习、美、爱等一系列有趣的话题,覆盖了分子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掌握这些专业的脑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与心理,从而改善工作与生活。

延伸阅读

除了《“醉醺醺”的脑科学》之外,大卫·林登教授还著有《寻找爽点》《触感引擎》等一系列脑科普作品,一直致力于向公众普及专业的脑科学知识。

大卫·林登教授说:“我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接触到科学的美丽,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体验科学发现带来所带来的兴奋感”。

《寻找爽点》:

人们沉溺于罪恶,也追寻美德。脑神经科学家为你解析,愉悦回路如何重塑人生。

《触感引擎》:

触摸,决定了你与世界互动的方式。看完这本书,你将意识到,拥有触觉的自己是多么幸福与幸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