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除了贴秋膘,还有6种美食记得吃,祛暑湿防秋燥,寓意也好
立秋就要到了,天气渐渐转凉,经过了闷热难耐的苦夏之后,不少朋友因为胃口不好、食欲不振,身体消瘦了多少。尤其是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朋友,三伏天繁忙的农活让身体消耗了不少的热量,而且大量的出汗之后让身体很难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正是“一夏无病三分虚”,所以要在立秋的时候“贴秋膘”。
贴秋膘,一方面通过吃肉将身体消耗掉的营养和热量补回来,另一方面也为了迎接更加繁重的秋收。因此,在过去的北方人家:白切肉、红焖肉,以及炖鸡、炖鸭、红烧鱼等味厚的美食便成了贴秋膘的首选。在今天,临近立秋时,像在北京街头,一些老字号的小吃店便会把贴秋膘的必备美食:酱牛肉、肘子肉、烧鸡等熟食提前加量地售卖。
除了贴秋膘,还有以下6种传统美食在立秋之日不要错过:
1、秋桃
《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有记载:“立秋日,杭州人家咸备秋桃,分给家人大小,人食一枚。将桃核留藏,俟除夕时置火炉烧烬。唯须守秘密,勿为人知。谓来年倘有瘟疫发生,此法可免传染。”意思是说在立秋时,家家都要准备秋桃,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要吃秋桃,吃完后把桃核保留起来,等到除夕时将桃核投入火炉中烧成灰烬。这样做寓意着来年家人可以免除瘟疫。
现在正是桃子大量上市的时候,桃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和维生素B、维生素C及大量的水分;另外,桃子的含铁量居水果之冠。在古代,人们将桃子称为“寿桃”,传说中的仙翁寿星老的手中托着一个大大的桃子。在民间也有着“桃养人”的养生说法,适当多吃些桃子,不仅对人体有滋补作用,还有助于预防秋季的干燥。
2、西瓜
在天津、安徽、江苏等地区,人们认为立秋时吃瓜可以预防冬天和来年春天时候的腹泻。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道:“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西瓜不仅含水量丰富,还有助于清热祛湿,在立秋吃西瓜,也寓意着不仅可以去掉夏日的暑湿、还能防秋燥。
3、小豆腐
山东人在立秋讲究吃“小豆腐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豆腐渣。豆渣和青菜先调入适量食盐、虾米等调料(也可以再加入鸡蛋、香葱等),再采用炒食、熬煮、蒸制等方法,最后配上辣椒油等食用。其实立秋吃豆渣是源于豆渣的养生作用,因为吃豆渣对于秋季预防腹泻是有好处的,正所谓“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
除了吃小豆腐,立秋还有包饺子的风俗,称之为“咬秋”,有“立秋的饺子入伏的面”之说。
4、豆腐脑儿
在河北唐山,立秋要吃豆腐脑儿长秋膘,老话说:“立秋吃了豆腐脑,冬天不穿小棉袄。”到了立秋这天,街上卖豆腐脑儿的摊位前总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晚了可就买不到了。
豆腐脑儿是不少朋友喜欢吃的早点之一,北方多爱卤味,豆腐细嫩柔软、口感润滑,再搭配炸饼、油条、烧饼,简单的早餐,吃得美美的。除了好吃,豆腐脑儿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铁、钙等营养元素,是营养、且性价比较高的大众美食。
5、秋水
在四川一些地区,全家人会在立秋这天喝“秋水”,寓意消积暑,以防秋季腹泻、闹肚子。秋水就是白开水。天气炎热时喝白开水比喝饮料更有助于祛暑和解渴。
对于正值暑假的孩子们来说,平常爱喝的饮料、爱吃的冷饮难免会无节制地多吃。其实,这些含有较多的糖分及电解质的可乐、汽水等饮料,孩子喝多了不仅会容易发胖,还会影响肠胃消化;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多喝水,解渴还排毒。
6、茄子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关于立秋吃茄子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那位农民帮忙解围地说道: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于是,常玉春便赦免了那个兵。为了防止其他士兵在立秋偷瓜,常遇春决定用蔬菜中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来犒劳大家,不但化解了一场危机,还提振了官兵的士气。从此,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就流传了下来。
茄子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凉拌、红烧、炖肉、烧烤、吃馅…茄子怎么做都饱满多汁、肉感十足。秋天时,还可以将茄子晒干制成干菜、或者腌制成蒜茄子、茄泥,等冬天再吃更加美味。
俗话说:“不时不食”,每到节气更替之时,我们又有个由头可以大吃一顿了;不过,在立秋贴秋膘的同时,要注意“适当进补”,避免突然暴食、从而对肠胃及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负担。同时,结合自身营养状况,吃得健康,理性贴秋膘~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