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鼎立,哪国百姓的幸福感最强?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大剧,从十八路诸侯反董卓到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路豪杰粉墨登场数尽风流,让人热血贲张。又有多少人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深感惋惜,甚至为此弃《三国演义》而去?

不过,历史不光只有王侯将相,还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对于老百姓而言,皇帝是姓刘,还是曹、孙,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用当今最时髦的话来说,在魏蜀吴三国的治下,哪一方的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呢?

虽然史书上没有直接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三国发行的铜钱来一探究竟。货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社会的经济状况,只要了解三国时的货币状况,便可大致了解三国百姓们的幸福指数。

▲三国鼎立更多是政治家的事,百姓们更在乎自己的生活质量

一、以一当百的蜀汉铜钱

后人对蜀汉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刘备以宽厚仁德而著称,实际主政的诸葛亮虽然刑法严苛、执法严谨,但为人廉洁公正、处处以身作则,把蜀汉治理得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从文武百官到百姓都非常信服、崇敬诸葛亮。那么,蜀汉百姓的幸福指数会是最高的吗?

在刘备入蜀之前,刘璋没有自己铸币,一直沿用五铢钱,其重量约为3—4克。公元214年,刘备入主益州,取刘璋而代之,并很快发起了讨伐曹魏的战争。

▲《三国演义》剧照,刘备接受刘璋投降,得到了益州

为了筹集战争所需的庞大粮草军需,蜀汉多次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回收所有的汉五铢钱,发行自己的铜钱。据历史文献记载以及目前考古出土的实物发现,蜀汉铸造过三种大钱和两种小钱。

三种大钱分别是“直百五铢”、“太平百钱”、“直百”,两种小钱是“蜀五铢”和“直一”。其中只有直百五铢明确记载于史册,是谋士刘巴建议刘备铸造的,也是蜀汉政权铸造的第一种铜钱。

▲蜀汉发行的直百铢钱,重量约为东汉五铢钱的两倍

直百五铢的价值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以当百,一个直百五铢可以顶一百个五铢钱。从出土实物看,最重的直百五铢约为10克,最轻的仅有2克多,取平均值5-6克。

也就是说,只要把汉五铢钱重新熔化铸造成直百五铢,便可得到至少相当于原价值33倍的货币。这种面值与重量不相符的货币,被称为虚值货币。

▲东汉铸造的五铢钱,平均重量3克多一点

原先价值100枚五铢钱的货物,现在只要用1枚直百五铢即可买到,而两种货币的含铜量只相差不到一倍。难怪刘备入主成都,“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刘备大肆收缴民间的铜材,连挂蚊帐的铜钩都不放过。这些铜材全部被铸成直百五铢,并依靠强权在民间推行,“不接受直百五铢者,杀无赦”。而直百五铢仅仅是蜀汉发行虚值货币的开始。

▲蜀汉铸造的太平百钱,比直百铢更轻更薄,价值却相同

“太平百钱”据推测是刘禅即位后才发行的,但只有出土实物,没有文献记录。太平百钱最重的约3克,最轻的仅有0.4克多,比直百五铢更轻更小,同样可以当一百个五铢钱。

有权威专家认为这种铜钱可能是诸葛亮死后才发行的,不愿意相信诸葛亮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但更多的证据表明,“太平百钱”应该就是诸葛亮为了筹集北伐军资而发行的,90万蜀民要供养10万蜀军,还有连年的战争,历史的真相往往是残酷的。

▲蜀五铢钱,重量却与太平百钱接近,极容易引起币制混乱

还有一种“直百”的情况和“太平百钱”差不多,实物重量在0.4—2.3克,平均重量1克左右。估计蜀汉在连年战争后,不得不给铜钱持续减重,才能获取维系政权所需的货币。

除了三种以一当百的大钱外,另两种小钱“蜀五铢”和“直一”的情况就比较奇怪了。“蜀五铢”的重量约为2—3克,质量还算过得去。“直一”则只有0.4克,达到了铜钱重量的下限。

两种小钱的价值只有一个五铢钱,应该是辅币,用于找零和民间的小额交易,其重量却与大钱差不多。由此可见,蜀汉的货币政策是有问题的,如果有人私下里用小钱改铸大钱的话,必然会造成市场的极大混乱。

▲蜀汉人口最少,却连年北伐,百姓生活质量岂会高

从货币本身的角度来看,蜀汉发行的三种大钱已经具备了纸币的某些特征,必须要靠政府的信用或权力强制才能推行。难怪诸葛亮施政以严峻著称,否则的话,根本无法推行这些虚值铜钱,及杜绝私铸行为。

从蜀汉发行的这些铜钱上可以看出,蜀汉百姓受到的剥削和压榨是非常沉重的,大部分产出都被官府搜刮,收入仅够糊口而已。只是因为诸葛亮施政公平,社会治安良好,大家至少还有一条活路,所以都在默默忍受着。蜀汉百姓的幸福感指数最多只能给个及格。

二、以一当千的孙吴铜钱

与蜀汉相比,孙吴政权在发行虚值铜钱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孙权称帝之前,发行过“五铢”和“大泉五十”两种铜钱。“泉”是王莽新朝用过的一种货币单位,“大泉五十”应当是价值50个五铢的大钱。

孙权称帝后,又先后铸造发行“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两种铜钱,把三国时期的货币虚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海博物馆收藏了8枚“大泉五百”,平均重量6.39克,却要当500枚东汉五铢,比重10克、当100枚东汉五铢的蜀汉“直百五铢”还要过分。

▲孙吴在铜钱币值方面颇有创新,以一当五十只是开始

而“大泉当千”也有实物出土,重量与“大泉五百”差不多,只有6克多,价值却是“大泉五百”的两倍。两枚五铢钱即可重铸一枚“大泉当千”,价格立马上升500倍,实在是发家致富的最佳捷径。

此外根据考古发现,孙吴还发行过“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的铜钱,注水程度节节攀高。如果孙吴政权能够延续更长的时间,出现“大泉当万”也不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大泉五千”,也刷新了古代虚值铜钱的记录。

▲上图是大泉五百,下图是大泉当千,最高纪录是大泉五千

与蜀汉一样,孙吴铸造的大钱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轻。“大泉五百”从最初的6克减到3.5克,其他大钱也差不多。从出土实物来看,这些孙吴大钱的质量极差,用手轻轻触碰便会破碎,其实际含铜量实在令人生疑。

这些迹象都表明,孙吴政权的财政状况在不断恶化,不得不发行面额越来越大、含铜量越来越低的铜钱,才能供应君王奢侈无度的糜烂生活,以及连年的战争需要的军费。

▲晋灭吴几乎兵不血刃,吴国军民根本不愿为这样的政权而战

孙吴百姓的幸福感指数显然比蜀汉百姓还要更低一些,恐怕连及格都够不上,挣扎在生死边缘。因此晋灭吴时,孙吴的民心士气早已丧尽,晋军几乎兵不血刃便完成了统一。遥想公谨当年羽扇纶巾,灰飞烟灭的一方却变成了吴国。

三、乏善可陈的曹魏铜钱

看完蜀吴两家,最后再来看一下曹魏的铜钱。曹操是三国当中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一家,各方面成就都超过蜀吴,只有一个领域远远不及他们,那就是铸钱。

曹魏在货币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曹操担任丞相后,废除了董卓私铸的无字小钱,重新使用五铢钱。除此之外,没有曹魏政权铸造发行铜钱的直接记录。

▲曹魏铸造的五铢钱,与东汉五铢比较接近

现代的考古发掘证实,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时期,确实有过一些新铸的五铢钱,但没有统一的形制,花纹图案有好几种,重量多为1.5—3克。因此有专家认为,曹魏可能没有官铸铜钱,这些曹魏五铢是民间私铸,不同地区铸钱带有各自的特点。

比起两汉五铢,曹魏五铢肯定要差一些,份量轻了一倍,但跟蜀汉、孙吴的大钱比一下,曹魏五铢已经是非常良心了,一点名义上的虚值也没有。这倒符合民间私铸的特点,可以轻一些薄一些,却绝不会私铸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货币。

▲曹魏时期古墓也鲜有曹魏铜钱出土

通过曹魏古墓的实物考古发现,曹魏五铢钱远远少于两汉五铢,一些古墓里金银珍宝不少,却唯独没有铜钱。可见在曹魏治下,铜钱是比较稀缺的。

既然曹魏自己铸币很少,东汉朝廷又名存实亡,同样很久没有铸新币了,五铢钱的存量肯定是越来越少,那么,曹魏政权靠什么给官员和军队发工资呢?很简单,实物,主要是粮食。

四、无钱胜有钱

东汉末年灾荒频仍,流民四起,引发了黄巾大起义,再加上从董卓开始的群雄割据,已经使中国北方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人口锐减90%。虽然不排除有部分人口被豪强私吞,但上千万人没于战乱是确凿无疑的。

乱世之中,什么东西最金贵?当然是粮食,有粮食就能活命,有粮食就能拉起队伍参与中原逐鹿。曹操一开始不是各方势力中最强的,却是最懂得粮食重要性的。

▲曹操的屯田政策相当宽松,吸引大批流民,获得足够的粮食

公元196年,曹操在毛介的建议下,发布《置屯田令》。他从俘获的一百万青州黄巾军(实则是流民)中挑选精壮,组成青州军并开设屯田。由于大量人口死亡或流散,中原很多地方都成了白地,给曹操屯田提供了方便。

曹操规定屯田者若自己无耕牛,需要上交收获的六成,若自己有耕牛,则五五开。比起西汉初年的十五税一,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但屯田的老百姓至少能活下去,还能得到曹操军队的保护。

▲受《三国演义》影响,曹操的历史功绩长期被忽略

有了屯田,曹操很快便攒出上百万斛粮食,可以养一支精锐军队,能吸引更多的流民来屯田。也有其他军阀圈占土地和流民,但他们视流民为奴隶,肆意剥夺他们的收获,处置他们的生死,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逃亡。只有曹操定下合理的规矩,并严格遵守,给流民一条活路。

官渡之战一年后,曹操因为夺取袁绍的地盘而实力膨胀,他更改了屯田政策,规定屯田户的每亩地只需上交四升谷,还有两匹绢、两斤丝绵,没有任何其他杂税、徭役和兵役,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屯田户可以选择留下或离开,无需终身屯田。

▲曹操修的淮阳渠,经过历代改造,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

赤壁之战后,曹操有十年时间没有大规模动兵,那他在干嘛?一直在修水利,完成了淮阳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利漕渠等六条运河,还有更多的灌溉渠。整个中国北方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运河网,既方便了交通,又使农田得到充分的灌溉。

隋炀帝因为修了一条大运河而被骂上千年,曹操修了这么多运河,却没有人说他一句这方面的坏话,可见曹操修河确实做到了利国利民。有了运河和灌溉,北方又重新出现了粮食满仓、船运如梭的景象。

▲曹操在北方修了多条运河,以便运输和水利,民生得到极大恢复

通过三个政权货币的对比,曹魏在铸钱方面最为保守,治下百姓的生活却是最好的。蜀汉和孙吴的铜钱领先于时代,种类繁多,创造出惊人比例的虚值货币,恰恰反应出他们竭泽而渔,将自己地盘上财富搜刮殆尽的事实。

由此看来,曹魏百姓的幸福感指数是最高的,至少可以达到良好,如果跟两汉的太平年间相比,也是不差的,打个优秀也是勉强可以的。如果百姓们可以选择,他们更愿意生活在哪个政权之下,答案是不言而明的。

▲现代复原的曹操丞相府,这里曾经是北半个中国的权力中心

蜀汉和孙吴的灭亡不仅仅是输在军事上,更是由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曹魏政治稳定,民生富足,除非出现奇迹,否则绝不可能被他们打败。难怪波澜壮阔的三国大戏,最终的统一却如此无趣,仅从三国发行的铜钱上,便可以看出这个结果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

参考书目:

《中国货币史》

《中国是部金融史》

《币制兴衰四百年:魏晋南北朝的通货膨胀与紧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