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神介第45期|病例分享】颈内动脉床突段镜像动脉瘤介入治疗

病例10秒速览

术者简介

徐    锐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介入医学科 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亚太血管联盟出血性疾病防治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副主委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三上午 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简要病史
一般信息:48岁女性,头部不适并发现脑动脉瘤半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感头部不适,至我院就诊,行CTA检查提示:双侧颈内动脉瘤。遂收入我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
查体: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术前常规剂量双抗6天。
诊断:双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
术前检查
图1:CT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
图2:HR-MRI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血管壁无强化。
手术过程
图3: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大小约3.6mm左右,瘤颈约2mm。
图4: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最大径约9mm,瘤颈约8.6mm。
图5:右侧床突段动脉瘤治疗,选取工作角度,SL-10立体塑形后,采用回撤方式超选入动脉瘤囊内,依次填入弹簧圈3mmx8cm、3mmx6cm、2mmx3cm、 1.5mmx4cm、1.5mmx3cm。
图6: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致密栓塞(Raymond I级)。
图7:左侧床突段动脉瘤治疗,选取工作角度,将XT-27微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将SL-10微导管立体塑弯后,在微导丝辅助下超选至动脉瘤腔。
图8:填塞6mmX15cm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成袢后,缓慢释放4.5*20mm Neuroform EZ支架。支架远端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支架近端位于海绵窦段水平段,弹簧圈完全释放后解脱。选取动脉瘤填塞工作角度,然后依次填入4mmx15cm、4mmx10cm。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部分栓塞(Raymond III级),支架贴壁良好,载瘤动脉显影通畅。
术后随访

图9:术后半年造影复查,显示动脉瘤均致密栓塞,载瘤动脉通畅,血管重建良好。

专家点评

孙 成 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介入医学科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介入放射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四上午 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专家点评

该患者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多发动脉瘤,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形态欠规则,遂决定进行治疗。术前考虑右侧动脉瘤窄颈,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可能性大,故优先处理右侧动脉瘤。如需要支架辅助,则左侧动脉瘤择期治疗。左侧动脉瘤宽颈,采用支架辅助加弹簧圈疏松栓塞,重建血管。该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半年复查载瘤动脉重建良好,动脉瘤均不显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