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泾渭自分明,曲直在天地
泾渭自分明,曲直在天地
郑凡涛||陕西
这河,一大一小。这水,一浊一清。走过了千山万壑,走过了地老天荒,在这里相遇了。浊有浊的执着,清有清的高洁。初以见面,清浊两厢对立,不肯同流。相峙之下,便有了这万古奇观:泾渭分明。也让《诗经》有云: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登高而望,这浩淼的水面,泾河水清如碧玉,渭河水浊如黄汤。两水缓缓相行,界线十分清晰。真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人们看到这奇特景观,感慨之下,就用“泾渭分明”做成语,比喻界限清楚或者是非分明。可是人世间的事情复杂多变,并不是仅用是与非、曲与直,就能判断清楚、明白真相的。我们如果抬头再往东看,看的再远一点,就会发现:一百多米开外,清浊就不分了。清清泾河之水彻底融入到渭河浩浩黄汤之中了。
哪儿还有什么清浊分明,是非曲直?面对着这一河浑水,我们的先人有感而发的“水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浑水摸鱼”、“难得糊涂”等等世俗之真言,是需要我们永远记住的处世法宝。
自然的法则是:强者存,弱者亡。两河交汇,无论出处、清浊,小河为支流,大河为干流。它们相遇,泾河自然就成了渭河的支流了。
从此,大水东去,只有渭河,再无泾河了。再流的远一些,世人一提起渭河,都知道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可一说起泾河,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知道了!
这河如人生呀!
渭河和泾河都源自关中西面的高山流泉。它们一南一北,越过高山大塬,曲曲折折流到关中腹地,在高陵县境内相遇。这一路上,泾河多走高山沟壑,清清澈澈,却少有秦岭峪水注入,水量便较少;渭河多走台塬城乡,浑浑浊浊,却多有秦岭峪水注入,水量便较大。
这多么像是两个出身相同,但由于各自所走的道路不同,人生的经历不同,命运结局就不一样的人呀!
这河事又如人事呀!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泾河不甘心。它固执地用它的清,在自己旅途的尽头,映出渭河的浊。生生整出个流传万世的“泾渭分明”来,让人们一看到这个情景、提起这个情景,便想起是非曲直来,牢牢的记住了它。可是又能怎么样呢?不管是大小河水,流向何方,最终都是万流入海。浩瀚的大海里,哪儿还有什么黄河水、渭河水、泾河水之分?
我最佩服的是这河边郁郁葱葱的芦苇了。任它水清、水浊,水大、水小,只要有水,它就能长得绿油油的,散发着生命的力量。引得花儿、草呀、鸟呀、鱼呀,都聚到它的的周围,和它一起享受这自然的恩泽。
我们人,是不是也应该向它学习?不要去理睬人家的是与非、曲与直,安静地经营自己的生活。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努力活出个精彩来!
泾河也罢,渭河也罢,水清也罢,水浊也罢,只要能养育生命就是人间的爱河。是也罢,非也罢,曲也罢,直也罢,只要不伤害别人,就任它去吧!
你看这万古长河,流水悠悠,芳草萋萋,沙洲踽踽。这人世间,清亦浊亦,泾渭自分明;是亦非亦,曲直在天地。
2020年5月底于高陵
配图/作者
作者简介
郑凡涛,笔名海岸线,1971年11月出生,陕西咸阳人。爱好文学,现就职于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