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一场小人物间的相互救赎

听预告中说《我不是药神》居然不是喜剧片的时候,我便动心了。

看惯了徐峥不正经的样子,我特想知道他正经起来会是什么一种感觉。我甚至不太相信他能拍出悲情的味道来,因为影片的名字——《我不是药神》——怎么看怎么二。

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判断,我自动屏蔽了有关这部电影的所有评论,并且抱着挑刺儿的心理走进了电影院。

程勇,一个卖壮阳药卖到无钱交房租的中年油腻男。因为家暴问题导致婚姻破裂,前妻执意要带孩子移民,父亲卧病在床。生活的种种不如意,都可以被他拿来作为自暴自弃的借口。所以他也理所当然很颓废地活着。

吕受益,一个慢粒白血病患者。高昂的医药费逼得他有过死的念头,却因为儿子的出生,重新燃起斗志。为了花更少的钱,吃上同样可以缓解自己病痛的廉价抗癌药格列宁,辗转找到了程勇。

程勇的人生字典里,此时还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是高尚的精神因素,吕受益对于活着的渴求也并没有唤起他的同情。但是,当父亲急需要高额手术费时,为人子的责任逼的他不得不铤而走险了。

就这样,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小人物走到了一起。一个为了挣钱,一个为了保命。后来,又有了思慧,一个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妈妈;有了刘牧师和彭浩,和吕受益一样渴望活着的慢粒白血病患者。

他们组成了一个卖药小分队,在短暂的时间里,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程勇在知道印度仿制药“格列宁”和4万块钱的正版药,药效一样,但进价只有500的时候,立刻嗅到商机,努力争取到了这家药厂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哪怕他只是卖五千块,但也还是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

吕受益他们呢,不但自己有了可以保命的药,还能额外挣一笔劳务费。思慧甚至因此而找回了一个脱衣舞者的尊严。在这之前,他们是想也不敢想的。所以,他们和其他所有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一样,对程勇满怀感激。

但是程勇说了,他不想当什么救世主,他就是想挣钱。所以,面对假药贩子的举报和威胁,他退缩了。我想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他的退缩,正如他所说,他上有老下有小。

于是,程勇拿卖药换来的钱开工厂,做起了合法生意,也因此而过上了安逸的生活。然而,那些曾经在他并非主观愿望的促使,但确实客观帮助过的白血病人,却一个个死去了。

尤其当他目睹吕受益清洗创面时的惨状,他想方设法买来格列宁却没能挽救吕受益的生命,他决心继续代购,并且以原价销售给那些慢粒白血病人。甚至当印度的药厂被封,厂里无药可卖的时候,他还不惜以两千块钱从药店里购进,但还是五百块钱售出的方式,持续着他对白血病人的救援。

他说他不是药神,但是那个时候,他俨然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药神。

所以,当警察调查的时候,即便是那个确确实实是以谋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假药贩子张长林,都不愿为减轻自己的责任,而供出他还在卖药的事实。

那些慢粒白血病人们,更是自发的集体缄默,只要能够保护自己的恩人免去牢狱之灾。

一群小人物们这场关于利益和人性的斗争中,人性占了上风。哪怕你可能会说,那些慢粒白血病人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自己保命。但是,他们分得清善恶,懂得感恩,这依然还是人性的力量。

所以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影片里,几乎每一个小人物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着或者完成了对自我、对他人的救赎。

彭浩为了保护程勇,不惜一切代价开车引走警察,结果,倒在血泊之中。他的住处,还有一张他准备回家的车票。

曹警官面对一个得了慢粒白血病的大妈“谁家还没有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一辈子都不生病吗?”的哀求,内心在痛苦的挣扎。在目睹彭浩的死亡过后,在法与情之间,选择了向情的倾斜。

程勇在明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的结局时,毅然送走了一直不愿被移民的儿子小澍,并且更大规模的以零售价2000元买回印度格列宁,再以进价500元销售给全国的慢粒白血病人。面对审判,他坦然自若说出自己的心声,没有抱怨,只有美好的期待。

哪怕是死去的吕受益和其他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他们那对于生的极度渴望。还有那群排着长长的队伍为程勇送别的慢粒白血病人们……

他们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都是小人物,都要面对来自生活与工作的重重压力,还有可能会出现的重病威胁。但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着自己,以及所有自己能够帮助到的人。

小人物们的救赎,代价往往是高昂且惨痛的。但也唯其如此,才更加令人震撼!

影片在开始部分,依然有着鲜明的徐氏幽默,只是当这种幽默中穿插进有关生死的话题时,便自然地唤起人们带泪的笑。进入后半程,笑声已无,我只听到影院里有阵阵被努力克制着的抽噎。

我不知道《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会刺痛多少人的心,会戳中多少人的泪腺。这是一部直击现实的电影,非但故事本身有原型,演员们也以其近乎教科书一般的表演真实再现了底层老百姓们生活的艰辛。

我也不知道,在生活的重压下,又有多少人还会像影片里描述的那样,负蝂前行。但是我希望大家真的都能像程勇在电影里的那句台词一样: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