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懂了杨千嬅,你就学会了成熟(上)

谨以此文献给阿茶同学,一个让人心疼,又好不容易点播了文章的小姑娘。

就在不到24小时内,我很巧合的收到了来自两个朋友的不同问题:

问题A:到底怎样才算失败?

问题B:到底怎样才算长大和成熟?

巧合的是,这两个问题都是姑娘们因为各自情绪上的挫折而提出的。

恰因如此,我非常直接的想到了另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做杨千嬅。

港乐歌手这么多,怎么就想到她了呢?

原因非常简单——人人都说初听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这话同样适用于杨千嬅,如果一个女人真的听懂了杨千嬅,很可能就学会了成熟。

何以见得?只因为杨千嬅的歌,几乎贯穿了姑娘们清晰可见的每个不同阶段。

她唱《少女的祈祷》时,实际已21岁,不那么少女了,幸运的是,林夕仍然给了她一个足够漂亮的情境,让她在旋律的表达里,去经历这个阶段。

对此林夕当然有自己的想法,多年之后,他在杨千嬅的婚礼致辞上这么说:

“其实我最初写这首歌的目的,只是基于她的年龄、际遇,或者说人生的某个阶段,当这种阶段过去之后,这些歌词也就不再适用了。”

翻译一下这句话,是这样的:

我把这首歌写出来,就是让被保护的很好的杨千嬅,去经历感情的。

诸多细节,在歌词中写的相当清楚:

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

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实际上,无论是“放过一双恋人”还是之后的“赐我他的吻”,都很恰当的反映了女主角对自己爱情的期待和想法:

期待的是感情能够顺利,想法则是希望能和对的人走下去。

至于“祈祷”这个点题方式,则用了“我爱主也爱一位世人”这样直白的表达来解释。

所以我们可以很安全的说:《少女的祈祷》就是一个姑娘成长的第一个阶段:

无论什么方面都被保护着,对世界的美好和感情的顺遂还带着期许的阶段。

于是问题来了——一个女人想要走向成熟,她可以一直都被保护吗?

当然不是不可能,只是,很难。

作为一个女人,你不止要经历温暖、幸福和顺遂,也会有下面这三样东西:

求而不得、勇敢无畏、执着坚定。

你得学会怎样区分人际关系和感情中的亲疏远近,你得相信怎样的人适合容纳你感情里的阳光,怎样的人适合倾听你的负能量,且不至于让你陷入无望的等待。

写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笑——说的这么玄乎,上面这些东西,杨千嬅的歌里有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亦舒说》里,林夕写了这么句话:总要试验难得的寂寥,未必天天要燃烧。

《炼金术》里,林夕又这么说:那份固执终于都会被尊敬。

等到了《烈女》里,成熟洒脱已到了新水平:

知你好过了便要分离,没有骨气只会变奸妃。

什么意思呢?一个女人当然该直面感情,可在生命中该抓住的要抓住,该舍弃的要舍弃,你离开之后,我自然也得有股心气。

怎样的心气呢?学会长大,脱离保护,执着坚定的心气。

什么叫长大?长大是一个不一定会得到,可一定会失去的过程。

于是在这个女人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里,她慢慢悟透了胸口的“勇”字,不再顾及他人的想法,于是《自由行》里,黄伟文用惯常的犀利笔锋,写了这么一种看似失落,实则总要经历的感受:

最怕世上游遍,发觉没有此人,冰岛也没有,避世的小镇。

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听过了杨千嬅的歌,你就愿意做个平凡的女人?

因为杨千嬅自己最初是个护士,只因为热爱唱歌而入行。

她后来在采访里说,看过悲欢离合,看过生离死别,反而对如何做好自己有了更多的感悟。

她也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是个不懂得掩饰喜怒哀乐的人,这恰恰成为她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听懂《飞女正传》这样的歌。

也因为如此,姑娘们才容易学会,如何在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之外,仍然能够积极乐观,长成一个不惧风雨的好姑娘。

为什么这么解释?

因为这个女人真的是既能“旁人从不赞同,连情理也不容”,又能干脆洒脱的学会表达自己——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我爱的时候就奋不顾身,没人可爱的时候也能“66岁再初吻”(《自由行》)。

常听歌的人可能已经想到了——同样是吻这回事,杨小姐可比“愿我在头发苍白前能被吻”的官恩娜大气太多了。

这恰恰解释了另一件被歌迷们注意到的事:

带着孤、绝、勇、亲四个亮眼标签,却闪着平凡光芒的杨千嬅,才是那个人人都想成为的——坚强坦然,洒脱自立,永远为自己而活的姑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