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欣赏(九)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注释

山光:傍山的日影。

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升起

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恨:遗憾。

感此:有感于此。

中宵:整夜。

劳:苦于。

梦想:想念。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边月色。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表现出一种纳凉时的满足的心理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轩:窗。三、四句是说,披头散发今晚正在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是说,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这两句是说,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在如此悦耳清心的夏夜,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是一种古雅平和的乐器,适宜在恬淡闲适的心情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状态,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因鸣琴而牵惹起一阵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由境界的清幽绝俗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来,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纳凉过渡到对友人的怀念上来。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两句是说,想到这里不免怀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梦想异常。

此诗,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译文

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

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度:过、落。

壑:山谷。倏:一下子。

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人:砍柴的人。

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鉴赏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友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0)

相关推荐

  • 知音

    知音

  • 高适《别董大》赏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与董大的一些情况.高适(700~765)是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他虽然也做过几次官, ...

  • 唐诗解读——孟浩然之《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与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注: 当路:有权势.身处要职的人. 索寞:寂寞,失意的样子. 扉:门. 解读: 该诗又名< ...

  • 每日背诗 |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背诗 复习 06.28 2021 18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人文君 - <唐诗三百首> 宿业师山房期(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唐代]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 ...

  • 孟浩然的一首山水诗,描绘的画面很美,被国际知名交响乐引作歌词

    <大地之歌>是奥地利音乐家马勒创作的一首交响乐,原本名为<第九交响乐>,但是因为贝多芬.舒伯特等人都是在写完<第九交响乐>后去世,马勒觉得不详,便改为"大 ...

  • 《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6卷 选50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五 ...

  •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 (8卷) 选入79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五 ...

  •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欣赏(十五)

    译文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 ...

  •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欣赏(十四)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释 寄:寄赠.全 ...

  •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欣赏(十三)

    译文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 ...

  •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欣赏(十二)

    译文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山连 ...

  •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欣赏(十一)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 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 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 ...

  •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欣赏(十)

    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 ...

  •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欣赏(八)

    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