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的少年
手机没电了,没有拍下图片。这张还是在百合园夜市拍的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大众日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于小燕的农家生活
往期回看
2·苏轼酒后写下一首词,说透中年男人的无奈,最后10字成千古名句
随笔【地摊】
摆摊的少年
于小燕
市政广场开办美食节。下午,老公说,别做饭了,我们去夜市吃。
老公骑着电动三轮车,我坐在后面。正是下班时节,街上车流如织,时而堵车。许多人都是往市政广场走。
到了飞天大厦,我们将电动车停下,提了马扎(老公脚还没好,不能久站),兴高采烈的踏上广场。
人真的是太多了!感觉比任何一年的正月十五都热闹。尽管如此,人流还是络绎不绝的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涌来。
我们经过卖酒卖饮料的区域,走进百货摊位。那是一个长长的钢结构大棚,里面摆放着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东西。包括做小麻花的机器,老板捧着和好的面,不断地放进机器,那个钢铁小英雄,口里面“嘶嘶嘶嘶”的叫着,不断地吐出拧好的亮金金的俊俏的麻花,然后又伸出小刚手,均匀地切断,样子又帅又呆萌,真是好看!
还有卖各种按摩器的,各种草药,各种玉器,各种没见过的东西。我想多看一看,老公说,快走,我们先去吃。
美食摊位在广场的东南角,也是一个长长的高架棚。我们一进去,立马就忍不住口水分泌了出来。因为两面全是好吃头啊!叫卖声不是此起彼伏,而是人声和喇叭声,带着无比的热情、无尽的诱惑,满满的活色生香,直灌入耳。令你口舌生津,不看都馋涎欲滴。但是比小吃更多的,是数不清的密密麻麻的人,得紧跟着前面的人,因为后面的人紧跟着你;得小心一点,否则会踏到前面人的脚跟。香味“嗖嗖”的直袭击你的嗅觉,但是两边都是人,也无法看清楚每种香味的来源。
麻辣烫,烤串,羊拨拉,铁板烧,炒血肠,煎土豆,各种我们说不上名字的美食,看形态、颜色、样子,个个都是我们爱吃的,但多数都辣,老公因为脚伤不能吃。而且我们越过人头看过去,每一个摊位,每一个桌子上,都坐满了人——没处坐啊!
不断的有美女,一只手高高的擎着纸杯——怕碰到别人身上——,边吃边走。更多的则是站在或蹲在那里,端着碗或者碟子,吃得津津有味。
哎呀,多少的小店、大店,干净典雅,空着没人去,却要挤在这里站着吃。倒不是说这里做得有多好,其实说实在话,这么多的人一起涌来,只要做熟,就有人吃。
大家喜欢这里,还是一种原始的,对自然的向往啊!蹲在蜂巢一样的房子里太久了,太闷了,又兼天气太热,谁不想出来放松放松?虽然广场也是城市,毕竟是站在地上,空气清新凉快,头顶也没有水泥板,是从小伴我们长大的高远开阔的天空。
但是,却真的也有没有人光顾的摊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个子不高,不胖不瘦,圆脸,不笑,皮肤有点黑,定定的站在那里,也不招呼人,也不像别人那样的叫卖,直瞪瞪的看着过来过去的人。
面前的铸铁鏊子上,摊着一些切成片儿的血肠,和一些洋葱条。别人都是用猛火爆炒,边炒边叫边卖,香气四溢,美味可口。他呢,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那儿,不住地低头用铲子翻炒着他的血肠,因为没有人买,炒得太久,颜色发黑,有点干了。
我说,这儿空着,就在这儿吃吧。老公马上同意。我们要了两份血肠,少年非常高兴,急忙把洋葱条拨拉过来,来不及炒匀,(大概是怕我们等不住),就给我们盛在了一次性食盒里。
洋葱条有的还生,有的已经炒焦,除了它的原味,什么味也没有;血肠也有点干有点焦,嚼起来非常费劲——我牙齿不好,但是还好,没有完全失去羊肉血肠的香味。
我说,你这么小,就独立做开生意了?
少年说,我去年高中毕业,不想念书了,就想干点啥,挣钱补贴家里。爸爸妈妈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正好今年叫摆地摊,我就办了这个摊位。
真是个好孩子,这么小就有这份自觉,将来一定有出息!有多少比他大好多的人,都待在家里,靠父母养活。我们吃光了买下的,临走又给女儿要了一份。
祝愿这个小小少年,下海成功,生意日渐红火,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