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聊聊我是如何协调俩娃关系的
适合在读硕/博研究生,初级科研/研发人员,想深造的本科生
更多详情请见👇
在生瓜瓜之前,我们就有跟毛豆沟通过他会有一个弟弟这件事。
他的接受度还挺高,天天念叨着弟弟啥时候能出来。
有次我挺着大肚子去接他,他还很得意的把我拉到小伙伴中间去,让大家轮流摸我的肚子,一脸得意。
生产后的第二天,从医院回家,我想着小毛豆见到瓜瓜是激动的尖叫呢,还是大哭大闹呢?
没想到他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转身就跑。
我当时想,坏了,开始闹情绪了!于是急忙追了过去。
没想到毛豆是跑到自己的小柜子前,在众多宝贝的小汽车中挑选了两个最小的红色小车车,然后轻轻放到了还闭着眼的瓜瓜身上。转头奶声奶气的和我们说:baby car给baby。
从此之后,毛豆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跟弟弟打声招呼,凑过去亲亲。
不过这两天他有点感冒,明显有了点小情绪,说他没那么喜欢瓜瓜了。
我就问他怎么了,之前他还盼着弟弟快点长大带他一起玩乐高来着。他说,我每天都在陪瓜瓜,都不跟他一起玩了,他想要妈妈多抱抱他。
我哭笑不得,他不说,我都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
大家都说,二胎家庭就是“热闹”。
以前我还不太理解,作为独生子女的我还是蛮想要一个兄弟姐妹的。
生活在海外,想着除了我老公,就是孩子才是我的亲人。爸妈接过来怕他们不习惯,可两个国家住着我又不放心。
周围的朋友里有兄弟姐妹的,看人家爸妈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有子女照顾着,既安心又稳妥。
虽然现在瓜瓜(刚刚两个月)还不能和毛豆一起玩,但朋友家的孩子来家里时,就能深刻体会到小朋友都喜欢有个伴儿,玩起来有“共同语言”,这大概就是有兄弟姐妹的好处。
虽然他们还都很小了,都属于凭感觉行事的年纪。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可能就“感情破裂”,扯着嗓子嚎,但那种吵闹感又是不同的。
不过也挺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二胎家庭都要为孩子的关系烦恼了。
处理两个孩子的事情,
完全是1+1>2的麻烦。
以前不明白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怎么就有那么多的矛盾,感觉就是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啊。可是我这才刚开始呢,就看明白了:
距离太近、天天相处,
手碰手那都是件天大的事儿!
协调兄弟姐妹的关系绝对是一门重要功课。
他们不像父母对孩子,理性的大人对上感性的小孩,天然抱有一种包容感、承重感。
他们都是小朋友,很多时候靠自己的直觉行事,靠脾气交朋友。某个小问题不对他们的胃口,他们就可以马上“反目成仇”。
尤其是对豆豆来说,他有过作为“独生子”的经历。
所以有时候对待弟弟就跟玩玩具一样,现在很喜欢,恨不得睡觉都黏在一起;但要是玩腻了、不高兴了,就想起了弟弟是分走爸爸妈妈的爱的人,只想丢到一边去。
这时候我挺能理解一些小朋友,听到爸妈要生二胎了,就勃然色变,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不肯让家里多出一个成员来抢走自己的独特地位。
当然,我觉得这个时候孩子的观点是不理智的,他们可能从身边的人、事上得知这个观念,形成了固有印象。
为人父母,很有义务也很有必要去纠正他们的偏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亲缘观念。
比如那天带着毛豆遇到一个华人阿姨,她问我老二的近况,接着说,你家老大没有耍吗?有的孩子听说有弟妹的话,把玩具都撕了扯了。。。
我吓的赶快转移了话题,生怕毛豆听见。
你看,一些不经意的对话,如果被小孩子听见,ta们就在潜意识里觉得,哦,原来有了弟妹,我就可以这样的吵闹啊。
今天就要跟大家聊聊我对俩娃的协调理念,聊聊我是怎样协调两个孩子的关系的。
(无奖竞猜:谁是豆?谁是瓜?)
感情
靠相处
对于豆豆来说,接纳瓜瓜是他弟弟,就是一个跟陌生人产生感情、羁绊的过程。
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他的参与感。
在孕期的时候,我就有让豆豆参与到跟瓜瓜的互动中来。
虽然大部分时候瓜瓜是不会给出反应的,不过豆豆看着我的肚子一天天地鼓起来,不需要反应,他自己就叽叽咕咕的有十万个为什么想问。
对他来说,孕育生命的这个过程很有趣、很神奇。
他还问过,能不能生一个哥哥。因为有个幼儿园小伙伴有哥哥带着玩很威风。
发现只能是弟弟之后,豆豆还稍微遗憾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接受了这一点,带着乐高和绘本要到弟弟边上玩。
渐渐的,他对弟弟的存在也没有一开始的那种陌生感了,他也一样期待着瓜瓜的到来。
出了月子了,瓜瓜能给出反应之后,例如会盯着人笑,偶尔发出个声音,他就更加乐此不疲了
(宛如复制黏贴一般的豆和瓜
)
成长期的互动
同样重要
我觉得对弱者的保护是人性中的重要一环。
就像毛豆,看到弟弟小小的一只,他就产生了一种要保护弟弟的观念。
平时他就是一个毛手毛脚的熊孩子,可是想要抱抱弟弟的时候,他的动作会小心很多。我觉得这个时候,他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叫做“责任感”。
责任感其实不是很沉重的情绪,它往往与“成就感”相伴。
对一个孩子来讲,这些很可能是他人生中常常要打交道的感受。有弟妹的孩子,应该就会更早地明白这种感受。
毛豆从瓜瓜那儿获得了注意力、获得了一个笑脸,或是会照顾弟弟了,会特别开心。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小男子汉,有责任感有担当了。
在这种时候,我们都很愿意给他一些肯定。
时间会冲突
感情不会少
生二胎对前面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担忧就是自己能得到的爱会被分薄,自己在爸爸妈妈眼里不是最特殊的那个了。
尤其是当两个人的需求起冲突,爸妈只能顾到其中一个的时候,这种感觉最明显。
难怪那些有好几个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听到的抱怨就是爸妈“偏心”。
有两个孩子之后我也明白,有时候不是做家长的想要偏心,而是因为一个可能更需要投入精力,然后自己也很累了,就没顾上另一个。
就像瓜瓜现在还小,肯定得花更多的时间看顾,就可能没跟上毛豆的情绪。
其实豆豆这么点大的时候更能折腾人,但他自己没这段记忆了,他看到的只有现在怎么样的对比。
所以作为父母,需要安抚孩子的不安情绪,用语言、行动传达出爸爸妈妈的爱不会变少的观念。
☑其一,留出相处时间,重视孩子情绪变化,重视与孩子的约定。
一开始这一点我没能做得很好,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到豆豆的情绪变化。
后来我察觉到了问题后,最近都会有意识地跟豆豆互动,跟他好好沟通,让他感受到跟以前一样的陪伴。
如果我跟豆豆约好了要去干什么,那我一定得记住,完成跟他的约定。
尤其不能因为瓜瓜的事情,导致约定失效。因为这在豆豆看来,不是事情轻重缓急的问题,而是在A和B的选择中,我选择了B,没有选择A。
不要想着因为一方妥协另外一方,两个孩子都很重要。
既然已经跟一个约定好了,他产生了相应的期待感,就要回应这份期待。不要让他觉得,父母对他的爱因为另一个人而妥协。
☑其二,要给孩子重视的独特感。
都说作为父母,要一碗水端平。可是不同孩子情况不一样,你真的很难做到绝对公平。
给两个孩子一模一样的,他们也不一定会高兴,他们需要的无非是被重视的感觉。
可能我陪瓜瓜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记住了豆豆最爱吃的小零食,记住了他心心念念想看的动画陪他看,他也一样高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成长经历。了解他,然后给予他需要的,比给什么都重要。
其实大人也是一样的,都喜欢独特性的情感,而不是“跟别人一样”的。
孩子在这些相处过程中发现自己依然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弟弟妹妹的出现没有改变这份爱,他就开心了。
现在老二还小,还没到给出反馈的年纪,基本上就处于“被玩”的状态。等过两年可以跟豆豆互动了,估计还有得磨合,那可能才是真正的“相爱相杀”。
没错,哪怕是兄弟姐妹这么亲密的关系,还是要靠磨合。没办法,再怎么亲密的亲缘关系,也有牙齿碰到舌头的时候。
我觉得作为爸爸妈妈,确实可以进行帮助、协调、引导,但是更多的,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感受、去相处以及去磨合。
人的关系就是在这个相爱相杀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然后逐渐递进的。
我们不能处处调和,不能直截了当地说:“你们得像我说的那样对待彼此。”那就是大人的关系纽带,而不是孩子自己的关系了。
父母太多的参与和打断,可能会让他们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站在对方那边?
他们已经觉得这份爱不公平,觉得爸妈跟偏爱对方,那我们说再多的道理,他们也很难接受了。
让孩子自发地去形成的关系,反而会更加牢靠。因为孩子最懂孩子,他们自己有一套逻辑,不一定理解你的逻辑。
保持对孩子的爱,然后让他们去处理自己的关系、决定相互的感情吧。有时候他们比想象中的更能“好好相处”。
看到这篇的二胎妈妈们,能不能过来留言说说你们的经验,让我们大家都学习一下呢?
我会从留言里抽出最走心的两位,
送给大家个小礼物,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