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平 | 新时代诗歌可以做的,应该做的

说到新时代诗歌的发展,就会自然联想到新诗的发生和起源。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关于“新诗”的特征和属性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百年来,讨论来讨论去,核心的问题还是什么是“新诗”,它的规范性特征是什么?这其实也关系着对诗歌发展的思考。

无论从汉语诗歌的历史还是英语诗歌历史来看,音乐性、韵律、声调、格律,都是诗歌的一个规范性特征,但这些已经不是当代汉语诗歌的特征。中国古诗使用的并非自然语言,需要借助朗读、吟诵、歌咏等各种手段,传达和体会作品的气韵、精神,从而实现情辞声的统一。朱自清先生说,大约汉朝以后士大夫已经不会唱歌,用讽咏或吟诵代替唱歌。而在白话文兴起之后,对诗歌的消费主要是依赖看、阅、读。尽管在新诗的发展中,有过坚持诗歌的音乐属性的尝试,如朗诵诗运动、政治抒情诗、新民歌运动,但最终都未能形成为新诗的本质属性,新诗更多地依赖于视觉,而不是听觉。当然,新诗无论怎么写,不可否认仍然有内在的韵律和节奏,而且,在当下的新媒体助推下,各地开展的诗歌朗诵再次凸显了诗歌对听觉的青睐,但从作品的形式来看,新诗追求的是根源于诗人内心和情感的韵律,而不是格律、音节、押韵和声调。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紧张和个体追求的自主、丰富,决定了当代的诗歌不可能仰仗于广场和集会上的群体响应,它更专注于每个个体的阅读和感受,并从具体的阅读者的内心获得情感共鸣。如果说,历史上的诗歌是向不特定的许多人发出号召,当代的诗歌则是诗人对具体的个人的倾诉,是“对歌”。因此,新时代的诗歌毫无疑问需要鲜明的节奏,不管是铿锵抑扬的,还是溪流淙淙的,它必须是能引起读者心灵翕动的。也就是说,诗歌依然需要情辞声统一的品质,不同的是“声”已经演变为读者个人的内心阅读或有声阅读。所以,无论如何,诗歌不会把读者的沉思冥想作为诉求对象,它是倾诉而不是传道解惑或辩论讲学,它是心灵的感受而不是关于生活的语录、警句或关于世界的真理、断言。

在文字上,新诗不再拘泥于用典、排偶、谐调,也不用文言,口语、自然语言、生活语言、散文化的语言成为新诗百年的重要成就和共识。废名先生曾经比较新诗与旧诗,他认为温庭筠的长短句具有“诗体的解放”性质,这是白话新诗的一个重要发生学的根据,其实质就是用散文的文字自由写诗。他强调的是符合散文的句法规范,而不是把诗歌写成散文,但正如诗坛内外都意识到的,当下的诗歌写作中,很多诗歌就是不同程度的分行和分段的散文,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已经成为令人怀疑新诗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现象既与近几十年来对欧美诗歌的学习借鉴有关,也与写作者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有关。毫无疑问,新时期文学以来,对欧美诗歌的翻译、传播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互联网时代,欧美诗歌对中国诗歌写作者不存在时间上的隔膜,中西诗歌交流基本上同步,许多诗歌写作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欧美诗歌的面貌。但这一学习借鉴的过程大多数仍然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大多数写作者仍然是凭借翻译来阅读、感受和学习西方一流诗人的作品。换句话说,我们学习借鉴的不是欧美诗人的原作,而是翻译者理解后用汉语转述的作品。影响当代诗歌写作者的不仅仅是翻译者的外语水平,更重要的是翻译者的文学素养尤其是诗歌素养。以英语为例,在阅读翻译诗歌的过程中,读者无法感受诗歌原文的音节、重音、音步、韵脚,也无法感受原作者对不同时代英语词汇的修辞上的选择和使用,读者吸取的更多的是欧美诗人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的态度以及汉语转述出来的表现效果。因此,借鉴和学习的其实是哲学和逻辑,这样的学习反过来推动和加强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叙事和散文化特色,在强大的逻辑秩序中对生活世界的精确描述,充斥在许多诗歌作品中。这是当代诗歌一个鲜明的现象,并为大多数写作者接受,但它是否是新诗的规范性特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呢?我想不是。因为诗歌作为文体的独立价值更在于语言的精炼、简洁、跳跃以及非日常生活思维习惯的表现方式。

我们正在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对人类的文明史将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值此时刻,诗歌的精炼、敏锐、生动,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体优势,诗人无疑可以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浩荡席卷中,触摸每一个个体的脉搏,走在书写人的精神和心灵的前列。当然履行这一使命需要诗人建构新时代的话语形式,发现和创新我们理解、感受当下世界的途径。新时代诗歌的发展和成就,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诗人和诗歌为读者对当代世界和当代生活的理解是否提供了有效、有价值的感受方式。由此它要求诗人具有现代视野,学习欧美诗歌的表达,更新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当代诗歌的发展而言,仍然需要处理好情辞声的统一。无论痛苦或欢乐,无论恐惧或愉悦,不能“切己”,不能“情生文”,总不能“及人”,同时,尽管“切己”还得“设身处地”,还得有情怀,对着留守老人赞美乡村的美丽,虽然赞美之情“切己”,但总得想想面前的空巢老人的感受。“真实”、“真诚”也要“真挚”,如此,自有韵律。以现代意识构建的新的话语,以情辞声的统一,为置身现代化潮流的渺小生命提供心灵的抚慰、诗意的精神空间,让每个人对自己、对世界有情有义,我想,这是诗人可以做的,是新时代诗歌应该做的。

(0)

相关推荐

  • 诗歌不死,诗在民间

    歌不死,诗在民间 马知遥/文 这是个缺少诗意的时代.在文化也成为消费品的时候,最后的诗意几乎也在消失.麻木麻木,当艺术也堕落为商品的附庸,当观众和读者都成为快餐文化的痛快食客,诗歌已经真的成为可以消失 ...

  • 大家经典:昨夜群星灿烂 ——赏析诗苑新秀三十三家

    昨夜群星灿烂                    --赏析诗苑新秀三十三家                                                              ...

  • 王霁良:谈谈现代诗的韵律

    2009年初写过一篇短论<对现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意犹未尽.笔者是老派,虽受第三代诗运动的影响,但还是没能扭过筋来,骨子里还是希望诗应该有韵的. 关于现代诗的韵,有点儿浅见,写在这里与大 ...

  • 熊辉 ◎ 新世纪诗歌的本体回归与创作反思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如同时间从来不会停滞以待人们去反思过去一样,我们还来不及整理20世纪诗歌的艺术经验和教训,新诗就以不容商量和毫不迟疑的姿态步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尽管新世纪诗歌的历史比较短暂,而且在本质上仍然是对上世纪诗 ...

  • 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读诗

    现在为什么没人读诗?你也许会说我在胡说,因为中国现在诗人的数量,每天生产的诗歌足以胜过以往任何时候,每年的各种诗歌比赛,活动,研讨会真是蔚为壮观,怎么会没人读诗?可是的的确确在我们身边读诗的人不多,你 ...

  • 国风新诗与新体古诗辨(诗学札记二)

    陈迅工 [201307] 本文试就新诗与旧诗的改进方向问题作一些探讨.总的来说,新诗要重视中国风格,古诗要重视时代性.提倡国风新诗与新体古诗. 问题所在 当前,不论新诗或古(旧体)诗,主要是在诗人圈子 ...

  • 晚唐李商隐的诗太独特了,他这十首诗作,体现出五种美,值得一品

    晚唐诗歌,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也涌现出诸如李商隐.杜牧这样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诗人,二人更是被合称为"小李杜".值得一提的是,李商隐的诗情感细腻,他的诗给人五种"美" ...

  • 李云雷 | 新时代诗歌要有新气象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诗歌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诗歌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有待在时间与历史中展开的问题,或者说有待在实践中突显其本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新时代诗歌必定会与此前时代--&quo ...

  • 在“回首旧时光,放歌新时代”诗歌散文大赛 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在"回首旧时光,放歌新时代"诗歌散文大赛 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湘聚旧时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玲玲 2019年7月25日 尊敬的刘部长.郭主席及大赛筹备组各位领导.各位文朋诗友: ...

  • 新时代诗歌的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新时代对于诗歌生态的重塑究竟意味着什么?诗歌在新时代前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这成为当下每一个仍在坚守诗歌理想与诗歌情怀的诗歌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时代的坐标 ...

  • 马知遥:新时代诗歌和百年新诗的建设

    一 我们正迎来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也为文艺创作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

  • 李建国-新时代•艺术领军人物

    艺术简历 李建国,网名:清莲,号草翁,安徽铜陵人.书法家.诗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翰林院艺训基地教授,央视<水墨丹青>院士.自幼练习书法,遍临古今各大家的字帖,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他的 ...

  • 李明月:脚踏大地,仰望星空 /在新时代湖南省青年诗歌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感言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 --在新时代湖南省青年诗歌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感言 李明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诗人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邵东短短五天的学习时光倏忽而逝,非常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使我能有 ...

  • 2021高考作文预测:做新时代的健康青年倡议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开篇即阐述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健康理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 ...

  •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做这样的“牛”

    2021年是农历牛年,也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继续传承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qu ...

  • 新时代书画代表人物——李孟智

    李孟智实名李梦智笔名一墨,书画双修,国家一级书法家,国礼艺术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士,荣宝斋特约画家,民政部慈善基金会特约书法家,文化部诗洒文化协会书画艺术顾问及理事,大中华名人杂志社副总编. 李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