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来,中原王朝老被游牧民族欺负,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游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游牧诞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1000年。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山以西西徐亚人,被称为斯基泰人。农耕民族的统一是在秦朝,游牧民族的统一是在元朝。
对中国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应该知道我们富饶的中原地区几千年来经常会受到境外落后、野蛮的游牧民族的频频侵扰。明明是我们的文化、文明更为先进、人口更为众多,那么,为什么还是会经常受到他们的欺负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读者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先说一下地理因素。
中原地域靠近海边,受到海洋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温湿性气候。而北方地处内陆,气候寒冷、干燥。因为,不同的气候可以培养出不同的人,所以,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群靠耕田为生,他们的性情比较温顺;而北方人群只能靠放牧为生,终日与畜牧为伴,他们性情比较刚烈、勇猛。
北方的土地因为气候的原因不适合作为农田,只能作为草原养活牛羊,所以,居住在北方的人群,只能选择把放牧牛羊作为终生事业,使得严苛的环境造就了刚毅的性格。因为,游牧民族几乎人人都会骑马纵横草原,所以,一旦出现战事,他们组成的队伍便是当时冷兵器时代战斗能力最强的军队,即骑兵。
毕竟,草原上从来不缺少优质的战马。人数不占优势的游牧民族,往往能够给中原政权很大的压力,即使他们是强大的汉朝、唐朝。此外,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很多,包括蒙古、鲜卑、匈奴、女真、突厥、契丹等等。虽然,他们的人数不及中原的十分之一,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却是中原部队无法比拟的。
当然,除了地理因素外,还有很大一部的的军事因素。
游牧民族能给中原造成这么大的困惑,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中原在北方的国境线十分绵长。因为,过长的国境线表示其军事力量相对分散,北方骑兵经常会攻击某一个要点,所以,这时候的游牧民族就有了人数优势,往往能够取得地方性的胜利。而且,等到中原政权集结大量兵力对付游牧骑兵时,游牧骑兵早已逃之夭夭,消失在了国境线上。对此,中原将士也是十分头疼。
另外,游牧骑兵对中原军队的另一个优势,就是他们骑兵的机动性。公元前166年,汉朝的敌对势力匈奴入侵国土,并直接打到了京都长安附近,使得匈奴在关内待了一个多月才离去。之后,汉军集结完毕,追击匈奴至塞外,可是,他们却早已不见踪迹了。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面对游牧民族的优势,我们中原军队只能采取防御战术。
后来,汉武帝启用了卫青、霍去病等将士统领大军,他们决心用游牧民族的优势来打击他们。刚开始,汉朝以骑兵为主力,深入大漠,以迂回包抄、快速进攻的方式来打击匈奴,最终,取得了奇效。而且,唐朝的李靖也是使用了骑兵快速移动的能力,才取得对突厥的胜利,让漠北之地暂时安定了下来。
然而,骑兵即使到两宋、蒙古时期,还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战场上无坚不摧的力量。虽然,唐朝的骑兵非常厉害,但是,宋朝却失去了这个优势。
宋朝失去优势的原因有二:
第一个是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使宋朝国土失去了天然的防御屏障,塞外的骑兵可以来去自由,国土频频受到侵扰。
第二个是宋朝在北方的马场丢失,使他们没有自己的骑兵,只有步兵。步兵在对抗骑兵时往往不堪一击,无法招架塞外骑兵的进攻。
当然,这只是宋朝战场失利的其中两个原因。塞外大草原一直都是理想的养马场,游牧民族从来不缺战马,这是他们军事强悍的基础。
政治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中原地域辽阔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如果,想要管理这么复杂的国家,就必须建立起一个非常严格的制度框架,且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但是,这样的操作下,不仅会使整个政府机构变得十分庞大,还十分脆弱。之后,这个国家系统一旦崩溃,国内就会分散,游牧民族就有机可乘。
然而,游牧民族的人数少,生活习性相近,统治者进行管理的系统相对简单。而且,游牧民族实行军事化管理,平常他们可能是放牧的牧民,一旦战事来临他们立马跳上马背,变成了一支骁勇的骑兵。由此,游牧民族的组织架构简单,相对好管理,军队的运作也相对高效。
此外,游牧民族的统治者,他们离牧民很近,经常带领牧民一起打猎、训练,他们即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军队的最高统治者。由于,常年在草原上的训练,统治者的作战能力及统帅能力十分强悍,在军队中的威望也很大,将士们都愿意为其卖命。
但是,中原的统治者对军事的理解就不同了。中原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外,其他皇帝大多久居深宫,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及必要性。这些皇帝虽然手握重兵,却并不重视,且无法认可自己的将军、士兵,自然也不会得到将士们的认可。
因为,将士打仗是为了国家、为了皇帝,而不受认可的皇帝并不值得他们卖命,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更有甚者,皇帝不仅轻视自己的军队,还培养自己身边的人组成军队,比如:太监军。
一直以来,中原以文人系统来统治国家,当文人的权力集中时,往往会出现拉帮结派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党争。每个文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喜欢聚齐小团体进行对抗,而对面肯定聚齐自己的小团体进行呼应。文人主政,武将就要小心行事,一旦武将犯了文人的忌讳,肯定会遭到文人暗地里的陷害。
其中,有经验的武将,懂得如何去讨好上司及文人,以求自保。但是,这样的武将又怎么是合格的武将呢?所以,中原朝廷经常是文强武弱,抵不住塞外的骑兵。
最后一点就是民族特性了。
然而,中原有先进的科技及文明,这是游牧民族没有的,可是,中原无法保证这两项技术不会传到游牧民族手里。当年,南宋用火器让蒙古吃了大亏,但是,他们却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术,并用来推翻南宋王朝。虽然,明朝的红衣大炮阻止了努尔哈赤的侵犯,但是,皇太极却也训练了自己的一支炮兵。
科技是伴随着文明发展而出现的,中原政权比游牧民族政权的文明要先进,科技也比他们发展得要好。对此,中原本应该可以使用先进的科技来抵抗、制服游牧民族,但是,历史上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游牧民族也非常有上进心,他们会想尽办法获得他们没有的科技,然后,尽快掌握。
所以,中原虽有先机,却不能保持多久,以至于很快就没有了优势。
中原朝廷地域辽阔、物产丰盛,相对于游牧民族有很大的优势。可是,在多年的相处中,优势似乎在游牧民族这一边。
对此,笔者认为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因外,还有三点因素需要提及:
其一,地大物博也是一种劣势,使得我们养成了保守、满足现状的心里,甚至,可以说是不思进取。而游牧民族资源有限,他们必须在中原去抢一些,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游牧民族爱好扩张。
其二,莫须有的自信,古代人总觉得自己是大国,看不起周围的小国,不屑与他们交往。当然,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他们不会拼尽全力剿灭外人。其实,汉朝灭匈奴、唐朝剿突厥,都是被逼急了,无奈之下,他们就只能反扑了。
其三,出兵征缴游牧民族是需要耗费举国之力的,所以,统治者不到关键时期绝不发兵消灭游牧民族。秦朝时期,我们修筑长城,用于防御,免受侵扰。从一开始,我们采取防御措施,就是因为出兵漠北的消费太大,朝廷负担不起。
最后,我们还得提到的一点就是统治者的因素。统治者作为最高统帅,他们对于战争的态度、或者他们的能力、素质,深深影响着军队的整体作战实力。统帅素质高,国家就能开疆扩土;统帅素质低,国家就会显得笨重,便无所适从了。
王朝的灭亡,各自有各自的原因,但是,归根到底,却离不开两点:天时和人为。
参考资料:
【《蒙古秘史》、《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