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万亿,他们在一点点“还价”

显微故事

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不普通。3小时前

如果你还不懂碳中和,可能就该陷入知识焦虑了。

近两百年,虽然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全球平均气温也升高1.2℃。海平面上涨、极端气候、全球变暖,都和碳排放紧密相关。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

七月16号,全国碳市场开幕,人们发现,开盘价48元一吨的碳排放价格,成交超2.17亿元。碳排放的问题,迫在眉睫。

碳达峰、碳中和,一夜之前成为了网络高频出现词汇。

但有一群人,早在国家号召之前,就已在碳中和的这条路上走了16年。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这群人和他们背后企业在碳中和这条路上所做的努力,他们之中:

有的人力排众议,坚持在制造环节研发自己的低温锡膏技术,经过几十次的实验,终于找到了兼顾环保、生产效率和焊接强度的低温锡膏配方,三年所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了12万棵树;

有的人坚持研发竹纤维包装替代传统纸箱和塑料,新技术带来了更宽松的运输环境,运输次数更低,减少了物流带来的碳排放,带动同行们一起加入环保包装改造;

还有的人一开始被人质疑“环保就是花拳绣腿”、“作秀”,但她始终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最终不仅带动企业内外一起走上节能减排的道路,企业上下游供应商也被影响,置顶了自己的环保标准。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杨佳

编辑 | 卓然

1

你的每一笔环保消费

都交了“绿色保护费”

你知道吗?你的每一笔环保消费,都在为
 “绿色溢价"
 
 买单。

目前,“绿色溢价”一词,随着比尔盖茨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而成为热议词汇,指的是使用零排放的燃料(或技术)的成本会比使用化石能源(或技术)的成本高出的部分。

举个例子,美国这些年的航空燃油平均零售价格为2.22美元/每加仑,而新一代航空用生质燃料平均售价是5.35美元/每加仑。

二者之间的价差,3.13美元/每加仑,就是绿色溢价。

再比如,电力、燃料、水泥等行业,使用零排放的环保燃料或新技术,会比原本的化石燃料昂贵。

这也是“绿色溢价”。

此外,就在7月24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部长还发言称,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或需投入136万亿 。
 
 我们做个简单的算术题,按中国现有14亿人人口计算,人均需要投入近10万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也正因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研究碳中和创新——
 他们试图通过技术,降低“碳溢价”,把环保成本的天文数字降下来。

仅近几个月,横贯金沙江的白鹤滩水电站正式投产、合肥“人造太阳”采用核聚变技术、互联网大厂加入电动汽车行业、传统车企研发电、氢动力车……

在探索环保的道路上,成本端在企业,企业要跳出“盈利是第一位”的文化,从原材料、生产技术、包装运输等等环节入手。

此外企业也要具有前瞻性,提早从公司文化端入手,储备人才。

在现实生活中,早有一群人在着手于通过降低绿色溢价、为实现碳中和努力了。

2

电子产品也有“三高“问题

他们用技术给地球“降温”

7月以前,朱昀对“碳中和”还毫无概念。

朱昀是联想集团的一名技术人员,参与研发了“低温锡膏”技术,该技术让联想集团在制造环节3年内降低了约7500m公吨碳排放——相当于12万棵树10年吸收的温室气总量。

但是数字背后,对行业造成的影响,朱昀没想太多,“得到同行的认可,就是技术人员最开心的事情”。

7月16日,朱昀上班途中经过位于上海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首日碳排放权开盘价为每吨48元。电子屏幕上,时时滚动着数据,截止到闭市,碳排放权最高交易价达到52.7元,成交额过2.1亿元。

朱昀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做的努力有如此直观的数字衡量。

锡膏在电子产品行业制造和组装过程中起到助焊作用,相当于助焊剂。

早在2015年,行业内的就有就公司向全球同行伙伴推荐使用新型低温锡膏(Low Temperature Solder,简称LTS)焊接工艺。

这是一种创新性的表面焊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热量、能耗与碳排放,同时可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但当时行业主导制造工艺采用的是250度的合金,转用低温锡膏不仅成本高、焊接稳固程度也不一定能保障,因而响应推广低温锡膏技术的公司屈指可数。

朱昀听闻这个技术后,还是力排众议决定响应这个提议。

“整个行业转到低温锡膏是趋势”,朱昀说,此外“联想集团也有创新需求,而目前行业通用的技术已15年没有突破了”。

就这样,联想集团成了唯一一家投入人力财力去探索这项节能技术的公司。

从实验室研究低温锡膏配方、降温实验、制造模具,每个环节单次实验成本就达数万元。

幸运的是,朱昀团队坚持投入,在尝试了十几种锡膏配方中,终于克服了新型锡膏相较传统锡膏更脆的技术难题。

工厂试产是“最惊险"的环节,脱离了实验室绝对的精准控制,不仅有更多的变量因素,成本也是直线上升的,多完美的设想都可能在该环节夭折。

此外,工人们也并不看好这个项目,“成熟的东西不好吗,非要折腾”。工厂也必须为此抽调成熟的生产线停产配合试产、培养操作工,成本陡增。

图 | 联想工厂

顶着巨大的压力,最终联想集团在合肥的制造基地联宝工厂决定“牺牲当下效率,接受未来的趋势”,选择与朱昀合作。

在试产前夕,朱昀紧张地睡不着觉。首次试产效果不佳,受氧气、湿度等影响,新技术成品较以往产品不稳定。

于是朱昀又返回实验室,重新研究、环节排查,然后又投入试产……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生产出稳定、可用的低温锡膏技术时,已经来到了2018年。

截止目前,3年来累计有3700万台联想集团电脑使用了这个技术,大约等于12万棵树木生长10年所消耗的二氧化碳。

低温锡膏技节降低了35%耗能和碳排放的同时,还提升了芯片的品质,一经推出去后,就被行业采纳,有效解决了困扰电子产品制造流程十几年的高热量、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高”难题。

图 | 联想的自动化生产线

换句话说,仅这个技术就“种”下了一片森林。

2020年,低温锡膏技术更是入围2020年高德纳(Gartner)供应链卓越奖最终榜单,这个奖项也是全球IT领域,最具含金量的奖项之一。

但对于朱昀来说,这些都不是最有成就感的,“接下来,要继续降低锡膏的温度”。

大量大排放企业都在争夺碳排放指标时,朱昀了解到,他参与研发的低温锡膏技术,意义绝不止“技术进步”那么简单。

“各行各业都将指定自己的碳排放标准,企业也不敢随便排放了,多余的排放需要购买”。

这意味着将倒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手段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的同时完成产业的升级。

3

熊猫之选

“从摇篮到摇篮的原材料”

要实现“碳中和”之路,只从生产环节入手还不够。

“碳中和”更像是一个结果,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方方面面参与,也需要面对巨大的质疑,并且通过技术成功实现目标后也不会迎来大众鲜花和掌声,就要马不停蹄的赶超当下的自己。

“一场没有对手,没有尽头的比赛”
 
 ,这也是联想集团工程师白岩的现状。

图 | 白岩团队研发的竹浆包装外观

2016年,白岩团队决定做竹纤维包装时,包装行业已经有10多年没有出现新的包装材料和技术了。

对于大部分的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电子产品里最不重要的就是包装”,在这方面努力不仅消费者不好感知,对销量的影响也很有限。

此外,竹纤维包装存在自己的劣势,“摸上去像装鸡蛋的壳子,质量不好,还粗糙,成本还高”,白岩说。

目前主流包装材料采用的是EPS聚苯乙烯,每吨价格1美分左右,而竹纤维价格则至少每吨1美金,成本价差达近百倍。

在联想集团内部,白岩所坚持的事情不被看好,不影响销量、又价格昂贵、使用感也不好、技术也不成熟。有人问白岩,“为什么还要继续研发呢?”

“这必须要做”,面对质疑,白岩没有退缩。

白岩举例,纪录片《塑料海洋》中曾提到,仅2019年全球就制造了4亿吨的塑料,其中只有9%被回收,剩下91%的塑料中,12%被焚烧,79%流失到海洋或被填埋到地球上。

“没被处理的塑料,对生态产生了巨大破坏,如果从原材料就是绿色环保的,后期处理成本低,对环境的污染也小”,白岩说道。

竹纤维以天然竹子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处理制造出再生纤维素纤维,在废弃后可以堆肥处理、改良土壤,实现“从大自然来到大自然去”的闭环。

为了推动竹纤维包装,白岩做了个名为“熊猫之选”的商业策划书,其中指出:

“包装可持续利用是趋势,此外竹纤维包装体积更小,托盘利用率可以提升18%,可减少运输次数和费用,同时减少运输碳排放6.7%”。

白岩团队还针对包装做了自锁改造,不使用胶带的情况下就可以紧密包装产品,仅2019年一年节省下来的胶带就可绕赤道半圈。

图 | 白岩团队研发的专利产品“自锁纸箱”

整个竹纤维包装的生产过程全机械化管理,采用生长周期2年的经济竹,在减少当地生态破坏的前提下,生产效率也成倍提升。

最终,竹纤维包装项目终于得以推进。

该包装工艺而后还被白岩推广到上至贵州遵义经济产地、造纸厂、下至供应链上的运输公司、经销商和同行们。

大家纷纷表示,“我这才知道原来工厂也可以这么欢迎环保技术”。

不少同行还请白岩去企业内部做过讲座,继续推广竹纤维包装的好处。白岩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Green Hero”(绿色英雄)。

4

从一个公司到整个行业

“改变世界,一个联想集团不够”

无论是低温锡膏,还是“熊猫之选”竹纤维包装,都还只是联想集团摸索降低碳排放路上小小的切片。

为了实现碳中和,联想集团已经在相关领域尝试了近16年,并先后获得许多不错的成绩。

早在国家提出“30·60目标”前,联想集团2019-2020财年相较2009-2010财年,所有业务就减少了92%的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联想集团还曾获得“绿色大满贯”(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工信部首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上榜The Global100全球最具可持续发展公司……等荣誉)

入围了联合国于前天正式发布的首份《企业碳中和路径图》

图 | 《企业碳中和路径图》封面

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坚持。

2008年,重庆大学环境保护专业硕士毕业的龚勋来到联想集团,就任于联想集团的标准与环境部门,研究领域碳足迹、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等。

如果说,生产环节的减碳成果尚且可以衡量,标准与环境部门所付出的努力则很难被外界直观感受。

龚勋入职时就感受到巨大的落差。

当时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投入四万亿救市,大量境外工厂迁移到中国,相比环保,中国更重视制造的效率、规模,生产过程相对粗放。

为此,龚勋也长时间被其他同事质疑“干的事儿就是花拳绣腿”。有几次,龚勋尝试进行跨部门合作,还听到同事私下抱怨“环境部又来多管闲事”。

作为中国最早出海的一批企业,联想集团成功并购了IBM的PC部门,产品也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某种程度上说,这不只是一个产品卖得好不好的问题,也担负着改善Made In China形象的重任。

综合评估之下,联想集团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拍板,决定既要保证生产又要兼顾节能减排,还将环保上升到了公司战略层面的高度,这才解决了这些分歧。

除了龚勋所在的环保部的努力外,联想集团对外还制定了与巴黎公约一致的减排目标,如积极参与国际环保议题、参与公益活动、面向全球公司发起的科学碳目标倡议,发布供应链的碳排放报告。

图 | 联想气候变化目标

在公司内部,联想集团鼓励从技术上节能减排,对员工也进行人均碳排放统计、并推行节约文化。

从那时候开始,龚勋觉得“环保”好做了一点,后来她还常被邀请参与各部门工作,大家都咨询她,“从环保角度来看,我们还有什么改进空间?”

在供应链端,联想集团所带动的改变更为巨大。

从2010年开始,联想集团坚持在每年在自己的供应链大会上增加一个“碳排放”章节,向合作方介绍趋势,鼓励合作方提前做降低碳排放技术储备。

最开始响应者寥寥
 ,“给供应商讲不能来带直接经济收益的环保时,人家都不搭理”。

龚勋和她所在的环境团队也没有放弃,一边继续给供应商做环保的理念培训,一边开始树立供应商合作标准,剔除不符合标准、又不进行整改的供应商。

让龚勋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她去四川一家300人规模的工厂稽查,结果发现这家新开的工厂有诸多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地方:比如没有环保证书,设施不完善,工人所在的生产环境也不好。

于是龚勋出具了一份整改说明书,“如果不整改,则不合作”。等她第二次再去这家工厂稽查的时候,不仅资质完备,环境也得以改善。

龚勋也承认联想集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超前”,但幸运的是,在她的参与下,联想集团正一点一点地推动着行业的变化。

2020年8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确定“3060目标”后,大量公司“追"着龚勋寻求合作。

最近,龚勋看到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数字信息产业虽然只占全球碳排放2.3%,
 但到2030年各行各业受益于新的信息技术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将达121亿吨,占比20%。

这让她倍感欣慰,“我们在联想集团的减碳探索,未来可以在各行各业得到近十倍的放大效果”。

但最让她有成就感的是,联想集团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一颗环保的种子埋入了行业,如今这颗种子终于发芽了,

“改变世界,一个联想集团不够,要所有行业一起参与”。

进入【显微故事】,关注发生在任何行业一线的故事

(0)

相关推荐